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自由选择!奖励无双!(1 / 2)

奖励选择完毕。

伴随着江升按下确认按钮。

那映照在诸天万界历史位面的仙神也是同步出声。

【阳明!】

伟岸的身姿开口说话,带着难以言喻的天威,在无数位面的天地间响彻,称呼的是王阳明的字号。

他本身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字阳明。

就和称呼诸天万界的皇帝一样,江升所化这个仙神在这个阶段,称呼的也是上榜之人的字号。

而听到这个声音。

诸天历史位面已经等待很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所有人,便立刻都是猛然陡然抬头看向了仙神的投影。

他们知道这【感动华夏十大人杰】的第一期奖励终于要发放了,每个人都感觉好像等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确实也是等待的时间比以前的颁奖时间久,毕竟江升在那里选择奖励的时候,还抽空去清点了一下始皇帝的“邮祭”。

但总归是没有超过系统设置的倒计时吧,也就无从得知倒计时结束了的话,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刚好赶上仙神的颁奖。”

始皇帝这个时候已经完成祭天,脱去了身上厚重的礼衣,正看着一种仍旧惊疑不定,为刚才仙神竟是收走了祭品而感觉受到了强烈冲击的文武百官,他也借着这个机会敲打了一些自己的这些臣子。

怎么说呢。

看着这些个臣子们一个个心中起伏不定,对仙神敬畏有加的样子,不好好利用一下机会简直就可惜了。

瞧瞧。

仙神的威慑力多厉害。

这些个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被“仙神注视”这样的感受给吓懵了,可想而知,未来至少大部分人都会老实上一段时间。

始皇帝很清楚像是贪腐之类的不可能彻底根治,哪怕他获得了仙神的认可,成为了与国同休的真正祖龙也是一样。

人性这个东西注定了很多有能力的人,不可能因为个人魅力而彻底老师廉明,可扯着仙神的皮来威慑就不一样了。

在仙神这么多日以来的伟力震撼之下,这些个人对仙神的敬畏可谓是达到极致,没有谁会说敢去冒犯仙神。

因此。

始皇帝稍微运用一点儿手段,借助了仙神刚才收走了祭品的事情,就让不少人心中惶恐不安了起来。

怎么说呢。

一些个事情天知地知,显然,仙神是不可能因此被蒙蔽,可以说这天上地下所有事情都在仙神的注视之下……嗯,至少文武百官们和始皇帝是如此认为的,这就让很多偷偷摸摸干过坏事的人很害怕了。

在始皇帝言语的诱导之下,不少人都相信了仙神一直在注视人间,而一个人的罪孽因果会在死后得到报应。

真别说。

如此一个吓唬人的手段,在封建社会不是一般的好使。以前吧,大家都不知道人死后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可现如今仙神老天爷都冒出来了,大多数人都坚信了这世界上又玄玄奇奇的事情。

如此一来。

死后若真是有因果报应,不少人都感觉寝食难安了,身处高位,没有做过几件昧良心的事情怎么可能。

始皇帝用仙神吓唬他们的手段,起到了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效果,用后世的游戏术语来讲就是这一招效果拔群。

当然。

始皇帝在使用这一招的时候,也无师自通的清楚了另外一招,那就是告诉大臣们这辈子干好事还能有挽救的机会,还能有给自己死后积累福报的机会……九九六的工作福报能让大家积累功德。

为以后死后的生活做下积累……嗯,要不怎么说嬴政是当领导的人呢,这提前多少年悟透了这个忽悠办法。

和后世的人不一样,古代的人思想不同,听到这个他们可不会冷嘲热门,几乎全都是眼神重新焕发起了希望。

其实也不怪这些个人脑子多笨,主要是嬴政可是正儿八经获得了仙神认可,也获得了仙神奖励的滔天奖励。

谁也不知道自家这位皇帝,到底和天上的仙神有没有联系,是不是真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世间隐秘。

人的命只有一条,人生也只有一次,因此,谁也不敢去赌不是么,自然是要去相信始皇帝说的话了——其实吧,大臣们之所以怀疑祖龙和仙神有联系,还是因为刚才祖龙的演技比较好。

就在流光包裹祭品飞向九天之上的时候,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几乎所有文武百官大臣们都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家都很惊骇,都很震惊,表情自然变化巨大,可始皇帝虽然也心惊,但到底城府还是比大臣们深很多。

他在表情上面没有太多的变化,这也就导致了不少文武百官看到了之后,以为自家皇帝早就知道会有如此变化。

因此。

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有人怀疑,始皇帝和仙神之间有联系了……他们想了一下,仙神都让自家皇帝永生了,想来,偶尔跟自家皇帝对话一下也很有可能,如此一来对始皇帝所说的“世界隐秘”也就有了深信不疑的基础。

而至于始皇帝到底有没有和仙神对话的能力,有一说一,那肯定是没有,毕竟江升尚且没有解锁此类权限。

但这个事情江升知道,始皇帝知道,文武百官们不知道呀,始皇帝略一暗示,甚至都没有明说什么。

就让文武百官们各种浮想联翩了。

看到这群人暗自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或者说是动力满满要去累计福报的样子,始皇帝心里面别提多乐呵了。

正逢此时。

仙神的颁奖流程继续开始,他便是怀着极为逾越的心情,在一众大臣忐忑不安的氛围当中抬头继续观看了起来。大臣们和皇帝的心情那叫一个截然不同,看一眼都知道形成了多么鲜明的一个对比。

而这一切。

始皇帝一点儿都不在意,像是完全没有发现一般,笑意盈盈的继续观望仙神,等了这么久终于要知道新一期的颁奖是个什么情况了……是和之前的感动华夏千古人物一样还是有所不同呢?

始皇帝心中暗自琢磨着。

……

另外的时空当中。

和始皇帝一样等了很久的帝王将相,黎民百姓们也是差不多的心情,他们其实也挺好奇为什么要等待这么久。

大明时空。

“仙神颁奖,这一次真是让人好等,哎,等的吃饭都吃不香了。”朱元璋一直都在等待着仙神的颁奖环节。

而正值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他也是没有那个心情吃饭,就那么眼巴巴的在宫殿高处望着天空中的仙神。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得了相思病呢。

“刘伯温,你给朕算算,仙神到底为什么耽误了呢。”朱元璋看向了身旁的人,正是他打天下的功臣之一的刘伯温。

“下臣怎么可能测算的了仙神……陛下您折煞下臣了。”刘伯温额头冒冷汗,干笑着回答了一句。

开玩笑。

给仙神算卦。

测算仙神之前在做什么?

那不是老寿星上吊,自己找死么。别说是根本没有那个本事,就是有,那也绝对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那是仙神。

是老天爷呀。

你去测算老天爷,当真就是不想活?刘伯温摇了摇头苦笑了起来。他对于朱元璋的想法很是想要吐槽,可奈何朱元璋是皇帝啊,因此只能是把吐槽憋在心里,老老实实的说自己没本事。

“也是,且看如何吧。”

朱元璋也不纠结。

他其实也只是随口问一下,没觉得刘伯温有那个本事,就只是顺口问一下,想要和自己这个老朋友多说说话而已。

要说这个刘伯温啊。

曾经也是诞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因为家境好,刘伯温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导致他从小酷爱读书。

元明宗至顺年间,刘伯温高中进士,成了元廷官员。但在黑暗的元政府为官,刘伯温非但不能一展才华,而且还处处受挫,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不再去那远超的朝廷上面受气。

刘伯温回到老家青田后,便是致力于专心著书,写下了反映自己政治主张的传世之作《郁离子》。

后来吧,朱元璋以“三顾茅庐”的方式把归隐山林的刘伯温请出山,刘伯温给朱元璋的见面礼是——“隆中对”,他深入分析天下局势,向朱元璋建议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对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位枭雄。

特别是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后的鄱阳湖决战中。

刘伯温更是居功至伟。

朱、陈两军相战于鄱阳湖,第一天便激战数十丈。

朱元璋坐在船上为他专设的胡床上督战。

刘伯温则侍立一旁当参谋。激战正酣,刘伯温突然大叫一声,一把拉起朱元璋跳到了另外一只船上,朱元璋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发炮弹飞来,将他原来乘坐的船炸得粉碎。

而陈友谅及其部下只见炮弹击中了朱元璋的座船,都大喜不以。随后,刘伯温请求分兵拒守湖口,并与陈友谅军相约于金木相克的那一天决战,结果,大意的陈友谅战死。

也就是在这个陈友谅死后,朱元璋便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张士诚,北取中原,终于成就了不世出的帝业。此后,刘伯温一路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常常帮朱元璋解困于危难之时。

然后刘伯温又建议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以大明为国号招揽民心。最后,在灭元时刘伯温依旧是主参谋。

他提出计划,并予以实施,参与军机达八年之久,统筹全局,可以说,刘伯温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智囊。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三大建议。

一是建议朱元璋施德政。

朱元璋处决犯人时,仁爱的刘伯温总是劝其不要做过多杀孽。

二是建议朱元璋实行卫所制度。

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三是建议朱元璋对民众教化,让他们懂法,因此刘伯温制定了《大明律》,里面很多东西都颇有后世影响。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是名气最大的一个,甚至在民间野史中,相传此人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而且还是个仙师般的人物,料事如神,文韬武略,不仅帮明太祖打了江山。

还帮朱棣建了北京城,还是十三陵、山海关、天津的修建者,而且他还通阴阳,甚至懂得运用超自然力量。

刘伯温到底有没有超自然力量,显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不过,他就算有也只是一些玄奇古怪的玄学手段而已。

谁也说不准是真是假,估计他自己也摸不准。民间传说总归只是民间传说,真要是什么仙师也不会落得最后不得圆满的下场了。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在明朝建立后只封了个伯。

只是位居功臣36位。

最关键的是最后的下场有些让人唏嘘。

大明王朝建立后,刘伯温与左丞相李善长共同辅佐朱元璋,结果李善长和刘伯温就越发水火不容。

当时李善长有个亲信叫李彬,他的职务是中书省都事,犯了贪赃枉法罪,李善长自然想出面包庇他,于是主动张刘伯温,希望他能放李彬一马。按理说刘伯温总得给朝夕相处的李善长这个面子。

然而,刘伯温却将李彬罪行上报给了朱元璋,最终李彬这被斩了。而李善长却和他决裂了。

之后,李善长处处找刘伯温的刺。而也刘伯温也知道前途凶险,于是以身体有羌为由辞职回家了。刘伯温回到老家后,开始“闭关”,据悉,当地知县几次求见,刘伯温都给他吃了闭门羹。

后来化妆成老百姓才见到他。结果交谈时,当县令露出自己的身份后,刘伯温马上惊恐失色地站起身来自称草民。

并礼送知县出门,不复再见。可以想而知,刘伯温到底多小心敬慎了,然而刘伯温回家后虽慎言谨行,但依然难以保身。李善长一手培养出来的亲信胡惟庸等人对刘伯温发动了强烈的攻击。

结果就是朱元璋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不久,朱元璋拜胡惟庸为相,刘伯温长叹不已然后病倒了。

照理说。

这个时间点。

刘伯温应该快要病死嗝屁了才对。但事实上就是历史发生了改变,在【天佑】神恩的庇护下刘伯温满血复活了。而本来已经告老还乡后的他,也被从仙神流光里感触了许多的朱元璋找回了朝堂。

现如今朱元璋看过了仙神彰显的一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都明白了,所以对于刘伯温这样的人才又珍惜了起来。也不会说什么杀功臣了,毕竟,这些功臣肯定都活不过他们朱家的【天佑血脉】不是么。

刘伯温也是大概评估了一下现如今的朝堂,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安全,并且有仙神认可的朱元璋也值得重新去辅佐,所以,在朱元璋的竭力请求之下,刘伯温再次重返了这个朝堂。

大明的历史。

在不断的推进当中累计着越发不一样的变化。

其实其他位面也是一样。

被仙神颁奖眷顾过的位面,都在发生着累计的变化。这些变化终有一天会质变,创造出完全截然不同的历史。

………

大唐位面。

“仙神颁奖终于启动最后的颁奖环节了么,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次的等待阶段时间长了好几倍。”

李世民依旧是在吃着羊汤,和自家的臣子家人们一起观看仙神颁奖,他们这都吃第二轮了颁奖才恢复正常。

他对此那叫一个觉得疑惑不解,以前虽然也有等待颁奖的这个时间,但总归是没有这么漫长的一个间隙啊。

难道是因为这是新的一起【感动华夏千古人杰】的颁奖,所以这个等待时间就和之前【感动华夏千古人物】颁奖不同了?

如此说来。

该不会以后都要等待正常的一段时间吧……李世民心中有些小抵触,这种等待的滋味实在有些不好受。

怎么说去形容李世民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呢,就跟后世的人追番追的正精彩,却忽然被迫要看一个超长的广告差不多吧。

最关键的这还是开了会员都没办法跳过的广告,两者之间等待的时候心里面所产生的情绪是差不多的样子。

都是那种急切到不行,又怎么都看不到的心情。

作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皇帝,想要什么都能随时随地的得到,对于李世民而言这样的感受真的很难受。

“兴许是仙神尊上颁奖的时候,有什么别的仙人去他家串门也说不定吧。”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自然得是童言无忌。

事实也的确如此。

敢对仙神这般异想天开的人,便是此时尚且是小孩子的李泰,李世民曾经最喜欢的一个大聪明孩子。

因为有了《育儿宝典》的教育,这些日子不管是他还是太子,在各种方面都重新被搬回了正轨上面。

而李泰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调皮捣蛋,喜欢幻想,又有着无限活力的小孩,和后世那些个班里面最顽劣的学生没什么区别。因此,他的这个想法也是挺奇特,放到后世保不准又是一个网站大神。

如此猜想。

引得大唐的君臣全都是为之一乐。这小娃儿把仙神当成了凡人么,竟是觉得还有什么突然被上门拜访这一遭。

“你还不如说有美人找仙神呢。”

太子李承乾还是和李泰不怎么对付,但是却也不至于和以前那般剑拔弩张,只是这对李泰翻白眼还是一如既往的熟练。

“为什么不会呢?你说的也有可能呀。”

李泰对于大家的嘲笑不为所动,依旧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而站在他一边的人,还有大唐的掌上明珠李丽质。

可能对于李丽质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悉,如果说到长乐公主,大家立即就能想到她是李世民的女儿。

其实长乐公主的本名就叫李丽质。

“说的对。”

李丽质很赞同李泰的这么一个说法,毕竟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太大的孩子,想法多且没有大人那么一本正经也很正常。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酷爱书法,他的子女也多写得一手好字。李丽质以美闻名又雅擅丹青

只见,李丽质那叫一个赞同李泰的话,“仙神又不是石头,就算仙神比父皇的妃子还要多都有可能呢。”

说这话的时候。

李丽质那叫一个笃定的语气。她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嫡长女,备受宠爱,所以diss了一下自己父皇一点儿都不顾及。长孙皇后笑的那叫一个乐呵,而李世民呢,听了之后表情那叫一个尴尬。

又不好说什么,只能是低头喝汤。好在周围的都是臣子,不敢起哄,不然李世民绝对要当场社死一波。

什么叫做比父皇妃子还多都有可能……这话说的跟老子有多少女人一样,李世民心中有些不忿。

但是又不好反驳,因为他的妃子还真不少,只是男人嘛,拥有再多的女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

永远都觉得还缺一点点,当然,李世民也不是多么的荒淫无度,只是他也确实在女色上面有所贪恋。

这就让他现在被李丽质diss,不好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而就是这种情况下,李泰却恍然未决的补刀。

“没错,没错,仙神那么厉害,比父皇还厉害,那女人肯定比父皇多,说不定就是某个仙神的妃子在缠着仙神,让仙神没有那个心思继续颁奖呢。”李泰这个想法,还真充分体现了一个男人的思想。

“不至于,不至于。”

李世民现在很后悔挑起这个话题,只能做出一副严父的姿态,“你们这些个小崽子想的都是写什么东西啊,”

这倒是让几个孩子缩了缩脖子。而此时呢,程咬金笑的都已经合不拢嘴了,只见他大大咧咧的接话说道。

“一群小家伙真是胡说八道,这才等多久的时间,仙神怎么可能才半个小时?半个小时怕是都不够仙神热身的。”

要不怎么说是程妖精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一众君臣。

此时此刻的表情都很是微妙。

这个话就是个大人才能懂的玩笑,当然,几个皇子也早熟的厉害,也懂,只是他们得表现的自己不懂。

氛围一瞬间就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

你怎么能如此编排仙神呢!?真是胡闹!长孙无忌很想要笑,脸憋的通红,可还是要做出一副不满的姿态。

“哪里是编排哦,我老程是在夸仙神呢,给仙神涨威势,你少胡说八道,仙神才不会因此怪罪我。”

程咬金一副摇头晃脑的样子。

让长孙无忌如此能言善辩的人也是忍不住感觉语塞。果然,聪明人面对厚脸皮,真就也想不出对付的招数。

“父皇,什么是半小时不够热身啊?仙神也需要锻炼身体吗?”真不懂程咬金那个荤段子的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被保护的很好的嫡长公主李丽质。

她一脸的好奇。

眼见李世民不给解释,李丽质心里面更是有些痒痒,她摇摆着李世民的人,撒娇一般的语气不断询问。

李世民能怎么办呢?

他总归不可能真给女儿解释吧,别说父女两个不适合谈这种话题,现在可还当着那么多臣子呢。

一代英主只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长孙皇后,要说对付小棉袄,还是作为母亲的长孙皇后有办法。

她将李丽质哄到了一旁去,很快就成功转移开了话题,看到这一幕,李世民才不禁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对待儿子他可以各种训斥,怒目相视,但对待女儿就不能是同样的态度了,这一点李世民和后世很多男人差不多。

要说在大唐最受宠爱的,绝对就是大唐的公主们了,和对于皇子的严苛不同,李世民那叫一个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做女儿是前世的情人,要宠爱,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的公主多荒唐的原因。

都是正儿八经的公主,深得宠爱,怎么可能不任性荒唐嘛,想一想,后世那些只是自诩小公主的女人是什么样子,就能知道这些真正受到完全宠爱的公主,所被冲出来的思想是什么样的了。

当然。

李丽质还好。

算是难得的大唐还算正经的公主,也正因为此,才会有那么多的穿越小说,将李丽质当做大唐文的主角。在影视剧中,长乐公主倒并不常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那些个脑残剧的编剧最喜欢的是高阳公主。

可能是因为高阳公主和他们的老婆差不多,所以那些个剧才会对如何去诠释高阳公主的角色那么感兴趣吧。

相比较高阳那个可怕没有任何人伦道德的女人,老天爷知道,李丽质到底优秀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的人说李丽质也有杖毙宫女的事迹,这群人就是圣母婊,别人的家臣犯错当然要以家规处罚。

难道你偷了老板的钱,让老板公司损失惨重,你还要不准老板开除你,反过去说老板开除你就不是好老板?

同样的道理。

李丽质在方方面面,都是历朝历代,公主当中颇为优秀的存在了。

不是有一个笑话是如此说的么,每一天,李丽质都要面对十个八个的穿越者,每一天也都有十个八个穿越者,和李丽质发生不得不说的故事,大唐最忙的女人恐怕就是李丽质了。

当然。

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并不是真实,但也充分说明了李丽质在大唐文当中,在后世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席之地。

当然。

这个也跟历史中记载的李丽质很漂亮有关系。

秦王妃长孙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在全部姊妹中排行第五,取名丽质——一个能够让人产生画面想象的名字。

长乐公主李丽质出生在武德四年,当时唐太宗对这个女儿非常喜欢,于是就取了“丽质”这个名字。

这也是李世民的一番心意,他希望这个女儿能够天生丽质。不得不说,等到李家有女初长成,李世民便是不禁要为女儿的名字而洋洋得意了,因为公主果真人如其名天生丽质。

有文章当中为此盛赞——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

如此文绉绉的话翻译一下,便是公主就像一位仙女,将超凡的灵气带到皇宫。

而且。

公主还禀承父母师长的训诫修身立德,拥有着高洁清丽,秀逸脱俗,犹若月光洒落在葱郁的树林之中的气质,不只是鲜妍明媚,而且光彩夺目,好似早晨的霞光照耀在珠江之上。

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赞美词采华美,着意为文,读来琅琅上口,

虽然作者姓名不详,但是能够为公主撰文,必是这个朝代的皇帝钦定,撰者应为当世名家无疑。

虽然里面肯定也有拍马屁的成本,并且成分很大,可若是李丽质不是美女,那自然李世民也不会专门请人来夸李丽质了……那不就是纯属自己打脸自己么,公主长什么样很多人可都能看到。

李丽质性格聪慧开朗,是位容色绝姝的美人,为人仁爱,又擅长书画,深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宠爱。毕竟,李世民就爱好书法,谁不喜欢宝贝女儿,和自己一样都爱好书法呢。

李丽质的书法功底也不弱,也有人专门来夸赞一番——散玉轴于缥帙,悬镜惭明;耀银书于彩笺,春葩掩丽。

意思便是展开公主所作的画卷,悬挂的明镜就显得黯淡无光;展示公主所写的书法就连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丽色。

瞧。

这就是读过书的人拍出来的马屁,都比那些没读过书的清新脱俗许多,并且,让人能有一个很好的联想。

至于到底李丽质的书法如何。

后世考古工作人员在长乐公主墓中发现了一方瓷砚——辟雍砚,辟雍是周王朝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杨师道的《咏砚》诗中有“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这么一句所咏的就是辟雍砚。出土的那方砚是李丽质生前的实用之物,出土时砚面四周的弦纹内仍残留些许墨迹。

砚面还有长期研磨的痕迹,可见当时唐宫内书风之盛,而公主也无愧于墓志对她书画才艺的褒扬。

至少是真的非常喜欢写书法,经常练习,而书法这个东西,只要不是憨憨,青训苦练之下必然也能有所成就。尽管达不到那些书法大家的地步,但总归是能够达到一个上人之姿。

贞观二年。

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李世民封为长乐公主,这一称号开始流传,以至于到了后世被不少小说作者拿去浮想联翩,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从小的生活环境就非常之好。

长乐公主特别的受唐太宗的喜欢,被称为是他的掌上明珠,从小在皇宫中长大,生来也尊贵,是唐太宗的长女,被呵护宠爱着长大的,一直到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她也一直都是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依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以说,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

这种好日子一直延续到她的人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