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叫李耳,被李治先人当做祖先,还真别说,其实他俩都一样,都是“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的代表。
亦或者说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那种。
这评价还真不是胡言乱语,看李治是怎么杀长孙无忌的,就能够明白李治和他老爹到底多么相似了。
长孙无忌是李治他妈的亲哥哥啊,当年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立下了赫赫功勋的一个人。
甚至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名,为相30多年,兢兢业业,有权但不专权,只是后期开始变得膨胀了而已。
其实废掉长孙无忌后让他去当个普通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可李治选择了除掉,还是斩草除根的那种,要知道,当年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之后,准备让李泰当太子,是长孙无忌在极力推荐李治,所以,最后李治才当上了大唐的皇帝。
而且长孙无忌辅佐李治时,兢兢业业,忠心耿耿,史书记载,李治统治初年,有贞观遗风就是他的功劳。
最关键的是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属于那种君要臣死,臣只能变着花样去死,也非要让你满意的类型。
然后呢。
长孙无忌就真的没了。
他是怎么杀的呢?
659年4月,武则天让首席狗腿子许敬宗对长孙无忌下手了。当时有个叫李奉节的小人物,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韦季方被刑讯逼供后准备自杀。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和长孙无忌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
大唐有个叫许敬宗的人才,发挥他诬陷人的特长,硬生生的给扯上了关系——根据他自己的推断,韦季方的背后,肯定有长孙无忌。
李治一听都惊呆了,根据你自己的推断,没有任何证据都能说人家谋反,这也太不是人了吧?
不过你这种人,我太特么喜欢了。所以,李治又发挥出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政治家素养。
假惺惺地哭了起来。他表示不想杀了舅舅,恐怕被世人唾骂。许敬宗赶紧上去劝,把当年汉文帝哭死舅舅薄昭给搬了出来。李治一边哭,一边点头:你咋说的这么有道理嘞。
瞧瞧吧。
这就是李治摆明了要长孙无忌死,当然,肯定不止有武则天的原因,还有长孙无忌权利实在太大的原因。
之前就说过。
他怕自己死了控制不住长孙无忌。
可就算这样……别个从龙之功,还是你的皇位给予者,是亲舅舅,老妈在世的唯一一个亲人。
李治还是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决定,这显然不可能是懦夫和好人该有的行为,还有他觉得许敬宗说的有道理,其实就只是有个屁的道理,当年汉文帝推行新政,他舅舅薄昭的封地,不仅发生了叛乱,薄昭还把汉文帝派去平叛的钦差大臣钟毓给杀了,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犯了这种罪别说是亲舅舅了,就是亲儿子也得掉脑袋。但是,长孙无忌又有什么罪呢?
他唯一的错不是谋反,而是当年力挺了李治为太子,然后没有及时功成身退,犯了和后世大明的李善长一样的错。
可惜啊。
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李治在没有对长孙无忌任何审问的情况下,就把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随后许敬宗又派人逼其上吊自杀。
至于其他人。
从地域上看。
除了许敬宗之外,全部都是在一块儿的人。从过往的经历上看,许敬宗、崔义玄、李绩原来又都是李密的人。
而且。
李绩在关键的时刻,怂恿李治废皇后。你要说李绩和这群人没有关系,恐怕谁也不会相信。
作政坛上的老手,如果李治和武则天没有看出来,这一群人的背后其实站着战功赫赫的李绩,恐怕他们也不会在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之后,就立马向长孙无忌一党摊牌了。
因此一场针对忠臣们的清洗便是开始。
从毫不留情的手段,斩草除根的方式可以看出。
李治只是人设是“好人”罢了。
他确实演的很好很好,甚至李世民都发现不了。
大唐贞观的皇权斗争之前就说过。
李世民的嫡子有三个,太子李承乾,二子李泰,三子李治,这个局面李治一点做皇帝的机会都没有,但不代表李治不想要皇权。李治的两位哥哥开始出昏招给他送大礼了。
李泰表现的非常讨李世民欢心,于是得陇望蜀,角力太子,太子发现粑粑身体比自己棒,估计自己死了粑粑还在,何况现在粑粑特别宠爱李泰,鉴于粑粑把爷爷送上太上皇的英雄事迹。
于是。
太子决定山寨一把。
可是太子忘了李世民那时是重兵在握,久经沙场,比狐狸还精,做皇帝后还是掌控情报机关和军事部门。
自然而然太子兵败,可败了也不能便宜李泰,所以把责任都推给李泰,说他如何如何挤兑自己,处处挖坑,李泰也确实做过些阴险的事,李世民这下不好办了,李泰也当不了候选人了。
人都是这样的,有些事自己做可以,人家不能做的,玄武门的血是抹不去的阴影,自己可以杀兄弟,自己的儿子不能杀来杀去,怎么弄…历史把筹码推到了朝廷重臣手里。
通常老板太能干的话,老板犯难,机会不能放过,长孙无忌,褚遂良看懂老板心思后马上“店长良心推荐”李治。
李治好啊,好人啊,卡哇伊啊,绝对不会打打杀杀,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