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历史的毒瘤——满清!(2 / 2)

确实是谁来了都要对这满清辫子皇帝们甘拜下风。

乾隆帝比康熙还要离谱,他多次宣称,他治下的国家处于「全盛」。再后来,大臣们使劲跟进,各种赋诗撰文,歌颂当今盛世。康雍乾盛世,其实就是帝王自我吹嘘以及臣下拍马屁拍出来的。

可笑的是“一个谎言说了几千遍就被人当真”的这个情况,以至于后世很多人就跟风吹嘘康乾盛世。

这个所谓的盛世真实的情况是,这些个时期的华夏,大一统和人口爆炸性增长是偌大帝国仅有的两件「盛事」。

足够上大清日报头版头条宣传半个月。而之所以会有这两个成就,其实原因之前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一个是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好机会,根本没废什么力就继承了明朝的大统一,一个就只是单单靠着粮食而已。除此之外,华夏经济的成就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提升。

对华夏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确实可以产生「盛世」的自恋情结。

然而,只要将康雍乾盛世放在世界历史中进行横向比较,就会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

用史学家史景迁的话来说,这个盛世是「镀金的盛世」,其本质,甚至比腐朽的木桩还要遗祸万年。

就是这康乾盛世的主子,让华夏民族差点陷入断绝的深远。

与康熙大帝同一时期的棕熊国,出了个世界历史上知名的彼得大帝,他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典型的反比例子。彼得对科技也很着迷,他也刻意隐瞒帝王身份像个普通人一样去西欧游学。

在锐点扮做一名普通游客,爬到这个国家的制高点,去测绘人家的要塞形势,为此差点和守军发生肢体冲突。在大不列颠,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学者,上门拜访牛顿等知名科学家。

还和数学家弗哈森交上朋友,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将个人对科技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决策和行动。他仿照西欧模式创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等。科技,不是帝王用来玩、用来彰显垄断的东西。

它终究要服务于振兴国家的抱负。

彼得有句名言。

「作为君主,落后于自己的臣属,会使我感到非常惭愧。」

这句话很简单的道理。

可是康雍乾三人听了都会懵圈。

康熙会问「落后」是什么,雍正会问「臣属」是什么,乾隆会问「惭愧」是什么。所以,顺着康熙的道路,顺着彼得的道路,两国走了两条平行线,棕熊国差点儿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而华夏文明却是险些被清朝折腾的覆灭,若是清朝能够和这棕熊国君王一样,怎么可能怕什么小鬼子?

棕熊国本来是比不了华夏文明的,可当它们在近代再次交集的时候,一个甚至会被逼的向另一个割地求饶。

这一切是谁的罪过?

当然就是满清统治者的罪过。

伟大的神州国度之所以在近代沦为被人欺凌、羞辱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和满清的统治有直接关系。

满清带给华夏的,除了贫穷和落后,更是带给华夏人需要迫使自己付出比其他东亚政更大的代价,去赶超西方先进国家的历史包袱,也迫使华夏人需要耗费更多代价去修复华夏民族的国际形象。

清朝将华夏耗费了近三千年,在东亚世界建立并累积起来的体系及秩序,和本来拥有的政治、文化上的良性影响力逐渐削弱殆尽,它是使得华夏民族需要去进行复兴的罪魁祸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如果纵向比较,清朝也许在量的积累上很多方面比前朝更强。

但是横向比较的话,当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清朝不仅没有做到像之前一些朝代那样领先世界。

而且更没有尽到其原本应让华夏赶上时代步伐的历史使命。

它。

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毒瘤。

甚至比成吉思汗的上亿人的大屠杀还有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