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崖山之后,再无汉人!(1 / 2)

在华夏的大地上有座山。

它虽然没有泰山的雄伟磅礴,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巍峨,甚至不如黄山的奇绝秀美,但是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它就是崖山。

这座山见证了那场南宋和蒙元之间的最后大决战-崖山海战,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海战就上演在此处。

被迫退至崖山的南宋朝廷在崖山上修建行宫。

却是没想到成了南宋最后的行宫。

太后、皇帝,文武大臣及随行将士、家属都居于崖山岛上,坚持最后的抗争,直到所有人都死在了这个地方。

后世的崖山会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景区-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景区内有慈元庙、大忠祠等崖山祠景点。

去过的人。

便能够感受的到那些建筑。

在向游人们述说着南宋军民最后的壮烈历史。

崖山海战。

是宋朝末年宋朝与元朝的一次重大战役。

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

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

此次战役之后,随着宋朝的全部覆灭,蒙元政权完全控制了华夏土地,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古典意义中华文明的衰败与陨落。

可以说。

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

其结果却是让人惋惜至极。

10万余人投海殉难啊!

宁死不降!

何其壮哉!

此战之后华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可以说。

崖山之战绝对能够算的是华夏历史上无比重要的转折点。

华夏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

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以及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

文明本来就落后不知道多少的元蒙人,统治的元朝自然是会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

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

而之后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也没有完全恢复宋朝时期的齐头并进。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华夏的结束。

可想而知。

这最后的崖山一战,历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诸天历史位面的人看了仙神还原呈现而出的场景之后。

无数人在此刻。

都是心中的情绪波涛翻滚。

情感丰富着。

已经是以泪洗面。

他们仿佛都是代入到了那个时代,代入到了那最后的崖山之战,每一个人,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宋朝最后的悲凉。

“都是那些草原的蛮夷做下的乱,若非他们摧毁了那个叫宋朝的汉人王朝,这些炎黄后裔何至于沦为如此下场!”

李世民看着仙神流光当中的画面。

表情十分难看。

他既对南宋的那个腐朽的朝堂感觉十分厌恶,又为这最后的十万宋人将士感觉悲痛,这些可能都是他们大唐人的后裔啊。

天下汉人是一家……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血脉上的联系都断不了,李世民对于后世会有王朝取代大唐并不会惊讶。

虽然总说万世基业,但这世界上,哪里有一万年的王朝呢,只要这华夏土地还在汉人手里,那薪火传承总归是一如既往。

可这蒙元……还有那明朝之后的女真……李世民这些日子开拓眼界,可以接受后世有朝代对大唐进行取而代之。

可却无法接受汉人河山,落入到这异族手里,本来对于蛮夷就已是厌恶至极,更何况看到这么多汉人被逼崖山跳海。

他心中的恼怒和对异族的厌恶,已经是升到了最高的顶点。

“我堂堂炎黄子孙,生而高贵,怎能让那些异族在后世作威作福!”李世民紧攥拳头,太阳穴的青筋显现的格外清楚,他近乎是咬牙切齿的吼道,“朕发誓,在朕有生之年,定要倾尽全力,让那外域诸族全都亡国灭种!”

“若朕做不到!”

“那就让朕的子孙,都将这当做是朕的最后遗命,只要坐了朕屁股

李世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厚的煞气。

“草原啊……突厥么……果真要一个种都不给他们留,才能够真正做到永除后患!”他想到了目前大唐的外患。

虽然之前大唐已经是获得了大胜,但是距离斩草除根却也还是差很多,本来吧,没有仙神出现的话李世民想的是把他们打废。

不能够再威胁到大唐就差不多了……然而,仙神出现了,上榜需要功绩,而且仙神还昭示了华夏如此令人愤怨的未来。

这就让李世民直接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打废绝对不够,要打到最后一个种都不留,让那些个突厥人全都消失才行!

对待自家亲兄弟都能下得去手,面对可能威胁到后世,也能为自己攒功绩的异族,李世民可不会有什么仁念。

身处他这个时代。

自然分不清楚突厥和蒙元的差别。

只是觉得。

都是草原人。

那个蒙元很大概率是突厥人的后裔……再说了,即便不是,那再继续打过去,总能够找到突厥人的后裔嘛。

这或许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情,若是得到了仙神的奖赏和恩赐倒是例外,在没有得到恩赐提高国家发展的前提下。

如今的李世民。

已经做了让自己的后代世代去努力的打算——他并不算是一个仁君,但既为皇帝,那就要对天下炎黄子孙负责。

皇帝是什么?

不只是代表高高在上的权利。

还有肩负天下人的责任。

这是李世民心中的想法——怎么说呢,很不错,他对于草原人的判断,其实也并没有差太多。

突厥人和蒙元人确实有关系。

自亚洲这一边的人类文明历史开始以来,蒙古人和突厥人的祖先就一直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是阿尔泰民族的人。

最初。

阿尔泰人是同一批游牧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两个游牧民族的祖先尚未明确分开。

随后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匈奴人的祖先在华夏的北部地区徘徊,而蒙古人的祖先生活在蒙古草原的东部和北部。

后世的蒙国其实就是历史上匈奴人的居住地。

但是。

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

在西汉王朝和其他草原部落的攻击下,一部分匈奴被迫向西走,称为北匈奴,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的地方。

并以南棕熊国的大草原为基地,对当时的罗马帝国发动战争——他们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公元552年的时候。

分化出来的突厥部落建立汗国,逐渐统一大兴岭到咸海之间的土地。

东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立。

又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文明。

而就在李世民这个时空的前不久,可以说东突厥基本灭亡在了大唐手里,只不过还是有一大部分人逃了出去。

他们会在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末尾复国。

不过嘛。

东突厥的新国家也没持续多久,诸部或者是在战争中消亡,也或者融入西突厥,也有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受到了招抚。

唐朝灭西突厥以后,西突厥的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便一直活跃于中亚与西域地区。

只是部落文明,懂的都懂,没有统一的文化,强行凑到一起,就跟相亲结婚的夫妻一样,肯定会很快就一分为二。

然后两个不同的部落聚合体开始进一步分裂。

从这个时期开始。

元蒙人的祖先便才获得独立。

大多数突厥部落最终分离并孤立。

也就是说。

突厥确实可以算是蒙元人的先祖,只不过是先祖之一,而若是真的彻底灭亡了突厥,蒙元人到底还会不会出现也会变成不可知的异数。

……

不只是李世民。

诸如汉武帝一流的皇帝。

以及始皇帝。

诸多历史位面的当权者,都在这一刻,对异族的恼怒和仇恨,以及对汉人后世遭遇的惋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无数帝王都再次坚定了自己的誓言和信念。

哪怕横跨着不同的时空。

大家的想法。

却竟然都是出奇的一致——当横扫一切异族!永除后患!

没办法。

谁让隔着时间的距离,空间的束缚,没有可能帮到后世的人呢,那宋朝无能的君臣做孽,作为前人也没办法隔空掐死那些个祸害,那能够做到的肯定就只有,在自己的时空当中,把以后可能养成的大患根除掉了。

而像是明朝这样宋朝的后世。

更改变不了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他们能够做的也就是为明朝之后的汉人,根除掉女真祸乱中原的隐患。

而没了女真,可能还有男真,中间人真,各种真的异族冒出来,那么也是要将这些个异族统统扫除才能以绝后患。

大家的想法正因此才初期的一致。

“若是岳飞不死……宋朝的历史肯定就会发生改变,也不会出现陆秀夫,和这十万将士魂断崖山的悲剧出现了。”

朱元璋在自己的时空惋惜的叹了一声。

饶是铁血如他。

也是为崖山的十万将士感觉意难平。

他对于宋朝自然也很了解。

说实话。

朱元璋是看不起宋朝的。

觉得宋朝是个华夏历史上最为软弱的朝代,自从建立起就不断遭到欺辱,前期被辽国和金人抢掠后期被忽必烈灭国。

整个宋朝的对外战争。

除了岳飞那批中兴名将打出了几分血性以外。

多数时候都是投降议和。

然后还是投降议和。

这自然是朝堂的问题,不过,站在帝王的角度去看,朱元璋也明白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不相信武将,以至于赵家后世的子孙,也都是一直都在打压武将的权利,这才导致宋朝军事实力非常的羸弱。

怎么说呢。

得引以为戒才行。

就在这时。

仙神手中的流光转动,关于崖山之战,更为详细的画面,被仙神给展现了出来,让诸天历史位面的人都得以看到。

金光璀璨的字幕一闪而过。

彰显了画面当中所发生之事的时间背景。

此时。

元军主帅的帅舰已追击至新会,副将又率队从广州等陆路进逼新会。

于是。

一场退无可退。

宋元生死决战在广东南海崖山拉开战幕。此时元军水陆两路人马共达2万人之众,战船也达到了好几百余艘。

他们并未第一时间发起进攻。

而是首先抢占崖门水道的滩涂高地,阻止各地的物资运往崖门,并从外围切断宋军船阵与崖山之间的粮草和淡水补给线。

宋军俨然陷入了一番绝境之中。

只见。

那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

浑身狼狈不堪,没有一点丞相该有的样子,陆秀夫发现了元军,元军也发现了他们,在无比紧张的氛围下。

元军开始顺流作试探性攻击,另一边张世杰率部奋力抵抗。

一番艰苦的战斗。

大概是宋军进攻不足,抵御却很坚定,元军最终发现久攻不下,便是暂时退去,给了陆秀夫一众宋军一点儿喘息时间。

时间来到了中午,潮水猛涨,局势渐趋平静。

陆秀夫和张世杰正抓紧时间,于紧张的气氛中商议退敌之策,此时军队士气低下,却又忽然听到元军帅船鼓乐齐鸣。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

鼓乐起处。

有四面元军的呐喊声响起。

只见千舰齐发。

竟是合围了过去。

场面浩大壮阔。

这决定宋朝命运的最后一搏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陆、张紧急分工,陆秀夫贴身皇帝周围,张世杰驱舰指挥迎击敌人。

然而。

却是天该灭这大宋最后的力量。张世杰还没有来得及有效地组织起抵抗,狂风里,宋军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几乎所有舰船的樯旗也随之纷纷飘落。宋军陷入了一片惊慌失措当中。

这对于本就士气低下的军队而言无疑于又是一记心灵上的猛击。于是乎,本来还看似势均力敌的战斗发生了一边倒的情况。

杀声四起。

炮火连天。

战船接连开始起火。

到处都是兵士的惨叫。

崖山上空乌云滚滚,海涛惊天,电闪雷鸣,地动山摇,仿佛在彰显某个命运的时刻,即将降临到这个世界当中一样。

仙神流光画面外的诸天历史位面无数人。

看的心情那叫一个压抑无比。

他们知道。

宋军大势已去。

二十万大军。

此时俨然成了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根本无法构建成有效的抵御力量。

战前樯旗倒落。

这是多大的打击。

画面当中身为武将的张世杰也懂,他见旗落兵散,大势已去,急忙调集亲兵,砍断缆绳,寻机轻装进攻意图冲开血路杀出重围。

而另一边。

一直在皇帝身边观察战况的陆秀夫,见此情景,便是知道势难挽回,只见流光画面里,他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

整个人原本尚有的几分希望之色在此刻万念俱灰。

他面色带着悲凉与绝望交织的复杂,凝望着大船外面喊杀声此起彼伏的元军,双手地紧紧抱住惊恐万状的小皇帝。

舱外风雨大作,咫尺之间,难辨敌我。突然间,一只小船向他靠近过来,几个士兵大喊着说受张世杰之命要接幼帝转移。

然而。

“我们再无希望,一逃再逃,已是逃无可逃矣!”

陆秀夫不甘的重叹了一声,语气当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悲痛,他看了面前的小船一眼,深恐有叛徒趁机向元军卖主求荣,又担心轻舟难以躲过元军蛛网般的战舰,招致幼帝被俘或遇难,就果断拒绝了来者的请求。

几代先帝都成了元军的俘虏,受尽屈辱,又怎能让这宋朝最后的幼帝,成为那元蒙蛮夷用以玩乐耻笑的玩物呢。

只见。

陆秀夫拒绝了那一对小船,左顾右盼,幼帝赵昺的座船极其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他知道估计逃脱已十分困难。

因此。

陆秀夫在一阵表情变化之后,便是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只见,他仰天长叹,向四周尚存的将士叹出了一生最后的挽歌。

激烈到情绪失控的悲叹,陆秀夫整个人哀痛到了极致,他知道自己的国,自己的君主,都已经在这一场战役后在劫难逃。

我辈炎黄。

岂能苟活于蛮夷之下?

没有什么犹豫。

陆秀夫回到船舱,盛装朝服,一界文臣手仗利剑,现实让妻儿投海自尽,接着,他来到幼帝赵昺面前。

双膝跪下,满脸悲伤,恭恭敬敬三叩首。

“臣等不才,中兴之路绝矣。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我大宋江山的徽宗、钦宗、恭帝因投降受尽了北人的屈辱。”

“陛下不应重蹈旧路……您……愿意吗?”陆秀夫在这最后的时刻,仍旧恪守臣子的本分,面前几岁的幼儿就是他的君主。

他在做谏言。

死谏的谏言。

由于外面的场景实在太过恐怖,吓的惊恐万状的幼帝,面对着眼前大宋最后的重量,他似懂非懂地摇摇头又点点头。

不知为何。

幼帝能够察觉到陆秀夫这次看自己的眼神与以往不同。这位叔叔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复杂,最明显的证据便是他的眼角两边。

还挂着两滴晶莹泪珠的残渍——赵昺并未多想,他扭头望了一眼挂在船梆上的鸟笼,之后乖乖的爬上了陆秀夫的后背。

鸟笼里是一只青黄色鹦鹉,这是小皇帝唯一的玩伴。

“愿随陛下往!”

陆秀夫再次跪下向幼帝三叩首,趴在地上,让幼帝爬上他的后背。他站起来,用白色的绸带把幼帝和自己的身躯一遍又一遍紧紧地缠在了一起,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舷,走向舵楼,环顾烟雨。

虽然对于幼帝这么一个八岁的孩童而言,本身没有罪过,却要被别人决定生死的事情,看起来确实有些太过残忍。

但正所谓人的命,天注定,既然生错时代,更是生在了封建时期的帝王家,那么到了这种时候自然是身不由己。

不过纵身一跃。

便是消失在海天苍茫之中。

永远地消失在海天苍茫之中……他!背着宋帝一起跳海殉国了!

此时。

乌云翻滚!

南海呜咽!

噩耗很快便传遍崖门!

宋朝的百官和将士们听了之后无不悲痛,他们是这大宋,是汉人最后的脊梁,丞相如此,便当随丞相随这汉人最后的江山帝王而去!

这个时候,俨然已经溃不成军的宋军,终是展现了汉人誓死不屈的精神,他们知道抵御无望到了最后必成俘虏。

于是乎纷纷凿船自沉,或投海自尽。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

也悲痛地纵身赴海。

夜幕下突围而出的张世杰,听说陆秀夫缚帝殉难的噩耗后,悲痛不已。

他步履沉重地登上舵楼。

俯视残损舰船。

焚香告天。

“我张世杰为宋室江山,亦鞠躬尽瘁死。一君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事已至此,天意吗?果真是天意啊。”

说完。

亦是纵身入海。

滚滚波涛。

又接纳了一位忠魂。

就在这场崖山之战的对决中。

宋室将士及宫人赴海殉难者,过10万人。

敌方军营中还有一个人。

也却丝毫不比这些跳海自尽的宋室少半分痛苦。

他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在前些时间因为手下背叛,导致战争失利惨遭被俘,忽必烈念他忠诚,有心要将其收为自己的元朝所用。

可文天祥宁死不从,所以他的事一拖再拖。直到一年后,因南宋朝廷在崖山一带活动,元蒙的将领等人带兵围剿顺便把他也带了过来。

本意是希望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不过文天祥决绝不从,然而这场战争的始末他一直都在观战,也亲眼见证了南宋最后的希望灭忘,这对一个心系宋室的忠臣来说是何等的残酷!

流光当中展现了文天祥万念俱灰,意图跟着殉国却被人给阻拦下来的景象。大船外,只见无数宋军如雨滴一般落入大海。

埋骨何须桑梓地?

这场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胜任何爆米花大片。

这个时候。

仙神流光画面当中。

一行冉冉生辉,带着燃烧火焰的字幕,也是随之缓缓出现——【史书记载:“七日后,海面浮尸十万”】

画面再次转回了开场第一幕的场景。

现在。

诸天历史位面的人都知道了,这遮天蔽日的浮尸是怎么回事,虽然清楚了这不是坑杀,但心中的那股子怨愤却有增无减。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是为这恐怖的场景震撼。

“蒙元啊……毁我华夏根基,打断了我炎黄子孙的时代传承,这大宋汉人最后的脊梁,却是拯救不了这一切悲剧。”

朱棣心神有些恍惚的感慨了一句。他详细研究过这场战役,因此,对于这场战役的细节,也比大多数人还要清楚。

宋朝当时虽然说是国富民强。

然而。

很多朝廷人士却不支持抗争。

竭尽所能的去打压有能力的武将。

岳飞被杀就是一个例子。

南宋就是因为这内部原因太过于内耗。

加上外部强敌一次次的发起战争。

这才加速了灭亡的步伐。

实际上。

南宋其实在一开始是有着挺好的运气,可惜遇到了赵构那样千古难得一见的昏君,于是便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而那。

大概也是南宋唯一的机会。

毕竟后期南宋又恢复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军事上连连战败,等到金人被灭掉后,南宋的灭亡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元军在攻破临安府后,太后带着皇帝投降了。这时候南宋已经实际上灭亡,只不过陆秀夫带着剩下的两个皇子还在抵抗罢了。

当然。

这时候南宋依然有着大片的领土。

只要来个岳飞那样的猛将,也许还有翻盘的可能。然而,陆秀夫等人不过是文人出生,对于军事一窍不通。

武将张世杰同样是个庸才,只是空有一片赤胆忠心,面对元军毫无反抗的力量,只能不断的带着众人逃亡而已。

真的就是让人感觉唏嘘。

朱棣和自家老爹的看法差不多,宋朝真就是一个软脚虾,内战内行,外战连想都不去想,说它是华夏历史上最软弱的朝代一点都没有错——当然,也不是所有宋人都没有骨气和尊严,其间也展现了不少感人的爱国事迹。

崖山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代表——自从忽必烈突破了长江这道天然的防线,元蒙大军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南宋只有节节败退。

到了最后。

也就是仙神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的景象。

浩大一个中原王朝啊。

却只有新科状元文天祥和陆秀夫二人各带一名宋室的王子逃到崖山沿海,到了这里他们基本上是无路可退了。

只能硬站。

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宋朝方面的军队有20万人,战船有一千余艘。宋朝的20万军队是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队。宋少帝逃到崖山后,各地的勤王军队汇集到岭南的崖山,在这个地方抵御元军的进攻。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

照理说应该有很强的战斗力才对。

再加上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元军的参战人数只有2万余人,而且这两万余人中有很多民族,蒙古人只有1000人。

其余的人中有汉人、金人、契丹人、西夏人等——蒙古在当时已经征服了很多地区,军队中民族成分非常混杂。

可就是这么庞大的人数差距,南宋最后的战争却是输了。

虽然蒙元的两万人,都是身经百战士气比较高的军队,但是其实宋朝时有翻盘的机会,可惜宋朝的军队士气早没了。

这擦造成了在那一场崖山海战中,宋朝的参战人数远远大于元朝的参战人数,但是宋军最后却全军覆没的局面。

宋军的20万人败给了元军的2万人。

虽然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离奇,但是却很容易解释,当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几近灭亡,蒙古军队的强悍给了宋军很大的震撼。

宋朝这二十万人中有很多士兵是前线溃退下来的人。

他们见识到了元军的勇猛。

在崖山海战中根本没有底气。

因此。

打起来自然也就没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当然,崖山之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将士们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不得不说。

他们在陆秀夫,文天祥这类人物的带领下。

最后于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以及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也是不能不让人叹服。

而陆秀夫,文天祥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流砥柱,也是不得不去称颂的伟大人物。

南宋虽然覆没。

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

这样有节烈之气。

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能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的情况。

算是华夏人的民族精神的伟大体现。

崖山精神。

春秋大义。

鼓舞后人啊。

这场崖山之战可以说是南宋最后的抵抗!

南宋的军民见大势已去,十万军民无不跳海自杀,几天后海上到处都是浮尸,这悲惨的场面让人看了都是无不落泪!

“陆秀夫上榜……倒是没有任何不对。看仙神这一次颁奖的画面展现,那些和陆秀夫一起的十万将士以及文天祥等人,也是和陆秀夫一样被仙神认可的了吧……”朱棣看的明白,知道这一期虽然核心人物是陆秀夫。

但那陆秀夫身后的十万将士,文天祥,张世杰,也同样是让仙神认可的存在。

不得不说。

朱棣还是颇为会分析的。

实际上江升这一期的视频,之所以会做分镜处理,会有那一个个人,从陆秀夫身后走出来的画面进行展现。

他就是想要借着陆秀夫的载体,将那崖山十万人全都展现,这些为国殉葬的所有人,都是足以感动华夏的人物。

他们可能早就没有知道名字,也可能还有后人能够记得他们的事迹,在宋朝灭亡的最后,所有人身上闪耀的光辉都和陆秀夫一样的让人动容——南宋的人民不全都是懦夫,也有拥有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汉人!

已经是穷途末路的情况!

这些人依然守卫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