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414章 钱塘 · 西泠小院 · 寸草春晖

第414章 钱塘 · 西泠小院 · 寸草春晖(1 / 2)

服了几日阮郁送来的老山参,又得了乌骓马那蓬勃生机的冲击,苏小小的精神确实好了些许。虽仍易疲惫,但眼中那死寂的灰霾褪去了不少,偶尔能坐在窗边,看着贾姨在院中晾晒药材,或是听着老周头家隐约传来的马嘶声,发上一会儿呆。

这日,贾姨将熬煮过参汤的药材渣滓清理出去,那张原本包裹着山参的、质地粗糙的桑皮纸被遗落在桌角。苏小小目光落在上面,怔忡片刻。

阮郁送来的,是救命的参,是“石碎韫在”的懂得。她承了这份情,这份懂得。如今身体稍有好转,那沉寂许久、属于林晓的直白与属于苏小小的玲珑交织在一起,让她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她需要回应。

不是价值对等的回礼,她一无所有。也不是缠绵悱恻的情诗,那不合时宜,也非她本心。

她想要告诉他,她收到了他的心意,并且,她正在努力从那片破碎的废墟中,重新生长。

她伸出手,拿起那张沾了些许药渍、显得更为暗黄的桑皮纸。又寻来一小块画眉用的、最普通的青黑色石黛。

没有精心构思,没有刻意雕琢。她凭着心中那股涌动的情感,用石黛在那粗糙的纸面上,寥寥数笔,勾勒起来。

画的是一块棱角分明、带着裂痕的石头——像他那方金缮的歙砚,也像她经历风波后千疮百孔的心境。而在那石头的缝隙深处,一株细弱却坚韧的草芽,顽强地探出头来,甚至顶着一个小小的、象征性的草叶,向着有光的方向伸展。

画工稚拙,意境却清晰无比。

石隙生草。

她看着这幅小小的画,沉吟片刻,又在画的旁边,用她清秀却带着一丝病后虚浮的笔迹,写下了那句在她心中盘旋已久的话: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她写的是“平芜”,平坦开阔的原野。她知他前程似锦,权路漫漫,如同追逐风月,跋涉旷野。她愿他莫要因眼前困顿(或许也包括她这块“绊脚石”?)而停留,坚定向前,终会抵达那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山”。

这既是对他的祝愿与鼓励,何尝不是对她自己的期许?她的“春山”,或许不在远方,而在内心,在于寻回那份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的勇气与力量。

她将这张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寒酸的桑皮纸仔细折好,没有署名,也没有多余的言语。她唤来贾姨,只轻声道:“劳烦姨姨,托梅溪先生,将此物……原路送回吧。”

贾姨看着那小小的纸包,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小心接过。她明白,这孩子的心,终究是活过来了,在以她自己的方式,与外界,与那个人,重新建立联结。

建康 · 清晖院 · 笺短情长

阮郁刚处理完一桩棘手的公务,又与父亲就漕运案后续及与谢家的婚事进行了一场不甚愉快的交谈。回到清晖院时,暮色已深,他眉宇间带着难以化开的疲惫与冷凝。

玄墨无声地呈上一个轻飘飘的、没有任何署名的信函,低声道:“公子,钱塘,梅溪先生转来的。”

钱塘。苏小小。

阮郁冷凝的神色微动,接过那信函。入手极轻,与他往常收到的任何文书、礼单都不同。他拆开,里面并非绢帛,亦非薛涛笺,而是一张……粗糙的、带着药渍和折叠痕迹的桑皮纸。

他微微一怔,带着几分疑惑,将纸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稚拙却意蕴十足的画——裂石,隙草。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西泠小院中那个病骨支离却眼神清亮的女子,也看到了自己书案上那方金缮的碎砚。

石碎,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