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杨坚!比肩秦皇汉武!(2 / 2)

进而反抗隋朝朝廷。

还天下人民一个太平的盛世。

这支农民军队在历史上被称为是瓦岗军。

赫赫有名。

是当时的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后世经常传说的程咬金,当过瓦岗寨十八天的皇帝,说的就是这个瓦岗军,这个传说故事那叫一个玄乎。

说是程咬金在瓦岗寨众弟兄们的推举下当了皇帝,好不威风!甚至还有高人指点,说他是十八年真命天子。

然后喜极之下的程咬金,就说什么。来人,我要天天吃最好的。御厨问道什么最好,程咬金想了半天,想到过年才吃一次的饺子,便会了一句我要天天吃饺子!不想冥冥中自有定数,一天即一年。

十八天过去,皇帝也当到头了。嗯,这是一个后世杜撰出来的戏剧故事,其实实际上程咬金却是没有过过皇帝瘾。

瓦岗军也不是他的军队,而是一个有名的人物,李密的军队。

可惜这位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到了要推翻隋朝的关键时刻,变得昏庸残暴,导致他众叛亲离程咬金和很多人也就离开了瓦岗军。

不然的话。

说不定还真有几分机会。

程咬金离开了不久。

瓦岗军所建立的政权就被其他的反王所灭亡,李密也客死他乡。就这样,程咬金就另寻明主投到了王世充的账下。

离开了李密之后,程咬金暂时就在洛阳附近居住,随后受到了王世充的重视。当时程咬金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识人能力,一眼就可以看出王世充成不了什么气候,而且王世充生性残暴,这可不是一位为民作福的好老大。

于是就决定离开王世充,去投靠秦王李世民。

这就是程咬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投靠明主秦王李世民。程咬金过人的眼光和直觉,让他觉得李世民才是自己要辅助的对象。他发誓要亲自的辅助李世民成为大唐的天子,以造福天下的百姓。

可以说。

虽然不如演义里的那般传奇,程咬金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

最关键的是。

程咬金的一生何其幸运,一路走来,没什么太多计划,却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当然,最需要说明的是他走这一条路,那全都是因为暴隋的统治,因此,他不恨暴隋,不埋汰隋朝的君王,那才真的不可能。

“没想到这隋朝的皇帝也能上榜,哼。”程咬金不敢说仙神的坏话,只能用自己的冷哼,来表达对隋文帝上榜的不满。

“古来得天下之易,杨坚首当其冲,这一次感觉程咬金你,倒是没有说错,杨坚这个皇帝算不得厉害。”

“甚至还应该受到唾弃才对,别说和我们大唐的皇帝相提并论,即便是和大汉的皇帝比,他也完全没有可比的地方。”

旁边的长孙无忌也在符合。相比较程咬金,他拍马屁的味道更重一些,没办法,毕竟是大唐的臣子不是么。

肯定要替自家皇帝,去数落上一个王朝的皇帝。再说了,他也确实觉得,这开国之路,比起大唐还有后世那个大明而言,杨坚的开国之路确实是古往今来无人能及的简单,只是抢了女儿和外孙的东西而已。

也正因为此。

长孙无忌更是不可能去赞扬杨坚了。哪怕也认可杨坚的确功绩很大,可也只能是贬低杨坚把杨坚贬低到尘埃里。

没办法的事情。

他要是赞扬。

李世民该如何想?

要知道。

他的妹妹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和杨坚的情况何其相似?

长孙无忌不得不去小心翼翼啊,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旦说错话,可能现在李世民不会计较,可等李世民以后要传位置的时候……难保不会为了避免杨坚的事情再次发生,提前将他这个大舅哥送去黄泉路上探探路。

“呵呵,你倒是不比如此看待他,能得仙神认可,杨坚也绝非庸碌之辈,只是可惜了,怎么就能生出一个杨广这样的儿子?”

李世民像是看穿了长孙无忌心里面的想法,略带深意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随即,便是对大隋的命运再次唏嘘了一下。

“咱家的孩子也不省心啊……治儿和那武则天……哎。”长孙皇后这个时候,也是想到自家的事情不禁叹息了一口气。

这只是看着杨坚因为儿子亡国,想到了大唐因为儿子,也差点儿亡国,中间被人撺了一朝,所以有感而发罢了。

只是。

听在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就又有些尴尬……那武媚娘……要不是因为他,怕是也不能够进的了后宫。

“咳咳。”

李世民为了掩饰尴尬,咳嗽了一下,将长孙皇后搂进了怀里,然后立马使用渣男决计,转移了两人讨论的话题。

他们不再去感慨大隋,而是去猜想,这一次仙神会如何评价隋文帝。而随着他们的猜想,仙神的话语缓缓响起。

伴随着一幕幕对应场景的画面。

【杨坚,历史上第二大帝国隋朝的开国皇帝,年幼时期的杨坚,出身豪门,家族地位显赫且十分富有。不同于从小就多言开朗的同龄孩子,杨坚小时候十分的寡言,以至于身边的人都不敢跟他开玩笑。】

【杨坚因为出生在北周一个军事贵族家中,父亲杨忠是北周柱国大将军,自幼便颇为成熟的杨坚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14岁时就到北周军队任职,在后来的南征北战中为宣帝夺得很多土地,官职也平步青云,一路飙升。宣帝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静帝,581年,杨坚废静帝,推翻胡人的周朝,建立隋朝,即为隋文帝。】

【一段传奇的帝王人生开始了。】

【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革旧创新,经过一系列改革,在那个动乱刚刚结束的年代,开创了社会欣欣向荣的开皇盛世。】

【他在国家的治理上十分有方。尤其是在他执政的早年间,他致力于改革,使得隋朝全国上下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隋文帝一生,平江南,灭南陈。重创契丹,高丽等不服王化的外族,有效拖延和阻止外族的强大与崛起。】

【公元581年更是直接灭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多民族的统一。】

【四百年的乱世被其终结,华夏分裂了四百年的土地,再一次形成了大统一的帝国,他是居功至伟的伟大领袖。】

【】

【他政治仁厚,修定刑律,删除先朝酷刑,并重视死刑复奏制度,避免滥杀无辜,这在他的统治之下民权得到一个显著提升。】

【隋文帝杨坚还有一大创举,那就是开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这一制度虽然并未在隋朝时期得到太多的发挥,然而,却在大唐时期开始崛起,并且发挥作用,成为后来历朝遴选治国人才的重要途径。】

【历时1300年,直到清末民国时代才废出,谱写了一部万民子弟竞科举的恢宏画卷,居功甚伟不容置疑。】

【他是历史改革的先驱。】

【他为了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使其能达到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以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废除改革,确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度。这依旧是一个影响后世深远,被后世无数朝代借鉴的制度。】

【为使法律刑罚更加人性化,他制定出《开皇律》,废除以前的宫刑,车裂,袅首等令人感觉恐怖的苛酷刑罚。】

【进而实行死,流,征,杖,笞等封建新五法,大大减轻了刑罚的严苛程度,让人权,在他的时代得以获得一定的彰显。】

【他也是非常注重水利建设,大力减轻农民赋税徭役,实行均田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巅峰。并且,废除以前比较混乱的古币和私人铸造的钱币,统一铸造五铢钱,重新统一了度量衡。】

【为了民生,为了后代,杨坚一直都倡导节俭,节省朝堂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从此,为华夏民族,养成了一个富屯粮的好习惯,直至后世许多年,华夏人民依旧有囤积粮食防止未来发生变故的习惯。】

【开皇四年,文帝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

【该运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在日后江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此举,亦是可以称之为为万世开太平之举。】

【五千年华夏历史,他无愧是开天辟地第二位真正的大统一者,气度恢弘,眼光卓越,仿佛能够洞悉千年的格局。】

随着仙神的缓缓叙述。

仙神手中流光里的画面,也是伴随着仙神的描述,为诸天历史位面的无数人,呈现出了开皇盛世最为真实的模样。

大家随着杨坚的一系列举措,见证了一个破碎的大地,破碎的民族,再次汇聚,见证了杨坚慢慢的君临天下。

“”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赞誉的帝王。

大家随着仙神的评说和画面,看到了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看到了杨坚下令所修建的大隋首都大兴城何其壮丽。

别说是像是秦始皇,汉武帝,这种在大隋之前的王朝皇帝了,即便是最为长安的继承者,大唐的君臣们看到这些画面。

也是忍不住惊叹不已。

能不惊叹么?

诸天历史位面的人没有一个不会被震撼。

大兴城啊。

这样的修建不仅是华夏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代表的是雄厚无比的国力!

还有高超无比的技艺!

什么叫开皇盛世?

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杨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再加上国泰民安所积累下来的底蕴。

那绝对是非常,非常恐怖的。

不止如此!

隋文帝做的这些事情,一个个对于后世都是影响深远,足以见到这位大隋的开国皇帝,眼光是何其的可怕于超然。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说自己的政令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可这隋文帝。

有那么多的政令,那么多的功绩,都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配上一句为万世开太平的话,当真是让人听的肃然起敬。

还有其功绩。

不管了解还是不了解的人。

现今听到仙神一一将其盘点而出。

也都是令人忍不住赞叹。

特别是后世那些诸如朱元璋之类的皇帝。

自是更加明白。

隋文帝的功绩到底何等伟大。

隋文帝有两大功劳。

一是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近四百年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危险期,巩固了秦始皇一扫六国后定下的统一格调。

使中国重新完成了大一统。

二是隋文帝崛起时,正是北朝强盛南朝式微之时,那时候的北朝很有可能统一中国,而北朝的胡化要知道可是很严重。

隋文帝登基后大力恢复汉化,才避免了华夏文明的进一步沦陷,这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上,贡献绝对是无比的巨大。

了解一下的人都知道。

要完成这两个当中的任何一个功绩。

那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共持续了369年。

其中就是西晋勉强统一了华夏不到半载以后便灭亡而已。

最为值得讽刺的事情就是三国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压根掀不起什么风浪,可西晋成立以后一连串的昏招却使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兴风作浪。

最终不只是西晋灭亡,北方大地更是招来了五胡乱华,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国最长最危险的乱世。

如果算上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间,这段乱世都有四百年之久,一直分裂状态的中国,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给后世统一的终结目标差点废弃,同样的乱世五代十国也就是七十多年,可见当时的中国岌岌可危。

任何有点眼力劲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这个时期的华夏大地已经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过差不多四个世纪的分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小国林立的格局。

然而呢。

在这个危险时刻!

隋文帝横空出世!

哪怕得位有些问题,可他却极为霸气统一了华夏,使华夏终于重新步入正轨,回归到一直持续统一的过程中。

单凭这一件事,他得位不正的事情,就完全可以忽视,能够统一整个华夏,还有谁比他适合当华夏大地的天子皇帝?

千万别觉得,在山河破碎了那么多年,各种大小国林立时,重新建立大统一的帝国,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国家大到一定程度,一旦崩了,再统一回来就特别困难,不信可以去看看罗马帝国。罗马从公元400年分裂开始,中间折腾过一阵重归统一,可没成功,随后就一路破罐子破摔,摔出一整个洲再也回不去了。

再比如阿三哥的土地。

那地方。

更是神奇。

干脆就没统一过几年的时间。

远看是一个文明古国。

走近一看。

嗨!

好家伙。

是一群“文明”部落!

由此可见。

要实现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到底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只有在华夏古代的历史,才能应了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每次的合都会诞生一个盖世的人物。

因为分容易,合很难。

纵观整个世界的历史,唯有华夏大地,无论山河碎裂成什么样子,总能有一个最厉害的人,最厉害的王朝站出来。

收拾旧山河,把所有人,重新聚合在一起!看那整个世界,唯有华夏,唯有华夏这片土地才有如此的局面。

隋文帝杨坚能够站出来,正是可以说明,他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人,他的王朝,也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王朝!

历史上真正做到把整个华夏合到一起的朝代,有两个。一个秦朝,始皇帝嬴政一口气灭了六国,结束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就是隋朝的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西晋后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不管人们再怎么贬低隋朝。

嘲笑隋朝二世而亡。

都不能够忽略一个事实。

那就是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但是统一整个华夏结束分裂,却是壮举,更别说整个隋朝还迈入了华夏最鼎盛的时期。

灭一国。

只用两个月。

这就是隋朝,这就是大隋。

杨坚在位的时候干了很多大事情,还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不只是平陈之战使得加下回归一统,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有修订律法,废除了残缺人身体的肉刑,改用杖、徙等方式。

保留了罪犯劳动属性。

亦是有将官员任免权收归朝堂,地方官员由朝堂任免,开科举选仕,并每年开展一次巡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地位,打击了门阀势力,一定程度调动了寒门学子的积极性并推动了廉洁政府构建。

还有外交方面。

他们开创了采用外交方式化解矛盾。采用分化、安抚等手段与突厥等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这一手段到李世民手里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一方式有利有弊,说到底,还是需要对其不能随意乱用。

像是什么动不动就嫁公主,便是这个外交方式的瑕疵,外交化解矛盾有很多种方式,这却是最为应该调整的方面。

不止如此,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律法制度、科举制、外交策略,被李世民几乎完全学去,在李世民手中发扬光大。李世民凭借着隋朝打下的基础,开启了贞观之治,将封建王朝统治推向了另一个顶峰。

从这一点讲。

隋文帝这个舅老爷……很够意思。

咳咳。

总的来说吧。

杨坚治理下的国内得到休整。

他节俭爱民。因为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杨坚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

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绝对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了。

当然。

晚年昏庸的时期不提,大多数皇帝晚年都昏庸,只用记住在最鼎盛的时期,这是一个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过任何国家若是有了奢侈腐化,便不能长治久安这样话语的一个明君。

这一点是隋文帝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对待自己隋文帝很苛刻,但在赏赐一方面却并不会节俭,比如一次赏赐群臣三百万匹绢。又经常赏赐将士们财银。

可以说所耗甚巨了。

然而。

隋文帝在赏赐方面花钱如流水,可是结果如何,结果是百姓交的粮食太多,朝廷修建的粮库存不下只能放在过道中。

于是又不得不继续减免百姓税收,继续让利于民。结果是天下人口大幅度增长,一直增长到了4900多万!

人口增长了近一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很多朝代都很难以想象的概念!

什么叫盛世?这便是盛世,可曾知晓,杨坚时期府库存下的粮食,一直到了李世民的贞观十一年都还没有全部用完!

这可不是什么传说故事,而是很真实的历史事实,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唐朝初年监察御史马周就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这是历史记录了的东西。

隋朝已灭亡了20年啊,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怎么能够说他治理下的百姓不够富裕?

再说一个近一点的事情。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这个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里面足足有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当中,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足足50万斤!

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足以见到。

在隋文帝统治鼎盛的时期,隋朝是何等昌盛的一个王朝。

他所奠定的盛世。

才让隋炀帝有了那些个壮举。

隋炀帝在位期间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第一次隋朝军人超过130万,运输民夫是军人的2倍。

第二次隋朝出兵至少60余万。

第三次隋朝出兵近100万。

看看这个数据就知道隋朝的底蕴有多强了。

两次出兵超过百万!

而且这个百万是只正规军数量!

还不包括随行的民夫!

由此可见。

隋朝军事力量真的是空前强大!

毕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真没几个朝代,可以轻松发动上百万军队数量的战争。什么?有人说为什么要提隋炀帝的远征高句丽?

这应该是隋炀帝的功绩?呵呵,但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从婴儿,到能成为劳动力战斗力要至少十多年的时间。

大业八年。

隋炀帝才登基八年。

若是他的功绩。

他带的兵最多也都只是七八岁的娃娃兵……如此多军队的人口,可都是隋文帝时期,一系列政策积累下来的底蕴。

要说真凭借自个儿积累的东西,隋炀帝只能带着一群娃娃去河里面抓蛤蟆,没抓住,一群娃娃还得围着隋炀帝哭。

然后就被隋炀帝咔咔了……屁的人口增长,屁的战力强大。隋炀帝杨广之所以有挥霍的资本全靠他这个勤俭持家的皇帝老爹。

好机制会带来大发展。和前朝相比,隋的国力无疑是强大的。这得益于隋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国家意志,科举选仕弱化了世族龚断,府兵制的完善提升了军力。

以及均田制释放了生产力等等。

隋朝时国力之强、兵力之强,足以使其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把隋朝比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甚至是最巅峰。

都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于这一方面来说!

在这其中起到至关重要角色的隋文帝——绝对可以说是绝代天骄!纵观古今,论国力增强,哪个皇帝能在一代的时间里达到隋文帝的程度?

诚然,隋文帝很抠门,有过李世民说的那样的事情,但是在没有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他治理下的国家绝对是安居乐业了。其实遇到凶年放不放粮,这也不是绝对,要看情况,有时候杨坚是会毫不犹豫放粮的。

只不过有时候杨坚一忙。

比如要东游泰山。

可能他就把赈灾的事情给忘了。

也比如觉得还没到极限。

就想要再挺挺。

这不能说杨坚有多么的对子民无情,只能说他身上“华夏人”的品质太浓厚了,就跟后世建国之初很多时候农民不到病死舍不得去看病一样。不能说杨坚大错特错,只能说他错了,是思想上面太过于“小农”化了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

大隋的鼎盛毋庸置疑。

而这一切都是归功于隋文帝的治理。他也确实是在位的晚期,听信了谗言,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变得无比昏庸。

乃至于在立太子的事上更是埋下了国家灭亡祸根。不过,这一切都掩盖不了,盛世之年,他头顶天脚踩地,将那华夏大地,再度举到了云端,再度使得分裂了的华夏之国,重新成为了世界最强大国家的事实。

隋文帝实现了几百年的大一统啊。

发明三省六部制。

唐朝只有到了开元年间才超越隋朝经济!

隋文帝开皇之治也使华夏空前强盛!

甚至于国外的许多史学家也把隋文帝的历史地位放的很高!

这已经说明了他的厉害。

将古代中国重归一统的隋文帝,在后世很多人心里是一个毁誉参半、乃至毁多誉少,甚至于压根就不被人记得的君主。

然而。

二十世纪70年代。

一个名叫麦克·哈特的外国学者。

却在其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内,将隋文帝这个华夏人物,推进了他所主张的“百人榜单”。

在此前后。

国内史学界也有学者撰文提出,应当对隋文帝重新进行评价。从那之后,这位此前被差评弄得灰头灰脑的帝王。

才终于扬眉吐气。

有了荣光。

但实际上国内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真正了解,有隋一朝,到底是谁,让这个二世王朝昌盛一时。

是谁真正奠定下了那么多的万世之基。当然,许多人被某些营销号迷惑,不知真相,却也影响不到历史的真正评判。

在最为客观的历史书中,绝对不会忘记有隋一朝。

有个开国皇帝。

叫杨坚。

他做到了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事,却没有被列入秦皇汉武隋文这样的行列,其原因很复杂,大抵是晚年确实昏庸。

但是。

历史是不会只看一面的。

就如江升的颁奖。

便是要还历史一个真相。

给大家展现。

每一个上榜人物最鼎盛的时候。

是何等天骄。

虽是因为儿子而悲剧的皇帝,可隋文帝杨坚,所做的一切,何尝不是光耀华夏千古,这难道不值得让人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