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娘,还在!(2 / 2)

气氛同样凝重,但与朝堂上的义愤填膺不同,这里弥漫的是一种关乎家族命运的焦虑与争执。

王家,大乾顶级的门阀世家之一,传承数百年,树大根深。此刻,族中几位掌权的族老齐聚一堂,而坐在他们对面的,正是如今在家族中话语权日益沉重的三公子王砚川。

一位须发皆白的族老用力顿了顿手中的拐杖,声音带着不满和心痛:“砚川!你之前力主家族将大量银子投入北凉之战,老夫等人虽觉冒险,但也信了你的眼光。可如今,那十州的收益尚未见分毫,你又要家族调动巨额银钱、粮草,去接应安置那数百万西境难民?这简直是…无底洞啊!”

另一位胖乎乎的族老也接口道:“是啊,三公子。我知道你与那李成安交好,想助吴王府一臂之力。但凡事要量力而行!如此庞大的投入,几乎要掏空我王家数代的积累!一旦有个闪失,我王氏基业将毁于一旦!这责任,谁来承担?”

“西境败局已定,朝廷自身难保,我们此时投入,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啊!”

“还请三公子以家族为重,慎重考虑!”

“......”

面对众族老的质疑与发难,王砚川神色平静,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族老,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沉声反问了一句:“诸位叔伯,砚川敢问一句,何为世家?”

众人一愣,有人下意识地回答:“自然是诗书传家,累世公卿,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王砚川摇了摇头,打断道:“叔伯所言,是表象,而非根本。”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议事堂中,“在我看来,世家之所以能历经王朝更迭、时代变迁而屹立不倒,其根基在于四个字——国运与求变!”

他走到堂中,继续说道:“将家族与国运捆绑,国兴则家旺,国衰则家亡,此乃生存之道!如今大乾面临南诏倾国之力的威胁,西境若彻底沦陷,战火必将蔓延内陆,届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王家纵有万贯家财,又能保全几分?”

“其次,是求变!”王砚川目光灼灼,“此次我们倾力救助西境难民,雪中送炭,看似耗费巨大,但收获的是数百万百姓的感激,是天下人对王氏之名的认可!这份资产,远比金银更为珍贵!诸位就想着失败,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大乾赢了呢?

这个时候王家稳坐高台,将来大乾赢了,还有我等分果子的时候?曾经的世家掌握的书本和朝堂,如今新政变革,以后,我世家还有这个优势吗?且不论大乾是否能赢,世家若这个时候不求变,又要等到何时再变?”

他话音刚落,一个沉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砚川说得不错!”

众人回头,只见家主王震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他面色肃然,大步走入堂内。他先是赞赏地看了小儿子一眼,随即目光威严地扫过众族老:“我王氏能屹立数百年,靠的从来不是锱铢必较的商贾之道,而是审时度势的眼光和敢于担当的魄力!

北凉之战,砚川力排众议,最终结果如何?我王家将来能获利多少,诸位心中应当有数!如今西境之事,风险虽大,但亦是机遇!我相信砚川的判断,也相信朝廷的能力!此事,就按砚川的意思办,家族资源,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