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
江升收到了来自于系统的邮件,而这个邮件之所以在这个微妙的时间出现,自然是有人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完成祭天。
而到底是谁呢。
显然也是一个不用太多思考的问题,毕竟,上一个榜单有能力搞祭天的人,也就只有那么一位还未祭天了。
在始皇帝和诸天历史位面无数人一样,在等到着仙神开启颁奖阶段的时候,因为江升还没选好的原因这段时间有些漫长。
而在大秦时空。
“陛下,时间快到了。”
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凑上前来,有些犹豫的对始皇帝嬴政开口……他也纠结了很久才会在这仙神颁奖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来打扰始皇帝。照理说,这是对仙神的不敬,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啊。
因为他负责的事情是对仙神的祭天,这个事情耽误了的话也还是对仙神的不敬,左右都得落个不敬的名头。
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在纠结了好一会儿后,觉得祭天的不敬肯定比打扰始皇帝看仙神颁奖的不敬来的大一些,所以,还是要来提醒始皇帝,之前有异人选择好的时辰到了。
是的。
祭天这个东西时间非常关键,大秦朝堂上有专门的人看选时辰,错过了好的时辰整个祭典可能都要被毁掉。
官员心里面也是郁闷的很,不知道为什么那个选时辰的人,为什么非要把时辰选在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候。
仙神又不可能等着祭品用,这么着急完全没有必要嘛……当然,虽然心里面如此吐槽但官员也只能照办。
在选日子这个环节。
就是皇帝的话都不管用,更何况他这样的官员了。
“时间到了么。”
始皇帝也是微微有些纠结,说实话,本来他预估仙神颁奖结束之后,刚好就能够跟祭天大殿衔接上。
然而。
今天却是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仙神颁奖的这个环节,迟迟都没有开启的意思。
以前虽然也会要等待一段时间,但到底好像也没有今天这么久,因此,倒是让两个事情的时间重合了。
该怎么办呢?
始皇帝略一思索。
便很快决定了前去主持祭天,毕竟,祭天这个时间不能够错过,而仙神颁奖,等会儿祭天的时候也能用耳朵听嘛。
“走吧。”
始皇帝站起身率先朝着不远处走去。
他今天之所以在这个咸阳城最高的地方,没有在皇宫当中,就是因为祭天大殿要在这最高的地方取举行。
倒不是临时搭建的地方,而是一直以来都有祭坛。
怎么说呢。
华夏历代统治者几乎都营造了专用于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周有明堂、秦有四畤,汉有甘泉宫和五畤,唐、宋皆建有圜丘。在古人心目中,只有地上的高阜之岗和崇山顶峰是距离神灵最近的地方。
要在这么一个特定的地方,通过特定的宗教祭祀形式,才能实现人与神灵的沟通,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高山修建祭坛的传统,当然,因为具体朝代的规则不同,详细的祭天流程也有区别。
但总归是在帝都附近都会有一个浩大的祭坛,毕竟每年都在祭天的地方,不可能总是往泰山那个地方跑。
就那秦朝来说。
泰山距离秦朝的首都咸阳何止千里之遥?在如今的条件下,一个来回都要几个月,秦始皇是不可能每年都跑去泰山祭天,所以他每年都在祭天的地方必是在咸阳附近,便是阿房宫对面的秦上天台。
其他朝代也是大抵差不多。
轩辕氏黄帝建“吴阳武畤”祀炎帝,从此开启帝王用畤祭祀天神上帝的先河,即便是诸侯国时期的华夏人也有祭天的传统。《史记·封禅书》:“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1说的就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祭天。
此句意为黄帝在雍地郊祀上帝,长达三个月之久。这里的“上帝”就是指天神。作为至上神的“帝”产生于原始各部落的整合时期,是各部落所崇拜的神灵融合的结果,尤其是华夏与东夷两大部落。
也就是到了后来。
一个居于西陲的附庸小秦,经历了漫长的春秋、战国历程,在诸子百家林立的中原文化空前发达的情况下,一步一步从小诸侯,逐步发展为独霸半个西华夏的泱泱大诸侯。
然后这个国家的秦人认为他们的崛起除自身的艰苦努力外,还有天神上帝的保佑,所以他们开始仿先祖故事。
建“畤”以祀上帝。
祭天不仅仅指祭天上的神,也包括祭地上的神。
而天上的神则不仅仅专门指唯一的至上神,而且还包括天界其他众神,地上的神也不是单指,还有其他地神之属。古代还经常进行郊祭、郊祀。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此祭祀不仅延伸了秦人畤祭活动的内涵,进一步统一了秦人的思想,缓和了日益尖锐的政治矛盾。
还为秦国进一步走向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秦朝,祭天大殿也是前所未有的浓厚和庄重。
“郊祀准备妥当了。”
有官员不断迎上始皇帝。
一提到“郊”字,现代的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城市的郊区,但是在古代“郊”字却是一个与祭祀有关。
尤其是祭天更是密切相关的词。
此时的“郊”只是一个祭天的名词。祭天之礼选择在郊举行,因场所在郊,所以也叫“郊祀”。平常古代的郊祀都选择在郊野高地上,在自然山丘上营建祭坛,通常坐北朝南。
祭天之所以选择在南郊,因古人认为南代表阳,北代表阴,而天属阳,当选择在南祭祀。所以,郊祭即郊祀,也即指在郊外祭祀天地。再如郊社,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郊畤指祭天的地方。
长此以往,“郊”便成了祭天的代名词了。而郊祀、郊祭、郊天、祭天等皆可通言,都是指祭天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自古以来祭的是都是天。
其实也有原因。
要说华夏祭天的演变历史真的也是一部厚重的文化,是别的国家根本没有可能存在的底蕴和演化。
在华夏的历史当中,“天”是华夏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各种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
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甲金文时代。
天本意指天空,应该指的是地面以上的自然界,也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天”字主要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指时空观的天;二指人们迷信崇拜敬畏的对象——万事万物的主宰。
而第三个意思是对客观存在的规律必然性力量的一个代称,四则是由于人们感情需要而虚拟出的一个外在精神对象。
在江升化作的仙神尚未出现之前,人们对于所谓的上天和神灵,其实也就只是在进行幻想和猜测而已。他们为此整理出了一个“春曰苍天、夏曰昊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的说法。
这是由于四季自然现象的不同,故而古人认为天也有四种不同的称呼。在原始人生存的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征服自然的能力不足,所以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理解都相当肤浅。
对于一般的闪电、打雷、刮风等自然现象,都认为在自然界有一种超自然力量对应的“神”存在于其中。
因此。
所有诸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雨都是那个超自然力的“神”在操纵着。那时在他们的观念里,大自然的各种物体都是神秘的,有灵性的。从太阳、月亮、风、雷、雨、电到动植物无不内含神明。
世界的运行由一种神秘的力量加以支配,也即“超自然力的神”在支配。人们一方面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另一方面又非常害怕恐惧大自然,所以对天和天空中的自然物体和现象就进行神化。
从而出现了天神的存在。华夏历代所说的祭天之“天”,其实均应指的是对于天神的简称。
夏代之前的神灵观念多是由周代史官记载的,周代由于文字的发达,史官对于西周之前的历史进行了追述与整理。文献所载的神灵大多是半人半神的,其原型大部分是山、川、日、月等自然神灵”。
在春秋战国诸侯时代之前,华夏大地认为上帝的主要原型之一是日神,日神逐渐统摄了诸神的神力,体现在上帝逐渐具有祖先神的神格,在原始部落的兼并与文化的融合中其神格不断演变。
逐渐脱离其形而下的原型,成为至高无上而又无比神秘的“上帝”。其实,倒也不能完全说古人迷信。
哪怕真没有什么仙神回应。
祭天对于古代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东西。
祭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其实和大多数的社会活动一样,具有群体性活动的特点。在整个祭祀过程中,统治者和万民,对神灵虔诚的礼敬,既增强统治者与千万臣民彼此的情感,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祭祀礼仪能够使属于个人的宗教体验,变成群体成员的共同体验,可以让不同的人产生群体化的宗教情感,加强了信仰者与他信仰的神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同时也就加强了个人与他所从属的社会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发展了群体的共同认可感。
共同仪式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集体效忠这种文化情感的再现与再确定,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宗教仪式,是为了要显示进一步加强他们彼此认同与凝聚的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宗教都无比团建的原因。
并且。
祭祀活动能增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感情,更能促进现实社会关系的和谐。例如汉代皇帝在郊祀、明堂大典活动中,就喜欢大行恩赏、大赦天下,还有如赐爵,这不仅昭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又可以显示出皇恩浩荡,加强皇帝与臣民之间的恩义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也能有效的保护人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不受到伤害。
怎么说呢。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很低下,对于自然界正常的下雨、打雷、刮风等现象,人们就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在自然界有一种神,在操纵着这些现象的发生。
因此。
人们会感到自己非常的脆弱、渺小,所以,人们便虔诚地去祭祀、供奉,以此来得到神的保佑、庇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畏惧,他们便采用谦恭、和谐、崇敬的态度去对待。
很少采取暴力对抗的手段。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和谐的发展。不然的话,天知道拿着两个大锤子,要在雷雨天对着老天爷指手画脚的“元霸”会有多少。
如此想一下的话。
皇帝的祭天,不仅是在维护皇权的统治,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神圣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让不知道多少人得以在大自然的伟力下存活。
这方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夏代已形成了统一至上神的观念,构想出了天界的最高统治者,至上神的观念在夏代已经形成,并称之为‘天’”。而再往后的殷商人的至上神一般还是称为“帝”,值得一提的是殷商是东夷族的后裔。
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继承并发展了夏代的上帝神话,并且还觉得自身在上帝与宗族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上帝不仅是殷人的至上神,而且是殷人的祖先神,帝与神是合二为一的存在。
到了春秋战国前的周代,“天”的概念逐渐代替了“上帝”,“帝”。也就是说周人发展了天的概念,更多的将至上神称作“天”。西周时代开始有了“天”的概念,代替了殷人心中的上帝的至高概念。
不过呢,上帝与帝在西周金文和周书、周诗中仍然出现。这也就是说在周人的宗教观念中“帝”和“天”在不断融合,两者的宗教地位基本相同。虽然商周人对至上神的称呼不同,但天和帝是同实异名的概念。
不过。
这个时候的“帝”和“天”还是稍有区别的。有这个时期的异人将天神归纳为:天帝、昊天、上帝、帝、五帝、日、月、星辰、司命、司中、风师、雨师”。这大抵就是如此一个时代的人心中的超自然排名。
而从这个时期开始,周代的天帝开始被逐渐的人格化了,这也使得周王也有了后世众所周知的“天子”称呼。时间再往后面去进行推移,春秋时期在宗教信仰上,大体与西周时期相当。
春秋时期沿用西周对至上神的称谓,直接称呼为“天”,意指天神,也就是至上神,但有时也称呼至上神为“帝”或“上帝”。
这个时期有很多人对帝的崇拜开始式微,天的信仰渐渐取代西周天帝信仰。
这就说明春秋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神灵观念中,“天”已占主体地位,几乎取代西周对于天帝的顶级崇拜。
但对至上神的称谓,春秋人也提及“帝”或“上帝”。
殷周以后,以“天”为中心,出现了许多俗称,如:帝、上帝、天、上天、旻天、昊天、苍天、上苍、皇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还有民间俗称的“老天爷“等盖称。
虽然名字各不相同,有的后世的人还听都没听过,但其实这些都指有意志的人格神的最高天神形象。
嗯。
就是老天爷。
不管这位大神的称呼,名号如何变化,它在华夏各民族的至尊地位,可以说都是很久以前就注定的根深蒂固。
这个至高无上的天神,夏后氏曰“天”、殷人曰“上帝”、周人尚文,初乃混合天与上帝为名,叫了一个‘皇天上帝’音或为‘昊天上帝’,其实‘皇天’就是‘昊天’。上帝这个东西最早就起源于东方。
那些嚷嚷着上帝是西方神的家伙,真的应该好好的用六个核桃补补脑子,耶和华一类的名称才是西方的至高神。
而在华夏上帝自古都是代指的老天爷,在战国之后,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更是形成“五帝”之说。
嗯。
尚且还不是许多玄幻小说里面都有登场的天庭五帝,而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以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许多人都只知道三皇五帝当中的三皇,对于五帝显然缺少必要的认知。
东方苍帝名灵威仰、南方赤帝名赤票怒、中央黄帝名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名汁光纪。
不过这和秦朝祭天的关系不大。秦人把对天的祭祀具体化为对上帝的祭祀。而他们对上帝的理解受战国末期阴阳五行、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他们相信天有“四帝”,即“白、青、黄、赤”四帝。
是不是感觉听都没听说过?
是的,要到了汉武帝的时期,统一了至上神,以“太一”为主神五帝为辅才成为后世诸多人心中的古代神话。其实,太一神这个天神,在汉武帝之前已经作为人们的信仰有了相当长的供奉历史。
很多人喜欢看的动漫秦时明月那个东皇太一,就是根据这个太一神演变而来,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的信仰。
在《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篇中有了明确的祭祀太一的记载,太一神已经作为楚人信仰的最高神祇先前有了相当长的供奉历史。怎么说呢,楚人的信仰,终究是在汉武帝的时期复辟了吧。
武帝时期确立了汉家的唯一至上神“太一”,把秦至汉初至尊的“五帝”降到了辅佐“太一”的地位,这就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弥补了以“五帝”为至上神的情况下,对于大汉王朝的缺陷。
确立“太一”至上神,在论证皇权的合法性方面,具有更强有力的说服力。是的,祭天也是维护统治的方法。毕竟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其余任何人不得祭天,否则就是一种僭越行为。
尤其从秦汉以后,只有皇帝才能祭天更是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只要某一新皇帝即位,便要祭天以告之,这种声势浩大的祭天活动,在于表明了其统治的存在有多么的合理和得天所授。
武帝对郊祀的这一改革确实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重新构建了“汉家的郊祀体系”,从此泰一神凌驾于五帝之上。
五帝只是太一的辅佐,太一成为至上神。
如此。
战国以来五帝并列的局面正式结束。而这个时期的局面是什么情况呢,其实也跟后世理解的差不多了。。
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之室,北辰(北极星)名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
而在太微宫中,还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感应而生。
因此也称为“感生帝”。
如认为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
帝王祭天,当然要祭祀与自己一朝相应的天帝。
五方帝又与五方、五色、四季、五人神、五人帝等一一相配,构成了华夏古代的祭天大典的基本网络。
当然。
这些都是后话。
所有的祭天、郊天、祀天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沟通联系人与天神的纽带与桥梁,秦汉时代的祭天主要就是对昊天上帝、五帝、日、月、星辰、风师、雨师、雷师等天神的祭祀。
这其实是一个很是繁杂,且各个朝代理解不同的东西,不过嘛,现如今,在这个被影响改变过的大秦世界。
也在那一个个被仙神颁奖选中了呈现而出的世界当中,所有的祭天,至高神显然都有了新的具体化形象。无论是大秦时期的天,还是大汉时期的太一神,如今,都已经变成了仙神江升的形状。
始皇帝这边准备妥当。
抬头看了一眼仙神还没有开始颁奖。
他也将精力和心思放回到了祭天大殿上,若说以前祭天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这一次便是格外的心诚。
天的形象在他这个时代不只是有了更加具体的样貌,也使得包括他这位皇帝开始真诚的信仰供奉起了上天。
嗯。
特指的就是叫江升的仙神,所有位面的人都一致认为,江升仙神就是天的化身,他本身就是老天爷的形象实体化。
“起!”
转眼祭天开始。
依旧是非常的庄严和肃穆,与其他皇帝一样,今日的祭天是为了叩谢仙神,对于大秦的百官和皇帝来说都是意义非凡。
就不说仙神对于大秦的恩泽,就光说始皇帝这边对仙神的重视,都让大秦所有人知道必须要前所未有的重视。
毕竟。
皇帝永生的能力来源于仙神,这证明了皇帝成为了仙神的忠实信徒,谁在这种祭天的场合敢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大秦的这个祭天大殿,气氛前所未有的庄严。
其实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如今,祭天仪式说到底是人与天的交流,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
这一点没有任何的改变,祭天的祭坛依旧是圆形,象征的是一个天圆地方,即便是大秦的时代仍旧如此。
秦朝的天坛修建的比隋朝要早许多,在能够敢动用的国力方面也要强不少,因此这个秦朝的祭坛不止是比隋文帝,还有李世民一类的后世皇帝的那个天坛,还要格外的恢宏雄伟许多许多。
带着一种庄严大气到了极致,让人站在其中就仿佛感念天地了一般的气息,并且带着几分上古时期的质朴韵味。
仪式在准备完毕后开始,而第一项永远是迎神。在天坛上正中摆放柴炉,看着里面升起的白烟升空。
也是象征将人间的敬天之意,通过这个烟雾传于上天的寓意。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祭天,大秦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帝,都看到了这烟雾竟是真的飘向了九天之上的仙神所在……如此一幕看的无数人为之一振,连忙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之前还有些不够认真的人现在也不敢不认真了。
尼玛。
仙神可能就在注视呢,谁敢开小差不去重视?这就跟小学生写作业,校长就在一旁监督的时候一个感受,哪怕不知道该如何做这道题,还要装模作样的写一大堆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是啥的算式出来。
“陛下,请。”
迎神之后的步骤就是要始皇帝登场了。
“嗯。”
始皇帝嬴政也不犹豫,肚子就走上了高台当中。他也没有皇后,所以,这一步骤自然就只有他一个人行进。
倒是没有什么孤独不孤独的感觉,始皇帝认真的走到高台上,在这个高台之上,便是竖立着江月仙神的牌位。
可以看得出来。
如今的大秦帝国的至高神,已经有了更形象的具体化人物,那就是给予了大秦皇帝永生。
给予了整个大秦恩泽的仙神江月。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世界从今往后,恐怕都要流传有江月仙神的神话故事了。当然,也不知道千万年后,这个世界的人,会不会只觉得仙神的出现只是古人的臆想?
这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厚谢仙神大恩。”
始皇帝嬴政依照礼节,天子身穿大裘,那是内着饰有日月星辰及山、以及龙等纹饰图案的华贵衮服。
他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冠冕,腰间插着带着一抹淡黄色的玉圭,手持着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天坛东南侧向天坛跪了下去。
后面高台之下的文臣武将当然也是紧随其后,悉数一致。他们也是认真十足,没有一个人敢去想别的。
内心前所未有的纯粹……能不纯粹么,现在大家都感觉,那九天之上的仙神,就在盯着他们这次祭天呢。
“哗啦啦!哗啦啦!”
鼓乐齐鸣开始。
象征着周礼余韵的编钟响起悠悠声响。
先是皇帝和新上任的宰相,然后便是文武大臣们,全都齐齐向着江月仙神的神主牌位一拜再拜。
每一个人的神色都是无比的虔诚和庄严。
“呼呼~”
这个时刻。
在礼官的掐准时机之下。
在天坛正中间的柴垛燃起熊熊的圣火。和后世的朝代没有多大区别,有宫人牵着一头头牲畜走上前,被始皇帝风轻云淡的亲手宰杀后扔进火焰中间,他杀起牲畜来和杀人一样的干脆利落。
哗啦啦。
与此同时。
不只是这些个注定江升接收不到的牲畜,扔进去的还有诸多献给仙神的献礼,就是江升能够接收到的“邮祭”物品了。
始皇帝也是用身上佩戴的仪剑挑起柴垛中的柴火,看着积柴中的烟火开始伴随着火光高高地升腾上天。
这些流程变化并不大。
同样的。
祭品扔进这个火堆当中之后,所产生的变化也和其他朝代一模一样,所有东西在扔进去的刹那就都消失了。
它们当然并没有被大火吞噬。
在始皇帝嬴政果然如此,以及诸多文武百官略显震撼的亲眼目睹之下,那被扔进火堆里如同小山一般的财宝。
就是毫无预兆,忽然间就在火焰当中消失了。
大家都好似能够看到它们消失之前,周身都有光辉在笼罩,然后这个光辉化作了流光直接飞向了九天之上的仙神。大秦时空的文武百官,更笃信仙神在注视他们了,一个个开始疯狂的扣头。
不少人甚至都在心里面忏悔起了,自己刚才等待的时候,不该偷偷挖鼻屎之类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
这就是江升为什么会忽然收到邮件的原因了。
是发生在大秦时空的事情。
【您有新的邮件请接收!】
这个系统提示音响起落在江升耳中。
就跟他前段时期得知自己玩永劫无间抽到了最帅武器一样兴奋。什么?为什么不用支付宝到账一百亿举例子了?
因为钱这个东西江升是丝毫都没有兴趣了。至于为什么要加个前段时期,因为江升靠钞能力早就抽满了所有东西。
“果然是始皇帝的邮件,哈哈哈哈。”
江升拉出了自己的系统界面,看到了邮件的发送人之后,立刻大喜,他直接暂时无视了系统要他选择奖励的要求。
赶紧起身。
打算先去看看始皇帝给了一些什么东西。
这已经是碰到过无数次获奖人祭天了,嗯,全都是皇帝们在搞祭天,这些个皇帝们是真正有钱的角色。江升驾轻就熟的走到了自己专门收拾出来,用以特别拿来接收邮件的那个空屋子当中。
【请为颁奖人物选择奖励!】
【请为颁奖人物选择奖励!】
【请为颁奖人物选择奖励!】
【请为颁奖人物选择奖励!】
……
耳边有嘈杂的系统提示,每到需要给获奖人选择奖励的时候,系统的这个提示就会疯狂响起就像是催命一样。
江升看了看系统催促后显示的三十分钟倒计时,他寻思着时间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获奖人就没有奖励可拿了。
“三十分钟,够我清理东西了,得回回血才能有,给获奖人选好东西的底气啊。”江升直接无视了系统提示。
准备接受始皇帝祭天过来的东西。
都已经是熟门熟路的一个情况了,自然也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准备,总之就是直选择确认接收这一次的邮件就行了。江升心中充满期待的点击了确认,然后下一刻,整个空屋子就被各种财宝给堆满。
怎么说呢。
这一次江升没有站稳,因为他被宝物直接冲刷了出去,就像是遇到了河流一样,被直接推出了这个空房子。
就正如江升所料的一般,始皇帝的祭品真的多的爆炸,走廊当中的范围,也是一大半都被各种宝物占据了。
比之前汉武帝,李世民加起来的祭品感觉好多……当真就是不愧是始皇帝,这出手的手笔就是猛。无数金银财宝,文玩宝玉,就那么凭空出现在了这个出租屋内,甚至都堆到了走廊上。
苍天可鉴。
这画面到底有多么的充满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就像是那些个盗墓小说,忽然打开了一个宝库大门差不多。
整个出租屋在灯光照耀到宝贝们的光线折射下都在冉冉生辉。
看看这一屋子的财宝啊。
在屋内灯光光亮的照耀下,整个卧室竟是都在闪闪发光——里面和其他朝代一样也有不少的夜明珠。
说实话。
真不知道为什么历朝历代的人都喜欢收集夜明珠。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
汉光武皇后之弟郭况也是,‘悬明珠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用夜明珠以炫耀其富有。
武则天更是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了个清珠可以光照一室。唐朝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虽然有些仅仅是传说,但夜明珠在华夏国历史上当真可以说是一个奢侈品文化。
宋元明时期,皇室更是尤喜夜明珠,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米这个地方,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回国。清慈德太后凤冠上有九颗夜明珠,死后口中所含的东西还是夜明珠。
有一说一。
夜明珠这玩意儿真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了。,
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
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从一方面将,夜明珠确确实实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