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深根固本(1 / 2)

1929年11月的鄂豫边,晨雾还没散尽,郭家村的晒谷场就挤满了扛着锄头、揣着户口簿的村民。

李云龙站在场中央的石碾上,手里扬着徐象谦总指挥亲笔拟定的《鄂豫边土地分配细则》,嗓门比山风还亮:“老乡们!今天咱分地,按徐总指挥定的规矩来——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算,家里几口人,就分几亩地! ”

人群里立刻起了骚动,蹲在最前面的张老汉颤巍巍地举着手:“李同志,俺家四口人,可俺家老婆子瘫在炕上,俩娃还没成年,这地分下来,俺一个人咋种得过来?”

李云龙跳下来,走到张老汉身边,指着细则上的条文念:“您老别急,细则里写着呢——‘兼顾劳动力差异,无劳动力的孤寡者适当照顾’。您家这种情况,分地时优先挑离村近、土层厚的好地,村里还会组织互助组,让劳力多的人家帮您耕种,绝不让您家分了地却收不上粮!”

王二柱抱着一摞油印的分户登记表,挨个儿给村民发:“大家先把自家人口数、现种土地亩数填清楚,咱按郭家村、李家坳、王家坡三个自然村划乡,每个乡选五个老乡当土地分配委员,跟咱一起量地、分地,全程公开,谁都别想搞小动作!”

说着,王二柱把笔递给旁边的青年:“狗蛋,你念过私塾,帮着不识字的老乡填,别写错一个数!”

接下来的三天,李云龙带着分配委员们踏遍了三个自然村的田埂。

他们用麻绳当丈量工具,每块地量完,就插上个木牌,写上“某乡某户所有”。

分到地的村民围着木牌转,有的蹲下来抓把土搓一搓,有的眼眶通红——祖祖辈辈佃户出身的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

到了分配对象核定环节,李云龙把三个乡的地主、豪绅名单贴在晒谷场的老槐树上:“张地主家有地两百亩,雇着八个长工,咱没收他除自住房屋外的所有土地;刘豪绅去年勾结G民党军抢过老乡的粮,他的地和多余的耕牛、农具全部分给贫农、雇农!”

人群里响起掌声,张地主站在角落,脸色发白却不敢作声——苏维埃Zheng府的通告早贴遍了各村,反抗的地主都被送到区里审查了。

“但大家记着,中农的地一分不动! ”李云龙突然提高声音,“王大爷家有十亩地,自己家人种,还雇过半个短工,这算中农,他的地还是他的,谁也不能动!”

王大爷赶紧上前作揖:“谢谢李同志,俺就怕分地把俺家的地也分走,这下放心了!”

最后落实特殊规定时,李云龙特意把红军家属和烈士家属召集到一起。

李云龙递给红军战士赵二虎的妻子一个红本本:“赵嫂子,二虎在红31师打仗,他的三亩地村里帮您代耕,秋收时粮食直接送您家;烈士周铁蛋的爹娘,除了分应得的地,再额外补两亩好地,这是徐总指挥特意交代的——咱不能让英雄流血又让家属流泪!”

王二柱在一旁补充:“还有,从今天起,土地不许买卖、不许租佃 !谁要是敢把分到的地卖了,或者租给别人收租,苏维埃Zheng府就收回他的地,分给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