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清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
“真的吗?您能示范给我看看吗?”
刘桂兰接过针线,手指熟练地翻飞,很快就缝出了一个精美的香包。
“您的手艺真好!”
林婉清由衷赞叹。
“我丈夫最喜欢我做的衣服了。”
刘桂兰喃喃道,眼中泛起泪光。
“他说我做的衣服最合身,两个儿子也总是炫耀妈妈的手艺……”
泪水终于决堤。
林婉清轻轻握住她的手,任她痛哭流涕。
宣泄之后,刘桂兰的状态明显好转。
她开始指导安置点的妇女们做手工,组织大家缝制衣物和玩具送给孩子们。
“虽然他们不在了,但我还是要活下去。”
刘桂兰对林婉清说。
“而且,我要活得更好,这样才对得起他们。”
---
除了个体心理疏导,林婉清团队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
他们在每个安置点设立“心灵花园”,组织居民种植花草蔬菜。
“看着生命成长,能让人重新感受到希望。”
林婉清向诛皎汇报工作时解释道。
诛皎对此十分支持。
“需要什么资源,直接向集团申请。”
他特意调拨了一批优质种子和园艺工具。
随着小苗破土而出,安置点的气氛也悄然改变。
居民们开始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孩子们争相为植物浇水。
绿色的生机,一点点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皎兰集团还组织了“心灵音乐会”,邀请幸存者和救援人员一起演唱、演奏。
起初,大家都很沉默,直到一位老人拿起二胡,拉起了《二泉映月》。
悲凉的曲调引起全场共鸣,许多人低声哭泣。
但音乐继续进行,曲调逐渐转向激昂。
《赛马》的欢快节奏让不少人打起拍子,《茉莉花》的优美旋律引发了全场大合唱。
音乐成为了情感的出口,也成为了连接的桥梁。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些原本封闭自己的人,开始在音乐的感染下敞开心扉。
“我以为我一辈子都不会再唱歌了。”
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母亲含着泪说。
“但现在我觉得,歌声能让她听见,我在努力好好地活着。”
---
三个月后,心理援助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在皎兰爱心小学,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回荡在校园里。
教师们报告,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情绪都明显改善。
在安置点,居民们自发组织各种活动,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许多接受过心理援助的人,甚至成为了志愿者,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创伤不会完全消失,但他们已经学会了与之共存,并继续前行。”
林婉清在总结报告中写道。
诛皎亲自来到灾区,视察心理援助工作。
在小斌的带领下,孩子们为他表演了排练已久的节目。
当听到那句“谢谢诛爷爷让我们重新学会笑”时,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也不禁动容。
“你们做得很好。”
诛皎对林婉清团队表示赞许。
“但是,这项工作不能停止。心理重建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当场宣布,皎兰集团将设立永久性的心理健康基金,长期支持灾区的心理援助工作。
夜幕降临,诛皎站在安置点的了望台上,俯瞰着点点灯火。
板房里透出的光芒,与天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
“从紧急救援到安置重建,再到心灵治愈,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陈兰兰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不。”
诛皎轻轻摇头。
“不是我们创造奇迹,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自己创造了奇迹。”
“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点帮助和支持。”
他望向远方,目光深邃。
“而这个民族,终将在创伤中变得更加强大。”
在诛皎的识海中,桃园空间内的灵泉欢快地流淌,泉眼深处的金光愈发璀璨。
空间内的作物茁壮成长,散发出浓郁的生机。
每一次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次对心灵的呵护,都让这片神秘空间与主人的连接更加紧密。
潜龙在渊,非为独善其身。
腾空之时,当为天下苍生。
而这条东方巨龙,正在伤痛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