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吹嘘着们总会下意识忽略如此重要的东西。
所谓康乾盛世的时期。
在珐国,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第一卷出版。这部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知识,并且介绍工业技术和各种机器、工具。与此同时启蒙运动在西欧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人权、理性、主权在民等政治思想,开始普及。
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畅销西欧的时候,华夏发行量最大的书叫《大义觉迷录》,里面只是在各种辟谣论证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华夏最大的图书工程叫《四库全书》。
很出名对吧。
然而。
大清朝的统治者们是如何对待它的,以编书的名义,大肆删改、销毁统治者认为有反动思想的书籍。
乾隆末期,一个大不列颠使团进入华夏内地,沿途看到兵丁监督民夫的情景,都惊骇于满清帝国的走狗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他们看到大清没有人权、也没有真正的法理。
可是呢。
外国人如此惊骇,反倒是华夏人很淡定,或者说是麻木,康雍乾盛世的秩序,一直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
其实对于清朝的老百姓来说,永远只有两种可以预期的时代,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和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嗯。
这话百分之九十真是周树人说的哈。
乾隆与他的父亲、爷爷,三代领导核心,都在深入研究一个治国大问题:如何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更好控制?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洗脑+文字狱。这一招相当管用,屡试不爽。
大家都来考科举,考试范围圈定了,标准答案也有了。只要你能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以孔孟之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恭喜你,你离中举当官不远了。
这是萝卜,还有大棒。
文字狱是这一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过制造大量文字狱,给人们的思想自由、文化创新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有个书生写了首诗,里面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结果被上纲上线,加浊字于国号之上。
于是乎这个书生的悲剧便是显而易见了。
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的典型文字狱,基本都是这种路数。刻意经过过度解读来制造冤案。
让一个人彻底放弃最后一丝表达的欲望。文字狱被乾隆玩到极致,数量之多、罗织之奇、用刑之酷,史无前例。在他统治时期,连没有正常思维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是文字狱收拾的对象。
清王朝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打击异见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言论,大兴文字狱,达到历史之最,而且处置手段极其残忍,活着的处以极刑,过世的则开棺戮尸。
根据相关统计,顺治皇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皇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皇帝施文字狱20多次。
而乾隆皇帝呢。
他施文字狱130多次,直到嘉庆之后,文字狱才基本结束。可以说康雍乾三任皇帝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他们不用睁眼看世界,因为他们就是世界。
三个人就只知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天天沉寂在自我的吹捧当中,他们的帝国正处于「盛世」,他们是天朝上国,他们是老子天下第一。康雍乾统治的134年间,被习惯性称为「盛世」,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叫法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一说法最早是皇帝自己叫出来的。康熙五十二年,当时康熙帝以「恩诏」的形式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然后他便是自称「盛世」,历朝历代没谁比他更不要脸。
盛世的名头自己叫,李世民来了直呼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