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视频:盘点感动华夏十大千古人物 > 第51章 恐怖的奖励!诸帝垂涎!

第51章 恐怖的奖励!诸帝垂涎!(1 / 2)

【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然这一切,皆尽在李世民的身上有所体现。】

【他是博爱英武的皇帝,也是用兵如神的将领,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他是谁也无法忽视的璀璨光明。】

【他为子孙留下的江山,任他人几十年折腾尚不动筋骨!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李世民,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当李世民的功绩和评价介绍完毕。

一道横跨古今。

屹立于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亦是有让人忽视不了的光辉,浑身散发着千古帝王威严,双目深邃凝视寰宇的形象。

便是出现在了仙神手中的流光当中。

诸天历史位面。

所有人都知道。

这眼有星辰,威压四海,却拥有仁慈之心的皇帝是谁。

他就是大唐高宗,千古一帝——李世民!

没有人觉得李世民不配这个称呼。

特别是帝王。

只有他们这些帝王才了解帝王。

李世民做到的东西。

他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不只是建功立业。

更在于对自己的束缚。

帝王可以征服世界,却不一定能征服自己!

强如成吉思汗。

也要用屠城来泄愤立威。

底蕴十足如杨广。

也要驱策百姓万民造长城开运河。

因为这些君主明白。

他们的欲望和野心要实现自我!

要彪炳千秋史册!

要碾碎脚下匍匐的蚍蜉蝼蚁!

所以。

牺牲再多的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就是真是的帝王,权力和欲望的极致。

他们享受的是需要万民付出,需要生灵滴血的极乐之乐。

唯有李世民。

面对魏征在朝堂上的咄咄逼人。

没有大开杀戒表示自己的权威,只是回家跟老婆大骂田舍郎,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和负能量。

也唯有李世民。

面对功臣文官的逼迫。

亲手放逐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儿子。

唯有李世民。

面对久攻不下的安市城,能够登城劝勉罢兵回师。

他是一个帝王,但他没有让自己的帝王之心,将自己变成冷血无情的神祇,他也会为了自己的名声想偷偷看一下起居录。

结果被骂的狗血淋头。

留下后世篡改历史的污点。

换作大多数标准模式的华夏皇帝。

或者游牧帝国的至高主宰。

都是应该制造出无数血流遍地,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轰动事件,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此践行自己的极乐之乐。

唯有这个太宗啊。

忍下了自己内心的滔天欲望。诚然,在失去了所有重视的人后,他变得昏庸,可这掩盖不了他曾经的伟大。

他文皇帝的头衔并没有错。

身为皇帝。

他放下了自己大多数的私欲,放下了自己作为无敌将领的霸道,他也放弃了所有君主为了功绩会采取的常规操作。

严明律己。

将自己困守于仁君的束缚当中。

没有一个君主比他更懂战争,没有一个君主比他更懂历史,所以他明白战争的限度在哪,知道历史的禁忌在哪。

所以。

后世才能看到历史深处。

那个逼父弑兄戮弟的皇子,那个被一座辽东小城挡住的将军,一个被挖苦讽刺痛骂奚落却不敢发天子之怒的落魄天子。

这些种种一切。

难道不比一声令下。

便让万民匍匐血流成河的皇帝更让人动容吗?

五千年国史。

有这样一个君主。

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闪光点。

照亮了春秋。

是的。

照亮春秋的闪光点。

从他登临皇位之时,经济残破,人种仇视,文明衰落的境地,到扭转乾坤,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段时间。

虽然皇位的代价是以父亲与自己断绝关系和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哥哥。但是在继承了这个位置后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李世民18岁起兵的时候,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白骨遍地、满目疮痍,他带领开国团队结束了战乱。李世民27岁登基时,纲纪废弛、国破民穷、内忧外患、百废待兴,他带领治国团队开创了盛世。

他50岁去世时。

留下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唐。无数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唐的繁荣强大,靠的就只有一个李世民而已。

李治的功劳。

全都是站在伟人肩膀上才有的,他诚然也是一个出色的君王,可和自己的父亲比较,依旧是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李世民。

一个贯穿了整个大唐,靠一己之力,为王朝建立丰厚基业。

杀兄逼父固然不对。

但是抛开这一点。

他自也无愧于李唐的江山社稷。

有的人说李世民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篡改历史,危害巨大。

怎么说呢。

终李世民一生。

他确实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来看看。

这是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先例的想法。

因此,专家们怀疑李世民,在史书记载里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是被篡改的内容,他们认为李世民修改了两书。

但实际上呢。

这些专家回答不出来一个问题——若是李世民真的篡改了史书,那么后世之人,又怎么能知道他那些犯下过的错误。

又怎么会嘲笑他杀兄逼父,怎么会知道他晚年昏庸。

篡改历史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若是真有过这样的行为后世的人也不会知道他试图篡改过史书。

这就是个专家自己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自相矛盾。

当然。

专家们会说李世民是脸皮不够厚,没有那么脸全部篡改,只篡改重要的,这些狡辩全当一个笑话来听就好。

至于还有一个最大的污点就是睡了自己弟弟的妻子。

怎么说呢。

确实私德有问题。

可要说他多么好色。

其实不然。

这也只是场政治婚姻罢了。

因为李世民的政权来到并不是那么的光明磊落,所以他需要大臣们的支持。而这个弟弟的妻子是朝中重臣杨氏集团的孩子。

了解这一点。

就能知道他为什么冒着遗臭万年的风险也要如此做了。

纵使身上有遮蔽不了的瑕疵。

但谁都无法否认。

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一个君主,一个心怀天下的皇帝,的的确确构建了一个盛世大唐,让后世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永不褪色的骄傲。

唐朝作为古代华夏最强盛的一个时代之一,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击败一直长期侵扰、威胁中原王朝的北方“马背民族”,疆域直达一直为“马背民族”控制的根据地大漠以北,并且,向北延伸达贝加尔湖。

开疆扩土,领土大面积空前扩张,全盛时的领土面积约达1237万平方公里。

国力强大,随着开疆扩土,对周边国家影响极大,“遣唐使”往来络绎不绝,“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兴旺发达,极大促进与世界上经济、文化交流大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威望大增。

怎么来形容呢。

它是古代华夏少有的不修长城的朝代,因为北疆早已超过长城很远很远的地方,因此长城已不是北方边防的重地。

长城已在有效控制的领土内地!所以没有了像是其他朝代,为防护北疆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缮的必要!

这是什么概念?

所谓万国来朝。

并非只是一群异族虚与蛇委。

而是真真正正做到了威慑天下万国,做到的真正登临世界老大的宝座上,如此一个强盛帝国的开创者就是李世民。唐朝在华夏的各朝代中,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为臣时他是当权者的威胁,是令人向往的英雄,是仁义的乱世终结者,是除了极少数人以外的各方势力拥戴的领袖。

为帝时他是救世之主,人民的庇护者。所有人都说他好大喜功,他确实也好大喜功,想要用功绩为自己来证明。

可就是如此一个对功绩看的那么重,很多人眼里“好大喜功”的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为了百姓却能够忍很多的东西。

时年。

他刚刚上位,正需要证明,可为了百姓,为了自己的子民,他却甘愿受渭水之耻,还有比这更加让人感动的吗?

若是赵构一类的皇帝来了,结下渭水之盟,那绝对是因为自己惧怕,可李世民一生当中征战无数他怎会惧怕一战?

李世民不怕战争,他是皇帝当中的战神,也是战神当中的皇帝!

只是因为百姓无辜,为了自己的子民,为了自己的国家,“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才压抑下了自己用战争回应突厥人的冲动。

身为一个很想要证明自己的皇帝。

这是放过了一个证明的机会。

而作为一个无敌将领。

这也绝对是比任何事情都还要难受的事情。若不是心中憋屈,往后几年,为何李世民会处心积虑一心只求覆灭突厥。

从这几年内就灭了突厥的行为上,就不难看出李世民当初所做的抉择。他为帝之时,并未愧对自己身上的皇袍。

即便是死后李世民依旧是信仰。

是士人的精神寄托。

是古代政治最高理想的化身。

唐朝人遇到过不去的坎也希望他能复生。

这都是有史为证的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这是杜牧的心声。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是李洞的诗歌。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这是李贺的表达。

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即便是李商隐也是如此。

后世的人去评价李世民,难免会有可观因素,看大唐人心中的高宗,才能够明白,高宗到底值不值得被赞誉。

朝廷打胜仗的时候会到昭陵献俘,百姓有冤屈也会跑昭陵哭诉。

如果要评价一个君主英明神武,就说那个君主很像太宗。

而若是想给家乡特产、景点打广告。

就会诞生“太宗来游玩过”“文德皇后很爱吃”之类的传说故事。

这就是大唐人心中的唐高宗——李世民。

还用别的说明吗?

纵使死后那么多年。

在无数唐人心里面。

李世民依旧神。

大唐上下心中唯一的神。

衡量一个历史人物尤其帝王是否被高估。

不外乎有几个任何人都没理由反对的基本方面。

人权方面的文治。

主权方面的武功。

拨乱反正的跨度。

以及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历代共识的程度。

只需要逐一评估。

便知其含金量。

就说对内的文治方面吧,李世民为什么无敌将领,还被冠以文皇帝,他的朝代贪污率和犯罪率都达到帝制时代最低水平线。

社会均富。

大家也都有很宽广的自由权。

幸福感满满。

君臣之间更是齐心协力的进行团队合作。

凌烟阁出将入相的群星灿烂,经籍文艺的兴盛,乃至这些沉淀为制度化的法系蓝本,凡此种种均为世界史上“家天下”阶段的极致。

大唐的文治没有毛病。

再说武功。

那也同样是既空前又绝后。

扫平东西南北全部侵略者。

灭其七虏。

东突厥,薛延陀,西: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南:中天竺悉数覆灭。

逐其三强。

西突厥、高句丽、吐蕃,皆被打的失魂丧魄。

九瀛大定。

更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民族成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炎黄世胄东亚称雄”这些标杆的最成功诠释。

武功何人能喷?

拨乱反正方面虽然没有朱元璋那么优秀。

可也还是出色。

尽管从孔明到冉闵刘裕,再到陈霸先以及杨坚,大家都试图挽澜,但隋末板荡,出了个隋炀帝这样的人物,直接就导致了三国内战、五胡乱华、南北朝、侯景之乱等数百年来微光长夜的累祸歇斯底里的爆发。

无论是人口的凋零程度,军阀的繁多程度,还是一些出卖民族的奸诈之徒,也只有从甲申到清末的东亚病夫差可比拟。

当时青年俊杰能用的只有一隅孤军。

这还不够拨乱反正?

要知道。

没有李世民。

可就没有大唐。

李渊当初压根就捉摸不透到到底起步起势。

又来谈世界影响。

这自然不用多说。

与五胡乱华几乎同时发生在欧洲的是条顿蛮族攻灭罗马,并以游牧的裹挟奴役,禁锢了农耕文明基于地权财产的自由。

这就是整个西方。

一直到到拿破仑、林肯方才结束的千年中世纪。

这种东西方同时陷入黑暗的巨变。

可以说是地球有人类以来第一遭,也是很多人说外星人控制地球,地球只是外星人观察试验的一个试验场的其中一个灵感来源。

不过。

东方文明却是有惊天反转。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丝绸之路向欧洲导入的天人合一的人本理念,才帮助他们那些野蛮民族逐渐启蒙、于是乎这些西方才能称得上是文明。

如此世界影响。

自是一千多年后。

盛唐依旧是世界对华夏认知的原因之一。

华夏有史以来经历了不同的政权变迁,全球华人经历了不同的地域播迁,还能一如既往公认为图腾旗帜的领袖人物只有三人。

一是黄帝陵的主人。

二是秦皇陵的主人。

最后一位那便是唐昭陵的主人。

从五代到宋明,从辛亥到抗战,千年以来,概莫能外。换言之,这超越了一姓一朝,成为“千古一帝”的王冠专利。

所以。

如果李世民功绩被高估,他不值得千古一帝的称呼,那么千秋万国,古今五年前的华夏历史便也没几个好皇帝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朕如今看来,果然还是和他有些差距呀。”

朱棣在自己的世界。

忍不住感慨。

他经常会将自己和李世民进行比较。

原因无他。

就是因为历史上所出现过的皇帝当中,他们是两个上位经历极为相似的皇帝。

之所以说他们的上位经历极为相似。

主要是因为他们原本都并非既定的皇位继承人,后来在发起了一系列的逼宫操作后,这才得以如愿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

当然。

既然说的是上位经历极为相似,而不是完全相同,那自然也就意味着这些经历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同之处。

李世民逼宫的对象是其父李渊。

而朱棣逼宫的对象却只是其侄朱允炆。

这逼宫对象的差距。

让朱棣有些时候就会忍不住浮想联翩。

以前吧。

朱棣就总寻思。

若是当初自己逼宫的是朱元璋,那么他到底还能不能够成功上位。这个问题想了很多次,朱棣却都不敢去想成功。

连想都不觉得会成功的事情。

自然也不可能做到。

而反观李世民。

却成功了。

这也是朱棣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地方。

朱棣也知道自己和李世民的差别——他们为朝代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不同。

怎么说呢。

这确实是非常一针见血的认知。

朱棣也不愧是被江升选择上过榜的皇帝。

分析能力很到位。

这个问题。

江升当初就也考虑过。

熟悉唐朝和明朝建立过程的人其实都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是唐高祖李渊,但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出力最多也最大的人却是李渊的嫡次子李世民——隋朝大厦倾颓之际,诸多势力都在筹谋争夺天下的大计。

李渊虽然也有此小心思,但碍于自身的思想局限,以及谨小慎微的作风,他却一直不敢下决心放手去做这件事。

若非李世民频繁鼓励。

以及在后续起事的过程中给予了李渊诸多的支持,那后来那隋末乱世的天下会花落谁家,还真是很没准儿的事!

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具备逼宫李渊这个开国皇帝的资格。但是情况到了朱棣这里,就明显变得非常不同了。

朱棣虽然也是开国皇帝的儿子。

后期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足以令其父朱元璋感到欣慰。

但他相较于李世民而言。

却明显少了为朝代建立作出巨大贡献的这段经历。

这使得他在极为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明朝。

朱棣一点儿都不具备去谋夺皇位的资格和条件。

自身所具备的斗争能力也是关键。

唐朝相当于大半部分都是李世民建立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

他才在斗争能力方面占有极为明显的优势。

这不仅给予了他发起逼宫攻势的决心,也给予了他发起逼宫攻势的底气,但是朱棣显然没有李世民的那个条件。

他即便再怎么有斗争经验和能力,也远不及亲自创建了明朝的朱元璋,朱元璋起来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呢。

故而从这一方面来讲的话。

他没机会,也不敢去干李世民敢干的逼宫父亲的举动。当然,朱棣在朱元璋还在的时候,也没有李世民那么多的不满。

李世民虽与李建成都为李渊嫡出的儿子,但是长久以来,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却明显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不管是在唐朝建立前,还是建立后,李渊在对待这兄弟俩的时候,都总会表现出更喜欢和偏向李建成一些。

这让各方面表现都远好于李建成的李世民颇感不满,只不过碍于身份的缘故,他才一直都未把不满的情绪表现得太过于明显。

但待到后来,在李世民好不容易帮李渊将天下搞到手后,李渊却扭头就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无疑给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刺激,故而从这一方面来讲,李世民会因对李渊太过于失望而对他发起逼宫攻势。

还有就是。

李世民之所以会对李渊发起逼宫攻势,在很大程度上,李渊的薄待和在皇位继承人的挑选这件事上作出了不公平的决断只是心中导火索之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已经如愿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始终都容不下功高震主的他。

既如此。

那在生命安全都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且李渊仍对李建成的所作所为不加约束的情况下。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至于朱棣的情况。

自然就要好上很多很多了。

朱棣自己明白,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并未受到太过难忍的苛待,故而他也绝对不会去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反抗朱元璋。

而且。

反抗了也不可能成功。

朱棣深知这一点。

如此比较。

李世民在此处。

就比他厉害一些。

当然。

这不代表朱棣就会彻底心服口服。

“大家都是被仙神认可的皇帝,以后谁更厉害还不一定呢。”朱棣遥望天际,等待着仙神降下李世民的奖励。

心中升起了一股不服输的豪情。

李世民固然厉害,可比赛还没有结束,在大家都获得仙神奖励的同一起跑线上,他想要看看日后谁到底做的更好。

……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谁也无法忽视的璀璨光明么……哈哈哈哈,朕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对朕而言这就够了!”

李世民位于大唐位面的皇宫殿沿之上,在被仙神高度赞誉之下,他整个人都充满了欣喜,抬起头望向天空的目光。

也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如释重负。他从未感觉自己内心如此轻松过,他终于是从惶恐后世认为他不配的恐惧里挣脱了出来。

眼含热泪。

目睹仙神那一段段评语,一段段认可,他就仿佛目光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后世,仙神说那时盛唐的故事仍旧在继续。

有无数人因为盛唐的历史而自豪啊。

后世的华夏民族。

骨子里也铭刻着对于唐的感情。

这一切。

都是因为他。

因为他所构建的盛世繁华……想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控制不住的笑了,饱含热泪的开心。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

虽然自信,虽然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走正确的路,但这些都远不及现如今,真正知道了自己为后世书写了一段盛世。

此时此刻的李世民。

非常自豪。

“陛下您的功绩冠绝古今,这是我大唐永远的荣耀,也是所有老百姓都认可的事情,如今仙神认可自是将达到天下共识。”

旁边的长孙无忌又站出来出了一句。这里面的意思表达的很隐晦,那就是从现在起,李世民不用再去担心那些世家门阀的。

有了仙神的认可,李世民的统治,就是中原最正统的统治——在大唐初期,朝堂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面的突厥蛮夷。

而是内部那些不听话的世家门阀。以前吧,这些门阀就总爱拿李世民的出身说事,然后还企图煽动民间的人对李世民进行各种指责。

怎么说呢,对于以前的李世民,还有李唐朝堂而言,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毕竟不能够全部都拉出去砍掉脑袋。

读书人大抵都和这些世家有些关系,若是那么做的话,江山也不用治理了,大部分官员肯定都会抵制和逃逸。

本来吧。

李世民的想法是徐徐图之,用寒门贵子去改变这一现象,可现如今,有了仙神认可,等会儿还会有惠及苍生的奖励。

那些世家的阴谋诡计直接就是灰飞烟灭。

根本再也不可能掀起什么浪花。他们若是日后还要跳出来反对,那就是在质疑仙神权威,他们才会成为被孤立的异端。

“哈哈哈,我大唐,当万世永昌!”

李世民现如今的心情那叫一个高兴,想到困扰自己的心结,连带朝堂上最大的问题,都在今天被彻底解决。

他心中的豪气又被激发了出来。现如今,有了仙神的认可,谁也不能旨意他的统治,往后很多的事情都大有作为。

再说仙神奖励那一方面。

有了仙神庇护。

李世民的雄心亦是等到了激增——万国来朝可不够,他要让那些个异族,要么全都融合,要么全都灭绝。

这样才能避免它们日后祸乱中原。

在看了前几期仙神颁奖后,李世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彻底同化那些异族才能避免祸端。

“父皇威武!”

“父皇万岁!”

“父皇不愧是父皇,真是太厉害了。”

周围几个皇子公主,此时,也都是在为李世民高兴,父亲的高度让仙神认可,他们这些子女自然也感觉很是自豪。

纷纷开始崇拜的夸赞起李世民。当然,诸如李承乾和李泰一流的人物,其中肯定也隐藏着自己刷好感的小心思。

“臣妾也为陛下,为我大唐感觉高兴。”

身旁本就对李世民崇拜有加的长孙皇后。此时此刻,在仙神对于自己的丈夫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之后。

她也是更加的崇拜李世民了起来。

也为李世民而感觉激动。

我的丈夫啊。

他终是会被认可,终是成了千古一帝——这样的自豪感在长孙皇后心中升起,也是她看人眼光没错的最好证明。

“皇后,等仙神降下【天佑】神恩,你的病就也能完全被治好了。”李世民猛然转过头,一把抱住了自己的皇后。

对于【天佑】的效果,这么多次了,诸天历史位面的人都很了解,它不只是风调雨顺,在降下的第一时刻还会治愈天下人的疾病。

正因为此。

李世民一次次期盼自己能够上榜,便也有想要用【天佑】治愈长孙无垢的意图,现如今这个终于要得偿所愿了。

“嗯嗯。”

长孙皇后也是回抱了李世民。

很是感动。

在这仙神可以给予各种奖励,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伟力的时候,李世民居然还能想到她的病,这当真就是让她非常触动。

两个人相拥。

又是一股酸臭味弥漫。

然而。

作为大唐最为尊贵的两个人,他们秀恩爱,就是在场的王公大臣们也不敢说什么,只是一个个假装没有看见一般。

良久之后。

“对了,朕刚才留意到,仙神的评说里面,有一句任他人几十年折腾尚不动筋骨……这里面隐藏了什么不得了的信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