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太子朱标身上从来都是无比坚决的。
从培养他的秉性修养到建立他的东宫势力,可以说就是冲着百年以后让这个儿子接班去的努力。
史书中记载的朱元璋与朱标之间的冲突,说明只有朱标能和朱元璋对着来,能够影响甚至改变朱元璋的决定。
恰好证明了太子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反观其他的皇子,连和皇帝见面说上话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更不要说称意不称意的事情了。根据史书记载,朱标跟朱元璋常常有一些政策方面的不合之处,但是只是最后没被采纳,自身地位并没有因此受到撼动,这在历代朝廷中是很少见的。
朱元璋和朱标的特殊关系也很容易理解,朱元璋可能是唯一一个由农民,然后阶级转化转变过来的帝王。
刘秀李渊那种豪门或者刘邦那种游士的精神世界和他完全不同。
对于一个老农民的精神世界而言,朱标就是扛着锄头和他一起下地的大儿子,马皇后就是在家烙饼等父子回家的媳妇儿。
这才是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世界。
其他的妃子皇子都是他作为皇帝带来的附属品,是进入不到他最原始的精神归属中去的人物。
当然。
也都是儿子。
也都爱。
不然的话也不会全都分封了那么多的权利。
只是朱元璋对大儿子明显更爱一些。
所以。
他对朱标不满意都是和平民一样直接开骂,要么动手就打而不是像李世民刘彻似的处罚左右削弱权力。
很好理解。
朱元璋他爹当年肯定也是这么揍他的,他自然也要这么打儿子,打完骂完老婆再劝劝过一天还是好父子。
也估计正是因为朱元璋如此思想,所以蓝玉傅友德他们才死的无比惨烈。一个年老的老农先送走了老伴,又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儿子,对于一个连不孝顺的哥哥都执着要留下靖江王一系的老农。
他只会想自己的儿子死了,你们怎么还活着享受?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猜测,想想老朱让傅友德杀了傅友德自个儿的儿子,然后朱元璋再杀傅友德这种情况。
真的就很能猜得到朱元璋的心理。
若是朱标能够顺利继位的话,纵使朱棣将蒙古所有兵马全都收入麾下,也绝不敢有谋反之意。一方面,朱标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作为这么多年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众望所归。
就算给清君侧找再多理由也会被钉上谋权篡位的耻辱柱。
另一方面,朱樉、朱棣可都是曾经犯事触怒过朱元璋,然后都是由朱标为他们求情才免于被废王位。
无论是朱元璋故意卖人情给朱标,还是朱标真的讲手足之情,至少这二位在明面上都是欠了朱标大大的人情。
这种情况。
大义上就根本无法过的去。
就看朱棣成功夺权后,也给大哥朱标留下了重情重义的名声,就能看得出来这一点多么致命。最重要的是,如果朱标顺利继位、朱棣起兵造反,那他面对的就不是齐泰、黄子澄、李景隆这些人了。
而是蓝玉这一帮狠人。
朱棣打的过蓝玉吗?
答案显然是希望渺茫。
所以。
朱标活着的话朱棣绝对不敢造反,他怕是想都不会想.......那不是大哥,那简直就是小号的爹啊。当朱标在南京城和皇帝学习治国理政的时候,朱棣只能在北京看着漫天风沙徒叹奈何。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
朱标若是在的话朱棣绝对不可能当皇帝。其实真的不需要说什么蓝玉不蓝玉的,甚至都用不上蓝玉出马对战。
要是朱标不早死,傅友德、冯胜、李善长等等,这些人很有可能不会死,这些人不死朱棣造反纯纯的就是送。
不是朱棣能力不行,而是根本没有匹配的队友,一个王者能带动四个青铜,但绝对带不动四个青铜打王者局。
职业选手来了也没有戏,更何况,对手的指挥朱标还是顶尖选手。
朱标是朱元璋嫡长子,当过吴王世子,明朝皇太子,监国辅政十几年,履历吊打所有弟弟。
光从身份和经历上。
弟弟们就已经没有任何造反成功的希望和必要了。
还有。
朱标出身于元至正十五年,童年和青年时期见过乱世,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同时他又师从宋濂,这样的人理论上应该是文武全才,至少不会是废柴,要不然后期怎么监国十几年?
新王朝第一代皇帝到第二代皇帝的权力交接。
往往比较曲折,汉唐宋明都如此。
大家熟知的一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比如李世民以及汉武帝刘彻等,其父子权力交接也往往不太顺利。
戾太子,隐太子的下场大家应该都是比较清楚的。
因此朱标能在一位足以排进华夏历史前几位的皇帝手下负责监过,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象征。
太子这个位置很危险,做的太好太差都不行,能把握好度,既让老皇帝放心又能掌握自己的权力。
很难。
可是朱标就做到了这一点。
因而。
朱棣就算真是什么帝星下凡,也得感慨地狱开局玩不动,然后郁闷的在封地里潇洒一辈子回归天上。其实别说朱标不死,但凡朱允炆不要把他老叔逼得这么紧,燕王朱棣可能都不会造反。
如果你是个小猫咪,你就要学会撒娇卖萌。
如果你是个小老虎,就要从小咬人,怕就怕一个小猫咪照着别人的样子,张牙舞爪的去四下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