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徐象谦指着地图上的红点:“敌情轻的时候,比如敌人只派小股部队来骚扰,咱就分散部队,一部分去袭扰敌人的据点,一部分去破坏他们的交通线,让他们不得安宁;等敌人派大部队来‘会剿’,咱就把分散的部队集中起来,找他们的薄弱环节打。第三次‘会剿’,敌人东路的部队装备差、士气低,咱就集中红31师的两个团,一举把他们打垮,其他两路敌人见东路败了,也不敢再往前冲。”
最后,徐象谦重点强调了“协同作战”:“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要像左右手一样配合 。第三次‘会剿’时,赤卫队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地雷、设陷阱,还故意在山头上插红旗,让敌人以为咱主力在那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与此同时,红31师的主力绕到敌人后面,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要是没有赤卫队的牵制,咱主力也没那么容易得手。”
李云龙和王二柱听得频频点头,王二柱把徐象谦的话一条一条记在本子上:“徐总指挥,您总结的这四条经验,咱回去就传达给红31师和赤卫队的所有队员,下次再遇到敌人‘会剿’,咱就按这经验打!”
徐象谦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群山:“这些经验是用同志们的鲜血换来的,不能忘。咱鄂豫边根据地就像一颗种子,有了土地政策扎根基,有了军事体系保安全,再加上这些制胜的经验,迟早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们俩要记住,不管将来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跟着群众走、跟着正确的战术走,咱就一定能打赢!”
李云龙和王二柱站起身,齐声说:“请徐总指挥放心,咱一定把这些经验用好,守好鄂豫边根据地,让老乡们能安安稳稳地种自己的地!”
徐象谦话音刚落,通信员便快步走进指挥部,双手递上一封封蜡的信件:“徐总指挥,皖西方向来的急信,是红32师周维炯师长亲笔。”
徐象谦眼中一亮,连忙接过信件,指尖捻开蜡封,展开信纸。
一旁的李云龙和王二柱也凑了过来,目光紧紧落在信纸上。
“你们俩也来看看,维炯那边有好消息了!”徐象谦一边读,一边将信递向两人。
信上字迹刚劲有力,清晰记录着六霍起义后的战斗历程。
11月19日那天,皖西大地燃起革命烽火,六霍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红32师驻地时,周维炯正带着第97团和特务营在周边巡查。得知当地起义队伍急需支援,周维炯当即拍板:“皖西的同志在前面拼,咱红32师不能看着!全体集合,驰援皖西!”
300余名战士连夜整装出发,翻山越岭向皖西赶去。山路崎岖难行,夜里又起了寒风,战士们却没人叫苦,脚上的草鞋磨破了,就用布条裹着继续走;肚子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终于在11月20日清晨与皖西当地赤卫队顺利汇合。
刚一碰面,赤卫队队长就急忙汇报:“周师长,闻家店和燕子河的自卫团正往起义地区扑来,这群家伙装备精良,要是让他们得逞,起义成果就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