如此一来。
中央集权几乎到了空前的地步,同时借着朝堂的空虚,趁机推上了刘仁轨,薛仁贵等没有背景的人。
还有来济这种名义上的豪门实则没有什么借力的人。
逐渐边缘化了世家的权利。
一步步。
走的那叫一个稳打稳扎,让敌人感觉窒息和绝望,李治最恐怖的一点是,他这一系列操作的后续影响。
那就是开始使得“世家”与“寒门”出现了明显的对立趋势。
不管后世世家出了多少权臣,这些人便已经脱离了普通人民,与普通人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很容易激起对抗。
再加上李治对于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寒门子弟有了上升的通道,能直接威胁到世家的地位。
均衡之道。
在李治手里面玩的炉火纯青。武则天其实是唐高宗最亲密的政治战友啊,是他解决政治困境的有效工具啊_前期帮他出谋划策,解决以长孙为首的元老问题。后期帮他存储权力.
李治身体不好谁都知道。
他客观上无法执掌朝政,但总要有个代理人,而皇后是最佳人选,毕竟大臣和太子都会瞬间夺走自己的权力。
但皇后……只能说很难了……大家不要忽视一个事实,其实李治到死,武则天也没有丝毫架空他的意思。
李治的遗招完全贯彻了自己的意志,甚至顾命大臣也是自己册立的,一切的变化只能说后期武则天的一系列操作太顺畅太成功,废中宗、平扬州兵变、杀顾命大臣这三件事可以说是政治上的神来之笔。
之后任用酷吏、整肃群臣、设立铜轨、大肆提拔武家子侄,一切都太功德圆满,女皇帝几乎就是呼之欲出了~。
可能李治活过来也会对武则天称帝这件事感到匪夷所思。
读唐史总绕不过一个女人,那就是女皇武则天,人们都承认,她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真正加冕过的女皇帝。
空前绝后。
这绝对不是一个吹捧的行为,而是因为明白到底有多大的困难,这个难,估计是李治唯一的测算错误了。
再活过来被气死怕是都想不通的那种。
李治绝对不是很多人想的那种软骨头,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不少人,对于李治都赞誉有加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杀舅舅、杀儿子,还都是冤杀。
这种事情都能办得出来的人怎么可能是懦夫?
所以。
不要被电视或者电影上的表象所欺骗了,好好看看史料,就会发现李治其实不是一个懦夫,他只是一个表面懦夫,内心毒辣,手段凌厉的一位合格的皇帝。这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一学。
无论是李义府等人对于世家的打击,或者是黄巢几乎一锅端了世家,都可以看成是李治埋下的种子。
至于武则天,虽然名为“二圣”,但是朝堂上可以一直都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有着裴行俭这一类的“反武”派在抗争。
因此。
这也是李治玩的一出权衡之道,武则天只能掌握李治想让他掌握的权利,她风头尽出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实权。
至于李治身体原因逐渐恶化,甚至一命呜呼导致武则天彻底掌权,虽然可能并不在李治的算计之内。
毕竟。
这是谁也想象不到的东西。
但是呢。
谁也不能否认,李治也曾考虑过,武则天掌权,扶持皇子当傀儡的情况,而他为什么还要放任武则天呢。
主要是武家没几个人,水平还都不咋地,哪怕武则天再能折腾,皇位终究还是要传给自家儿子的。
要知道。
武则天的所有儿子。
可都姓李。
瞧瞧。
这样的李治。
还是很多人心中那个懦弱的李治吗?
长孙无忌被流放黔州,随后被许敬宗派人逼其上吊自杀。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全部废为庶民,流放岭南。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兼李世民的女婿,被流放到了一个叫巂州的地方。
之后被当地县令活活打死。
长孙无忌堂兄的儿子常州刺史长孙祥被绞死。
而褚遂良此时已经死了,所以李治免了他的官职,把他的两个儿子褚彦甫、褚彦冲全部流放爱州。
并派人在半路上将他们统统杀害。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发出疑问:李治为什么必须杀了长孙无忌,让他告老还乡不行吗非要赶尽杀绝?
要考虑这个之前先思考一下问题,不杀长孙无忌,只是流放可以吗?
当然可以。
刘邦没有杀萧何等功臣,刘秀没有杀邓禹等功臣,李世民没有杀李靖等功臣,李治也完全可以不杀长孙无忌。
也不会影响他的李唐江山。
那么。
既然可以不杀。
李治为何要冒着被天下人辱骂的风险去杀呢?
在接下来的史料中,其实可以得出答案。长孙无忌自杀的一年以后,李治开始因为祖传的高血压,天天目眩头晕,眼睛不能直视。于是,李治便开始将国家大事交给武则天处理。
因此。
其实这里就能够说明,也许在不久之前,李治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怕自己命不久矣。
只留下武则天和七八岁的太子李弘,根本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所以,他必须无情必须要杀自己的舅舅。
这倒也和朱元璋差不多,也许他也有他的无奈吧。毕竟,从历史的资料看,李治也并不是一个无情的杀人狂魔。但无论怎么说,他杀掉了自己的恩人,杀掉了一批对他忠心耿耿的大臣。
这一举动无论如何也洗不白,将一直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权力的斗争没有下限人心却有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