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是真的。”李俊峰苦笑一声,“支持,也是真的。但是,这个人……”
他似乎是在斟酌着用词。
“这个人,是个纯粹到近乎于偏执技术原教旨主义者。”李俊峰缓缓说道,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东西,最牛逼的技术和垃圾。”
“他今天之所以愿意加入,不是因为你的生态论,也不是因为刘总的基金。唯一的原因就是王海冰给他看的那个潮汐算法,让他看到了,一种比他现有技术更牛逼的可能性。”
“这种人,最好相处,也最难相处。”李俊峰的眼神有点担忧,“他可以为了一个认可的技术理念,倾家荡产地支持你。但同样,他也可以在发现你不行时,毫不犹豫地背叛你。”
“他没有忠诚度可言。他的忠诚,只属于技术本身。”
“而且,”李俊峰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据我所知,他最近跟硅谷的一个团队走得很近。他们之间似乎也在探讨着某种深度合作。”
李俊峰的这番话,十分的关键。
林远默默点头,
他知道,李俊峰绝不会无的放矢。
汪韬……
这个看似已经被自己成功拿下的技术天才,或许会是未来最大的一个变数!
送走李俊峰后,林远一个人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静静流淌的珠江,看着江面上那如同繁星般的点点渔火,点燃香烟深吸一口。
酒意,早已散尽。
此时心中一片清明,他需要复盘。
他知道,今天虽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这场胜利的背后,却也存在种种隐形危机。
目前的联盟,还只是一个依靠理想和利益预期粘合在一起的草台班子。
它的内部,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特别是像汪韬这样桀骜不驯,只信奉技术的双刃剑。
如不能彻底将他驯服,未来可能会是个大麻烦。
怎么办?
用利益去捆绑他是没用的。
对于汪韬这种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来说,再多的钱也只是数字。
用情感去感化他也是没用的。
在这种技术偏执狂的眼里,除了代码和算法,一切都是虚无。
林远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开始突突地狂跳了起来。
他第一次发现,有一种人,是你用尽了所有手段,都无法真正掌控的。
他又点燃了一根烟,在房间里来回地踱着步。
烟雾,缭乱了他的脸,也缭乱了他的思绪。
“忠诚,只属于技术本身……”
他反复地,咀嚼着这句话。
……
第二天一早。
当大江创新的创始人汪韬,正准备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返回深城时。
他却在酒店的餐厅里,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林远。
“汪总,早啊。”林远端着餐盘,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主动在他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早。”汪韬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继续对付着自己盘子里的煎蛋和培根,那神情仿佛昨天酒桌上那个与林远称兄道弟的人,不是他一样。
林远也不在意。
他知道,跟这种人打交道,任何的客套和寒暄都是多余的。
“汪总,”林远开门见山,“我昨晚想了一个通宵。我觉得,我们启明联盟现在的这个架构,还不够完美。”
“哦?”汪韬抬起头疑惑的看着林远。
“我们现在的研发只是在应用层。”林远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所有的标准,所有的生态,都还是建立在现有的硅基芯片体系之上的。”
汪韬点点头,示意林远继续说下去。
“但是,汪总你作为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专家,你应该比我更清楚,摩尔定律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最多十年,甚至五年之内,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就将到来。到那个时候,无论我们的架构做得多好,算法做得多优,都将触碰到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而真正能引领下一代计算革命的,绝不是硅。”
这番话成功打开了汪韬的话匣子。
“光子。”他几乎是脱口而出,那眼神也变得灼热起来。
“没错。”林远笑了,“光子芯片。利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运算和传输。它没有物理极限,它的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的速度就是光速,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但是,”汪韬的眼神黯淡了下去,“这极难实现。从材料,到设计,到制造…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现有的技术体系能够实现的。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研究了几十年,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是的,靠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林远看着他,缓缓地说出了自己那个疯狂的计划。
“但是,如果我们整个启明联盟,抽出部分资源和盈利去赌这个未来呢?”
“哦?你的意思是?”
“我的计划是在我们的产业基金之下,再成立一个非盈利的联合实验室!”
“这间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就是光子芯片,不设期限!只要我们的联盟一直存在。资金将由我们基金未来所有的投资收益持续注入!”
话说到这里,林远已经吊足了汪韬的胃口。
汪韬咽了口唾沫,认真的问:“管理权呢?谁来负责?”
那表情简直就是告诉林远,我要负责,我要负责!
“它的管理权归我们联盟创始成员共同组成的科学理事会!”
“而这个科学理事会的首席科学家。”
林远站起身,郑重地向汪韬伸出了自己的手。
“我想邀请你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