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要活。
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刘邦在的时候帮她干掉吕雉和吕雉的孩子。
先不说刘邦到底还没有心烂到如此地步。
光谈刘邦纵容戚夫人争夺储君之位,这个可以说已经是非常过分的事情了了,如果还要为了戚夫人杀死吕后,怕是名声就彻底烂大街了,这绝对不是后期的刘邦,想要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
因此。
戚夫人到底终归是必死无疑。
当然。
在现如今的大汉朝堂上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
不过。
估计时间也不会太远。
关于吕雉父亲是否会后悔将女儿嫁给刘邦,其实后世的人很难想象遥远的秦末汉初的旧时代人们人生梦想的最高峰是什么。“皇帝梦”和“将相梦”是那年月百姓们最向往的一个成就。
所以。
家里出来个名垂青史的“女皇”一定是超出吕雉父亲的期待。
尽管吕雉在坐上皇后宝座,并临朝称制之前受尽了天下人不能想象之苦,但是天下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
吕雉的父亲应该不会后悔。毕竟,吕雉可以说是最接近武则天的女人,她曾一度有机会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女皇。而至于吕雉到底过的幸福不幸福,那倒不是这个时代的父母会考虑的东西了。
在距离后世2000多年前的时代。
没有“爱情”一说。
爱情这个说法,成为男女交往的重要关系,在华夏也就是在开放后的近代,才慢慢开始有萌芽。
真正说到国家和社会层面认同的自由恋爱观。
也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
刘邦吕雉所在的年代,几乎可以说不存在爱情,没谁会去提爱情,男女交往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隔离。
所有的男女婚配。
只是家族层面要讨论的大事,当事人完全不能发表意见。
这个年代,资讯极度匮乏,双方要想有所了解,必须通过媒妁作为中介。很多夫妻,在洞房的那天,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反正都进洞房了,花烛都吹了,生米煮成熟饭了一切也来不及了。
刘邦和吕雉其实一开始,也算是因缘巧合之下,互相才能够看对眼,可那都是两人“相亲”之后的事情了。
事实上一开始刘邦要娶吕雉,不是因为看过吕雉多漂亮,而是为了和吕家这个有资源的外来户联姻。
而吕太公,也是初来乍到,为了笼络和结识地方势力,加上刘邦确实也一表人才才主动牵的这门婚事。
这背后有很多现实利益的考量。不然就凭一句“贺钱万”就白得个富家千金,那些神豪小说里怕是都不敢如此写。
刘邦就是凭借吕家的雄厚财力,才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不然怎么不是萧何?如果吕家和萧何联姻。恐怕汉室未必姓刘。谈爱情,是小孩子才玩的游戏。成年人的世界只谈利益和代价。
所谓爱情,很像餐前的甜点,调味而已。
家族联姻,即便在后世,都是主旋律。少看电视剧和辣鸡综艺,那些其实都是骗小孩子的承认童话。
真正有一定层面的人物,不会把甜点当正餐吃。仔细了解下那些显赫家族的联姻史就会发现真相。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会说,吕雉和刘邦当年,算是比较“成功”的婚姻了,他们倒是两人也恰好看对了眼。
在人们的印象中。
吕雉从来都不是正面角色,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不守妇道……这些不好的词汇统统都可以放在她的身上。
可当一个女人褪去裙裾霓裳,穿上男人的钢铁铠甲时,就证明了一件悲伤的事情——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年轻时的吕雉也曾有一颗少女心。她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来到她的面前,温柔地说一句「跟我走吧」。为了这个梦想,她拒绝了很多求亲者,有富二代、官二代、创业者、军人……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统统没能进入她的法眼。
直到有一天,父亲告诉她:「有个叫刘邦的中年男人,你去看一眼。」吕雉来到后院,看到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他落拓不羁,却有股豪迈的气质,确实吸引了吕雉的注意。
刘邦就不用说了,能娶到比他小15岁的富家女,再挑,就不怕遭雷劈?他们确认过眼神知道遇见了对的人。
一套流程走完之后,两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年轻的少妇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踏实实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
刘邦是基层公务员,所以需要经常出差,于是吕雉就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伺候公婆,抚养幼儿,甚至连种田都是她亲自出马,但她从来没叫过苦和累。一双儿女就放在田边的篓子里。
她手里耕着地,眼里看着孩子,心里想着丈夫,仿佛能看到她满眼的笑意。这时的吕雉绝对是幸福的。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吕雉永远是那个能够帮刘邦分担的人。刘邦所拥有的一切都有吕雉的功劳。只有感情动人、利益诱人的合作关系,才是世界上最牢不可破的关系。
而吕雉完全符合这项要求,这也是未来,她会被立为皇后的原因,可也正义为此她也被喜新厌旧了。
说起来倒是让人无限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