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贪得无厌的女人(1 / 2)

不只是这个贪得无厌的问题。

戚夫人在争位过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也是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标本是明晃晃的史实记载。但戚夫人做了啥呢?好像除了求刘邦换太子以外啥也没干?

至少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那可是一场生死搏斗啊,戚夫人怎么会什么都不做呢!

魔鬼隐藏在细节里。

只需要找到几个值得深思的细节,就会发现戚夫人的手段,实际上比吕雉要毒辣不知道多少倍。如何去形容——那就是甚至要比甄嬛狠得多,几乎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第一个是鲁元公主择婿。

一天,高祖召集了一班未婚男青年入宫,想从中给鲁元公主择婿。

当时刘邦在众人中,一眼就看到了帅气英挺的张敖。

张敖是功臣张耳的儿子,已经承袭了父亲的赵王之位,但是本人能力平平。

刘邦问鲁元公主,你看张敖怎么样?

鲁元公主没出声。

这时候戚夫人说,公主心已许之。

于是刘邦拍板,定下了张敖。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刘邦给鲁元公主择婿的过程。看起来平平无奇,但细究,就会觉得当时的情况非常诡异。

刘邦看好张敖,问公主的意见,公主没出声。

这里有几种可能性,一是公主看上了,但是害羞,没好意思立刻答应。二是公主没看上,又不好当着这么多人削自己老爹面子,所以不开口。第三,也是最大的可能性。

公主没想好。

毕竟那么远远的扫一眼,

就要立刻决定终身大事未免太草率了。

按理来说,现在看一眼只是看脸,选几个脸看得过去的做备选,然后回去还要打听一下对方的性情、能力、家庭成员,最终综合各方面情况选一个最优的。这是古人比较科学的选婿方法。

如果是前两种可能,通常,应该是亲妈吕后把女儿拉过来,偷偷问上两句,然后出面说,张敖行或者不行。如果是第三种可能,那么吕后母女俩肯定还要回去再调查再商量。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该是由戚夫人的一句话决定。

而且注意到了吗?戚夫人说的,不是「我也觉得张敖不错」或者「我觉得公主喜欢张敖」,而是直接定论「公主喜欢张敖」。如此一个话语放到后世,那妥妥的就是心机绿茶的必学教程。

而刘邦呢就是直男癌晚期,他听了戚夫人的话之后,根本没有再问公主和吕后,就直接定了张敖当做驸马。

从这件好似平平无奇的事情当中就能发现魔鬼。

发现心机婊藏在何处。

这哪是戚夫人啊,明明就是欺负人。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简直已经是毫不掩饰的在欺负吕后母女了。

说到这或许有的人会问,戚夫人为什么要干涉鲁元公主的婚事呢?她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吕后和太子刘盈吗?

原因其实很简单。

鲁元公主是刘盈的亲姐姐,公主未来的老公,就是稳稳的太子党。戚夫人当然不会愿意公主嫁得太好,给太子增添助力了。所以当刘邦中意起了长相帅气,但能力平平的张敖的时候。

她当然要上来推一把了。不只是推一把,还说公主喜欢这人,分明就在表示公主是个不知廉耻的女人。

还暗示公主私下里可能在跟人偷情——一句话里隐藏这么多的心机,这个戚夫人可能只是一个弱女子吗?此外,还有一个关于鲁元公主的细节,也值得琢磨,那是发生在后面的事情。

鲁元公主与张敖完婚之后,张敖因为属下谋反被牵连下狱。最终张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丢了王位。让人不得不多想的是,张敖被夺走的封地,转眼就到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手上。

原本,刘如意被封为代王,封地是代地,位置差不多在后世的首都一带,汉朝人时候的那里属于接近蛮夷的苦寒之地。而张敖的封地赵地,在古代汉朝的时候,那是正经的中原之地。

这会是巧合吗?

当然不可能。

张敖那几个谋反的属下估计就是戚夫人的手笔。

哪怕万分之一的概率不是,但是显然戚夫人在这其中,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推泼助澜是少不了的。

所以这笔账在未来吕后会算在戚夫人的头上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