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封狼居胥,汉人起源!(1 / 2)

这是多么久违的一个系统提示啊。

江升瞬间便是面露喜色。

他不用去猜都知道肯定是李世民完成了祭天。

总归不可能是隋文帝杨坚,不是说隋文帝杨坚的性格多抠搜,而是隋文帝杨坚在时间上完全赶不上这一次的系统提示。

祭天这种事情怎么着也要准备一段时间,哪里有前天才刚刚给隋文帝杨坚颁奖,他今天就完成了祭天把东西“祭”过来了的道理。

除非隋文帝杨坚知道江升需要这些东西,不然祭天之前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嗯,前提是隋文帝杨坚真打算祭天的话。

对于隋文帝两夫妻到底懂不懂得“感恩”,江升并不知道,他也没办法和历史人物对话,或许那是以后的系统解锁权限。在现如今只是一个小小初级颁奖人的情况下,江升只能够从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字去认识一个人。

历史上的隋文帝是属【仓鼠】的,要想他大出血一波那是相当的困难,对此江升是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当然。

也保不准隋文帝杨坚也会豪爽的祭天呢,毕竟他赏赐臣子的时候也有大方的情况,再说了祭天也属于一种传统。

总之吧。

在隋文帝杨坚的东西“邮祭”过来之前,到底有还是没有就跟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一样,其江升对此尽管在意可也不是非要不可,他颁奖也不是全都为了能获得祭品,不然直接找十个最大方的皇帝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的话是意外之喜,没的话也是正常。即便隋文帝杨坚真的有那个心,这一次的“祭品”应该也不会是隋文帝。

就像是之前说的那样时间赶不上。

然后。

也不可能是陆秀夫和那宋末小皇帝,他们穷的比江升现实里面还难受,别说宝物了,怕是连一百斤黄金都凑不齐。

祭天是祭天了,前些日子江升收到了,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祭天来的东西除了一些古董,便只有一大桌子香喷喷的美食了——天知道为什么别的皇帝祭天,那些食物都没“邮祭”过来,唯独这家就送到了江升的面前。

或许是因为别的皇帝祭天的食物都是半生不熟现杀,也可能是因为这一家实在太穷了,系统就送几个古董过来觉得不回本。倒是让江升品尝到了古代原汁原味的食材美味,但说实话肯定味道是不如后世的鸡精味精堆砌出来的饭馆。

只能说吃一个食材的鲜美。不要听很多人吹嘘什么食材原滋原味最好吃,先抛开很多食材的原滋原味其实会有一股腥味。

就光说为什么味精会被那么多人使用,最初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的,还不是因为它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好吃么。

上个世纪初,岛国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海带汤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晶体,即谷氨酸。

继而。

他为大规模生产谷氨酸晶体的方法申请了专利。

将谷氨酸钠称之为味之素,后传入中国,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风靡全世界,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在整个亚洲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这便是食物加了它会更好吃最好的证明,不用去扯什么原生态,上个世纪初,国内大多数家畜哪个不是原生态。

其实就都只是加了味精好吃,与加了味精能够更好吃一些的区别,原生态的食材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也不能夸大其词。

味精尚且如此。

鸡精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鸡精和味精都要在烹饪都是起到增鲜的作用,只是鸡精在味精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鸡肉和鸡骨头等来进一步增加鲜味。

两相结合下。

诞生的现代化餐饮。

味道方面确实远胜古时候的味道,说的不好听一点,古代皇帝吃的东西,甚至都没有现在的打工人食堂的东西好吃。

反正陆秀夫和他们那个小皇帝“邮祭”过来的一桌子菜,江升吃了一顿之后,别的都被他用家里面的调料重新回锅了一番。

特别是那个烤乳猪,江升回锅炖了土豆,那叫一个香嘞,烤乳猪作为最著名的古代菜,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

早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在南北朝时,有一个喜欢吃的人便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

记载在了《齐民要术》里面。他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古代华夏劳动人民烹饪技艺已有这样高深的造诣,不得不说实令世人赞叹。

一桌子大餐。

让江升饱餐了好几顿。

说起来倒是过了一番口舌之快。

毕竟很多食材现在是静止买卖嘛,特别是那个熊掌那叫一个软糯,嗨,那一次邮件,也就这点儿可以值得回味了。

之所以这两天提都没提,便是因为没有经验值增长,陆秀夫和小皇帝的那几个古董,也都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孤品。

换不了多少经验值便被江升拿来摆卧室了。可以说,他现在卧室里面的东西,买下一个小国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大头就是那两个和氏璧,拿出去全球都得疯狂。

“果然是李世民的邮件。”

江升一边回想着之前收到的宋朝邮件,一边去厨房倒了一杯咖啡来喝的时候,他顺手就拉出了自己的系统界面。

已经是碰到这个提示很多次了,江升驾轻就熟的走到了自己专门收拾出来,用以特别拿来接收邮件的那个空屋子当中。

也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吧,他只是选择了确认接收这一次的邮件,下一刻,整个空屋子就被各种财宝给堆满。

虽然没有明朝朱元璋,朱棣两代皇帝的东西多,但是也没有少到哪里去,还是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房间的区域。

无数金银财宝,文玩宝玉,就那么凭空出现在了江升的房间内,苍天可鉴,又是一个一个本不大的房子忽然间迎来一座小山。

江升以一次次的经验所锻造出来的反应力。

自然是在财宝堆砌出现之前,便是直接掐着点跳到了房间外,没有被财宝砸到,更没有因此而变得狼狈不堪。

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邮件接收人了,跳开的时候动作那叫一个熟练潇洒,真就跟那种逃命也要优雅是一种感觉。

看看这一屋子的财宝。

在屋内灯光光亮的照耀下,整个卧室竟是都在闪闪发光——里面也有不少的夜明珠,可更多的是许多文玩或者宝石翡翠。

倒是和朱棣,朱元璋的没有夺爱的区别,可能在这些帝国的掌握者看来,这些东西便是人间最为美妙的宝贝了。

“黄金,黄金,宝石,宝石,拳头大的翡翠,脸盆大的玉佛,嗯,都不错,都是好“材料”,应该能分解出不少经验值。”

江升用一副“资深游戏爱好者”的姿态,盘点着这一次李世民献祭过来的东西。其中大部分在他眼里确实都是要用来转换成为经验值的材料,就说那些个翡翠玉石,多的爆炸,大多数都是最优秀的那种品质。

江升对于这个玉石还是有些了解,即便没有了解,也应知道这些个帝王拿出来的玉石,绝对都是最顶级的货色。

很多人只知道欣赏这种玉石外在的魅力,而不会去欣赏它们内部的品质,对于翡翠的名词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

实际上翡翠也就是玉石,只不过是玉石当中顶级的一类,被誉为玉石之王的翡翠,它们内部的品质那可不是一般的惊人。看着就能够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哪怕不懂行,也能从其中看到些许荧光。

这可不是什么幻觉假象。

只要那种种水特别好,杂质也比较少的料子,才可以出现这种观看现象,料子最低都需要达到冰种以上才会出现这种珍贵的状态。

用科学点的话将就是在自然光线照射下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玉器内部的晶体排列比较整齐,而且非常干净的时候,光线进入的时候,整体的折射率就会比较明显。

这种光线反应只会显示出玉石的通透,也不会透射到其内部的瑕疵当中,就不会使这种灵石呈现一种脏脏的状态。

但如果玉质品内部的结构不是十分紧凑的话,那么光进去就容易形成微粒散射,它们最后就不会形成这种光感效果。

就像夜空中的月光一样,虽然是一个单纯的物体,但是它们周围却会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也会让人看到这种玉质品的一种灵性。

江升手里面经手过的这些玉石翡翠,包括之前朱元璋父子二人还有崇祯,他们送过来的玉石翡翠品质都是最低如此。

想一想就能明白,能到帝王宝库里的,自然都是顶级货色,而能被他们选来祭天的,更是顶级当中的顶级。然而,这些个在那些行内人眼中能让人疯狂的东西,在江升眼中却只是一堆换经验的低级材料。

是的。

低级材料。

这些个玉石翡翠的兑换率太低,没有那些非常珍贵的文物换的多,只是量大,所以才能够有个不错的经验值收益。

如此情况。

可不就是一个低级材料么。也不知道江升的这个想法,要是被那些个玩玉的人听去,会不会直接把那些人其吐血。

虽然了解一些玉石的知识,但江升对玉石没有多少爱好,他留过几块品相最好的放在自己的手机和腰带等饰品上面。

其他的自然全都是拿来当兑换经验值的材料了,这一次李世民的那些个玉石翡翠当中,并没有什么特别让江升喜欢的,于是乎他便是将所有玉石翡翠全捡到了一旁,准备等会儿直接全拿来兑换经验值。

清理宝物的工作还在继续。

“兰亭序?”

江升发现了装载于精美盒子当中,被李世民当做“挚爱”的宝贝。即便是见多了宝贝,他还是忍不住愣了一下。

原因无他。

主要是这个东西实在太出名了。

兰亭序啊。

兰亭集序是华夏晋代的时候,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在兰渚山下以文会友,所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

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这个东西可是从古至今被无数文人墨客奉为至宝。

天下第一行书!

便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它在书法里面的排名既不是作者自己封的,也绝对不是单纯依靠某个人的赞扬所得,而是全天下古往今来无数人认可出来的。书法作品是否排上名号,和历史有很大关系,和书法家一生的贡献及作品创新的高度有关。

王羲之的书法在古代的时候地位本来就高。

他属于开宗创派的人物。

其技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王羲之将他以前的大书法家们的精髓吸收,结合自己感悟创新了自己的笔法,在最为巅峰的时候创作出了这最为巅峰的作品。

以至于后世追其为书圣。

确实是实至名归。

《兰亭序》作品在书法方面的高度确实可以达到书圣级别,它通篇文字一气呵成,所用的笔法皆为作者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它的章法没有经过任何的设计,就是自然的往下写,前后呼应,大小错落有致。

当真可谓一气呵成。虽然中间也会有涂抹、漏字、补字的现象,但这些已经不重要,完全属于瑕不掩瑜的细枝末节。

毕竟古代书写那么多字,绝对不可能一气呵成。

重要的是心到,笔到,意到,情到。只要展开这卷书法,便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是王羲之笔下的性情流露。

而后才是高超的技法。

在这篇文章里。

人们可以了解到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生活状态,也可以感受到那时候文人的心中所想,就像是隔着时空和古人对话一般。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

兰亭序绝对是一篇“美文”。

可以说《兰亭序》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窒息。

内容对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交代后,便开始咏物寄情,会从风景慢慢谈到人,又从人谈到人生再从人生谈到死亡。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面对生死,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显得是那样的从容豁达。虽然这次聚会已过去一千多年,但朗诵这篇文章之时,闭上双眼似乎就已经看到当时聚会时的盛况,似乎也能感觉生在在其中。

唯一遗憾的就只是观摩者只是一个观众。

哪怕就只是单纯从书法技巧方面看,《兰亭序》包含了大部分文章用词,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能掌握这幅作品的字迹。

那么对这个人而言写书法就变得轻而易举——也难怪李世民会那么的爱不释手,这就是一个修炼书法方面的绝世秘籍。

“真不愧是我炎黄五千年,历史上也罕见的传世瑰宝,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它代表的可能就是古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江升摊开了这本名声响亮的《兰亭集序》,也不禁是为其中的书法笔力感觉吃惊,盛名之下这幅字帖也是名副其实。

“无价之宝啊。”

江升忍不住感慨了一声,甚至还开口对系统问了一句。

“系统,这份《兰亭序集》将书法的美展示的淋漓尽致,应该算是华夏历史上极为难得的无价之宝?”

有时候系统也有鉴定功能,偶尔江升也会问问系统,这就跟遇到什么不会的东西,很多人习惯开口就是“嗨,Siri”差不多。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华夏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系统依旧是那个莫得感情的声音。

回答着一丝不苟,严格古板的答案。

“是呀,这么优秀……请问能换多少经验值?”江升先是肯定了一番系统的回答,随机竟是话锋一转直接开口“谈钱”。

如此优秀。

不多给换一些经验值?

大概是被江升的这个操作秀到了,也可能是系统没有能够处理这种情况的应对机制,系统陷入了一阵很长时间的沉默。

【宿主若是想要处置邮件物品,可将其兑换成为经验值进行储存,具体经验值将再兑换成功后告知宿主。】

系统半天的功夫只卡了如此一个答非所问的答案。

让企图跟没有什么智能的系统斗智斗勇的江升感觉心好累。

“算了,算了,看看其他的宝贝。”江升叹了一口气后将兰亭序放在了一旁,准备等会儿和玉石翡翠一起换取经验值。

怎么说呢。

欣赏归欣赏。

但终究不是书法爱好者,留下这个字帖也没用,也不可能拿出去上交国家,系统也没有那种帮江升匿名上交的功能。

不想要被抓去问为什么这种宝物会被他拿出来的江升,自然是只能够将这么一个无价之宝当做分解材料拿去换经验了。

嗯。

高低也得是个中级分解材料。怎么说呢,这种无价之宝在单一的时空独一无二,可在那么多个历史时空却就多的数不胜数。

若有心要给自己这个时空的国家弥补上这些文物的遗憾,江升便是打算在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之后再有所行动。

中级颁奖人的话估计也够呛,怎么的也得升个高级颁奖人,看看有没有修仙的手段,然后才能够做这些事情。

到那时候。

就算没能够有机会再碰到谁谁谁献祭上来,无非就是在系统的商城里买,十倍于兑换获得的经验值获取而已。

有机会的。

“系统这个兑换和获得需要的经验值,真是熟悉的十倍差价,有那味了哦。”江升想到这儿忍不住吐槽了一番。

当然。

吐槽归吐槽。

不能因为血亏而因噎废食不是么。

换个角度想嘛。

系统可能很赚,但只要江升忍着暂时不买,那他便也是暂时不亏嘛。咳咳,反正安慰自己还是要如此安慰自己一下的。

“不只是书圣的字帖,还有各个名家的画么,这个李世民还真喜欢收集这些。”江升又翻到了一连串的古画。

相比较王羲之的那本《兰亭序》,这一幅幅的画也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尽管比不上王羲之的作品但也还是以量取胜。

“可惜,不是吴道子的话画,不然双圣开花。”江升略显遗憾的嘀咕了一句,吴道子,是大唐年间的画圣。

画画的那个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只是可惜不是生在李世民的年代,不然,这里面的画价值恐怕要翻不知道多少倍。

吴道子可是不逊色王羲之的人物。

他的笔下有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楼阁,不过比起这些而言,吴道子最擅长的还是画壁画。

他在长安、洛阳两地寺观留下300余面的壁画,这些壁画没有雷同,神形各异。吴道子在壁画上的创作对后世画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自唐代以后的壁画,基本都带有吴道子的基因。不仅如此,吴道子的画风也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的画师,哪怕是宋朝知名画家李公麟质朴清雅的白描画法,也源自吴道子的“不以装备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绘画思想。

如果这些画是吴道子的话,少不得要值几十经验值,可惜,只是一群普通古代画家的画,那价值肯定会大大的贬值。江升没有去在意这些个画,随手放在了一边然后继续整理,好家伙,还真被他发现了个大货。

望着自己手中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可以说非常精良,还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的兽首杯。

江升几乎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杯子的来历——兽首玛瑙杯!

这绝对是真正的宝贝。

若论中国古代最为繁华的朝代,大唐就在其中,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也诞生了很多精美绝伦的器物。

而在这些珍贵的器物中,唐兽首玛瑙杯,则绝对是举世无双的珍宝,它的本体是一块极其罕见完整的一块大红玛瑙。

深浅相适宜的红玛瑙,中间又有薄薄的一线玉白,更加增添高贵。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上天对唐人的恩赐,这种品相简直就是充满了意外诞生而出的美丽。

如此珍宝。

李世民竟然舍得拿出来献祭给江升。

简直太大方了。

也能看得出来李世民对于江升有何等的感激。

有一说一。

江升的奖励不谈。

就光说是江升的视频,便已经给李世民带去了莫大的帮助,知晓了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绝对能做的更好。

跟现如今网络上那些争议,批判太宗皇帝的人所说的不一样,真实的李世民,怎么可能如那些大家贬低的一般不堪?杨广那样作死都能洗白成不昏庸,甚至说他英武,李世民怎么可能连个杨广都比不上。

这绝对是不少人被错误引导,才产生的错误想法。即便是李世民比较昏庸的后期,也绝对没有杨广那么的自大狂妄和昏庸。李世民后期怎么说呢,确实不比前期那般虚心纳谏听人言,但依然还是能听。

跟杨广可不一样。

李世民后期主要还是因为出了不少的事故,包括白发送黑发,太子位的争夺,臣子的谋反,一系列的事情经历让他性情大变。

但即便如此。

李世民在昏庸程度上依旧和杨广比不得。

提起杨广和李世民,很多人都会想到李世民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也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亲自征战的战役——高句丽之战。

很多人又不看书。

便听信了营销号的洗脑,觉得太宗是跟杨广一样征战高句丽。

这话看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

但却是大错特错。

杨广征战高句丽,征四方之力讨之,结果第一次却因为下达的错误命令而导致大量死伤,损失惨重。

这种决策能力,这种领导能力,真的没有可吹的地方,三次征伐下来自己损失惨重,耗去的人还被高句丽筑成京观。

反观李世民。

高句丽一战,李世民和众将领胜利攻下十座城,俘获了高句丽大量牛羊等物资,最后是由于天气天寒地冻和粮草问题才退兵。

还带回了当初多少被筑成京观的汉人之骨?

算是修复杨广犯下的千古奇耻。

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反正江升觉得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李世民都比杨广强不知道多少。

“这个李世民也太舍得了,这绝对是巧夺天工之物,兽首杯用来泡枸杞,应该很有格调。”江升那叫一个满意这件宝物。

他看到玛瑙兽首杯的第一反应。

竟然是泡枸杞有格调。

怎么说呢。

几乎是升起这个念头。

他就决定保留这个在如今的时代,放置于一个大型博物馆当中,国家专门有文件批注,绝对绝对不能出境的宝贝。

嗯。

国家只是规定了不准带它出境,也没规定不准用它来泡枸杞不是么。江升心情不错的将这个宝贝放到了自己的藏品当中。

继续开始努力清点……后面倒是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宝物了,只是在翻找到一个大盒子的时候江升忽然就产生了很熟悉的感觉。

打开一看。

他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这玩意儿不是说行踪飘忽不定么,怎么是一个皇帝就都能拿来珍藏啊。”江升打开的盒子里装的不是别的宝贝。

而是一个厚度十厘米。

直径七八十厘米的玉璧。

没错。

就是华夏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玉石——和氏璧。

它如今也是摆放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当中,只是和朱棣发送过来的的盒子,以及朱元璋发送过来的盒子都不一样。

但那种规格还有同样的檀木盒材料,便是江升之所以感觉熟悉的一个原因。这玩意他现在手里面有足足三个!

“拿来兑换了?”

江升看了一眼隔壁我是里,今天之前拿到的和氏璧一号,以及和氏璧二号,对于手中的和氏璧三号犯起了难。

能和传国玉玺进行相提并论,还有人会将其混淆在一起的宝物,到了他这里就跟在义乌市场批发来的一样常见。

在华夏历史之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和氏璧啊。

为何是个皇帝就拥有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