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平级错误(2 / 2)

“中央电报说得很明确,‘即刻西出平汉路,截断敌军补给线,伺机南下威逼武汉’!”军政委曹大骏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平汉铁路的位置,纸张发出细微的褶皱声,“现在蒋、冯、阎混战正酣,武汉空虚,这是中央看准的战略机遇,咱们刚整编完,就得拿出主力红军的样子,坚决执行命令!”

话音刚落,刚上任不久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微微前倾身体,指尖沿着皖西霍山、麻埠一带划了个圈。

这位29岁的黄埔一期生,北伐时曾率部攻克汀泗桥,此刻眉宇间带着战场历练出的沉稳:“政委的话在理,中央的战略意图咱们得吃透,但皖西的情况不能不考虑。潘善斋旅上个月占了霍山,现在正盯着麻埠、独山这些苏区中心村镇,咱们要是全师西调,皖西根据地怎么办?百姓刚分到土地,难道眼睁睁看着白军回来倒算?”

桌旁的委员们顿时议论起来。有人附和曹大骏,认为应优先服从中央部署;也有人支持许继慎,觉得根据地是红军的根,丢不得。

坐在角落的徐象谦始终没说话,他左手夹着烟,右手食指在地图边缘轻轻敲击,目光在平汉路与皖西之间反复移动——作为副军长兼一师师长,他既懂中央试图牵制敌军的战略深意,更清楚皖西苏区对红军后勤补给、兵员补充的重要性。

“副军长,你说说看法。”许继慎看向徐向前,两人曾是黄埔同窗,彼此深知对方的军事才能。

徐象谦掐灭烟蒂,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两处关键节点:“我觉得军长和政委的考虑都没偏。但咱们不能非此即彼——皖西要保,平汉路的任务也得接,不如兵分两路,两面开花。”

这话让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徐象谦继续说道:“军长带二师、三师回皖西,先把潘善斋旅赶出去,恢复苏区;我带一师西出平汉路,袭扰敌军交通线,既能呼应中央命令,也能牵制西边的敌军,不让他们增援皖西。这样一来,两头都能顾上。”

“可分兵会不会削弱战力?”有委员提出担忧。

徐象谦摇摇头,补充道:“我再加两点建议:第一,两路部队都要留少量地方武装,应付突发情况,比如保卫粮库、护送伤员,不能把家底子全带走;第二,不管是西出还是回皖西,都不能脱离根据地太远,依托苏区打游击,补给方便,也能随时得到群众支援,不做冒险的远途奔袭。”

许继慎眼睛一亮,拍了下桌子:“副军长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就按这个思路来——我带二师、三师打皖西,你带一师闯平汉路,咱们给敌人来个首尾夹击!”

曹大骏盯着地图沉默片刻,也缓缓点头:“这个方案既顾全了中央战略,又守住了根据地,可行。不过得尽快给中央发报,说明咱们的部署,免得产生误会。”

委员们纷纷举手,一致通过了这个作战计划。

散会后,许继慎立刻召集二师、三师干部开会,徐象谦则赶回一师驻地,清点兵员、检查武器——两支队伍像上紧了发条的齿轮,迅速进入备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