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制糖的技术?(2 / 2)

他们开始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西欧天主教教皇率兵攻打亚洲穆斯林国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而这场战役直接将“糖”引发的奴役制度,打进了人类的历史之上。

等欧洲打开古印的大门时,除了鲜血、财产之外,还有甘蔗和蔗糖的新鲜玩意。这种独特的“甜”味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心,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从“糖”中看到了更大的利益。

如果说华夏的皇亲贵戚是嗜糖如命,那么欧洲王室对糖则有着病态的追求,因为“糖”象征着地位和权力。

当一个事物比较稀缺的时候,能够享受它的只有富豪和贵族,而一旦该事物普遍化,基本所有人都有享受的权力。1850年之后,蔗糖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穷人,而在此的100年前。

贵族则是“糖”的追捧者。

这一现象在欧洲更加明显。

而随着欧洲对印度的掠夺,印度造的糖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欧洲的需求,为此,哥伦布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要开辟美洲新大陆。

是的。

哥伦布开辟美洲新大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掠夺黄金,还为了抢夺土地盖甘蔗园以及奴役新大陆的原住民为他产糖。至此,一场长达300年的压迫开始了,世界的商业秩序围绕着甜蜜的甘蔗园展开。

甚至一度影响到整个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

也造成了在那个时代,甘蔗园就代表着奴役。甘蔗园的奴役现象达到了顶峰,甚至衍生出了“奴隶贸易三部曲”。

彻底暴露了人类的丑恶、资本的暴力。当然,这在华夏大地并没有出现,可以说是华夏大地乃至全人类的幸运。

不过。

显而易见的是华夏大地的君主,贵族,也同样抗拒不了糖的诱惑,因此才有了王玄策第二次的出使古印。

没办法。

人类渴望糖是基因里注定的东西。糖自己对人的身体的作用,因为糖之类的物品可以产生很多令人人兴奋的物质。

所以人们在吃糖的过程中会随着开心。

每个人的舌头和口腔里都有能产生味觉的味蕾,而且每一个味蕾又由四十到一百五十个味觉细胞构成。

这么多味觉细胞在大家的口腔里。

可想而知。

当人类吃到一些含糖的食物时,那些糖分会刺激人舌头上的甜味接收器,随后甜味接收器会迅速给大脑皮质一个刺激信号,而那些刺激信号会激活了大脑内的系统,让人产生开心逾越的心情。

对于后世的人而言,可能是吃糖一时爽,一直吃糖增悲凉,但对于古人,糖绝对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美食。

而且。

这其实也涉及到军队战斗力的问题。在人体所需的能量里,70%以糖的形式被吸收的一个情况。

因此糖就代表着热量。主食能提供的糖有限,而直接摄入糖分是快速补充体力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战场上高强度运动、精神高度紧绷的情况下,消耗热量是正常生活的两倍。

人体热量不足会导致乏力、酸痛、头晕等症状,直接摄入糖分能让士兵快速补充体力回到战斗状态。

100克大米饭的热量是116大卡,而100克蔗糖能提供的热量是米饭的三倍,接近400大卡。

在这条清晰的换算公式下,第二世界大战中,所有的交战国单兵口粮里都包含着糖,高盐分、高糖分的军粮。

陪伴着战士们出生入死。哪怕是在华夏这个时期最艰难的岁月里,糖水也是很多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许多抗战文忽略了这一点是属实不应该的。在国家层面,糖属于战略物资,能援助军队也能稳定市场。

这个道理在古代同样适用。

因此。

王玄策最初去古印的目的是为了将糖的制作技术带回大唐,是为了大唐的权贵阶层也是为了增加大唐的战斗力。

估计就算是他自己也做梦都想不到,却也是因为这个去找糖的原因,让他创造了一个历史留名的传奇战绩吧。

让后世阿三哥们看到这段历史就哭晕在厕所。

有一说一。

其实把龙象之间第一次战争归纳于“糖”的战争好像也没毛病,毕竟,不管是什么原因到底这个站在还是因为“糖”而发生的嘛。当然,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是不是这样,反正大象国从这个时期开始。

命运就好似被王玄策给注定了。

他们奠定了自己会是一直自大,然后一直被胖揍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