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95章 王羲之

第195章 王羲之(2 / 2)

王羲之久久地注视着女儿,这个被他视为掌上明珠、性情娇憨却内心骄傲的女儿,此刻眼中闪烁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混合着爱恋、坚定与智慧的光芒。东海之行,似乎让她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郗鉴府上“坦腹东床”的旧事。那时,他何尝不是凭借一份真性情与超然气度,赢得了郗鉴的青睐?如今,女儿看中的这个年轻人,似乎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禀赋与魄力。

良久,王羲之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并无责怪,反而带着一丝释然与淡淡的感慨。“女大不中留啊……”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片他曾写下《兰亭集序》的、象征自由与放达精神的园林。

“璎儿,”他背对着女儿,声音飘来,“我王家子弟,首重风骨与眼光。你既然认定了他,为父……不阻拦你。”

王璎闻言,惊喜地几乎要跳起来:“阿爹!您答应了?”

王羲之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非是答应,亦非不答应。我王氏,不会像谢家那般明确下注。但……我也不会成为你的阻碍。”

他走回案前,提起笔,在一张小小的花笺上,写下了一行字,然后递给王璎。

王璎接过一看,上面是父亲那天下闻名的、飘逸灵动的字迹:“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这是王羲之论书的名言,意指书法不必过分追求激烈凌厉,真正的风骨规矩自然能传播久远。此刻写给她,寓意深远。

“将此笺,连同为父新近所临的一卷《道德经》,一并寄予他吧。”王羲之淡淡道,“告诉他,琅琊王氏,静观其‘风规’。”

王璎紧紧握住那张花笺,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深意。这不代表家族的直接支持,但却是一种默许,一种基于对她眼光的信任、以及对陆昶本人潜力的认可而给予的、有限的善意与观察。这已比她预想的最好情况,还要好上许多!

“谢谢阿爹!”王璎心花怒放,如同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王羲之看着女儿欢天喜地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重新坐回棋枰前,拈起一枚黑子,落在了方才王璎所指的、关乎“外势”的那一处。

棋盘之上,格局悄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