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蔬全球救助计划”启动不久,一份来自南极科考站的求助信便寄到了云雾村。信中说,南极科考队员们长期处于零下几十度的极寒环境中,新鲜蔬菜储备仅够维持一个月,不少人因维生素匮乏出现皮肤干裂、免疫力下降的情况,甚至影响了科考任务的推进。
“北极能种,深海能种,太空能种,南极也一定能!”小诺看着信,想起了十年间的种种挑战,眼神愈发坚定。三位守护大使再次主动请战,阿明拍着胸脯说:“我在非洲应对过极端干旱,在太空参与过种植,极寒环境我也能攻克!”莉莉抱着那盆陪她闯过深海、见过星河的紫背天葵:“它耐阴耐涝,说不定也能扛住极寒!”玛利亚则带来了改良后的保温基质:“我们可以打造‘地下温室’,抵御南极的狂风暴雪!”
团队立刻针对南极的极寒、烈风、极昼极夜等极端环境,研发“南极超低温智能种植舱”。种植舱采用三层保温材料,内置石墨烯加热系统,即使外界气温低至零下五十度,舱内也能维持在二十度左右。同时,他们筛选出耐寒性极强的药蔬品种:能在低温下生长的耐寒菠菜、抗冻的迷你白菜、还有经过太空改良的耐寒番茄,这些品种不仅能抵御严寒,还能在极昼环境下高效积累营养。
出发前,李爷爷特意送来一包自己珍藏的“冬藏老菜种”:“这是我们祖辈在北方过冬种的菜,耐冻得很,或许能帮上忙!”小诺和三位大使将老菜种与改良品种一起种下,莉莉对着种植舱轻声说:“这次要闯南极,咱们一起加油!”
当搭载着种植舱的科考船抵达南极时,迎接他们的是漫天风雪。小诺和团队顶着狂风,在科考站附近的地下搭建种植舱——地下十米的深度能有效抵御地表的极寒和烈风。阿明负责调试加热系统,手指冻得通红却依旧专注:“温度必须精准控制,差一度都可能影响菜苗生长!”玛利亚则仔细铺设保温基质,将李爷爷的老菜种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希望这份来自中国的老种子,能在南极发芽!”
南极的极昼期,太阳终日不落,种植舱内的全光谱灯光与自然光叠加,药蔬们疯狂生长。但挑战接踵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科考站断电,种植舱内温度急剧下降。莉莉急得直掉眼泪,阿明立刻启动备用发电机,玛利亚则用厚厚的棉被裹住种植舱外壁。三人轮流守在舱内,用体温辅助保温,直到电力恢复,看到菜苗依旧翠绿,才松了口气。
半个月后,南极的第一株药蔬——耐寒菠菜成功收获。科考队员们捧着新鲜的菠菜,激动得说不出话,一位老科考队员咬下一口,热泪盈眶:“在南极待了二十年,这是我吃过最鲜的蔬菜!”检测显示,南极种植的药蔬维生素含量比普通蔬菜高出两倍,正好弥补了科考队员们的营养缺口。
消息传回云雾村,村民们再次沸腾。李爷爷看着屏幕上南极的绿色菜苗,笑着说:“咱们的菜,从田园到太空,从深海到南极,真是无所不能!”三位大使在南极科考站的雪地上,用石头摆出“药蔬守护”四个大字,对着镜头喊出:“无论多远、多冷,我们都要让‘菜能救命’的初心,温暖每一个角落!”
小诺站在南极的雪地上,望着远处皑皑的冰山和眼前翠绿的药蔬,心中感慨万千。从都市归田园的那一刻起,她从未想过,这些小小的药蔬能走过这么远的路。但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药蔬全球救助计划”的脚步,还将走向更遥远的地方,让绿色的希望,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