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定策(2 / 2)

谢安微微颔首,将手中的《疏略》轻轻放在案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深思时的习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桓元子岂是甘居人下之辈?朝廷诸公,又岂容寒门坐大?更遑论北地慕容,虎视眈眈。”他看向谢道韫,目光锐利起来,“道韫,你亲至东海,观其政,察其人。依你之见,此子,可堪大任?值得我谢氏,继续下注否?”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谢安此前因与其父旧谊,以及对陆昶才华的初步认可,给予了默许甚至些许支持。但如今陆昶展现出的能量和野心远超预期,谢氏需要做出更明确的抉择。

谢道韫迎上叔父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她脑海中闪过盐场雪白的盐粒,医馆中老农感激的泪光,新兵操练时震天的呐喊,以及陆昶谈及理想时那坚定而纯粹的眼神。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坚定:“叔父,陆昶此人,有匡世之才,亦有济民之心。更难得者,其行事虽看似激进,实则根基打得极牢,并非鲁莽之辈。他深知民为邦本,其所行新政,皆以此为基。如今东海民心归附,军容初显,财源已开,根基已成。假以时日,必成气候。”

她略一停顿,继续道:“至于风险……自古成大事者,孰能不冒风险?门阀掣肘固然是阻碍,然则,如今之世,江东暮气沉沉,北地强敌环伺,正需此等锐意进取、能破旧立新之人。我谢氏若想在这大变局中立于不败,甚至更进一步,与其固守旧盟,不若……雪中送炭,助此潜龙腾渊。”

她没有提私人情感,所有的分析都基于家族利益与天下大势,冷静而透彻。

谢安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良久,他忽然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释然与决断。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历经风霜的老梅,缓缓道:“当年与其父煮酒论天下,曾笑言若得机遇,或可重塑山河。可惜……如今看来,这份机缘,或许应在了其子身上。”他回身,目光扫过案上那本《疏略》,“借阅?呵呵,此策之价值,岂是一阅可尽?他这是在等我的回音啊。”

他目光已然恢复了平时的从容与深邃,但其中却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决意。

“也罢。”谢安轻轻一拍窗棂,“既已看到潜龙之姿,岂能因畏惧风浪而却步?传信给幼度,让他安心在东海助陆昶练兵,一应所需,家族会尽力支持。建康这边,有关东海郡的非议与掣肘,我会设法周旋。”

他看向谢道韫,眼中带着赞许与更深沉的期许:“道韫,你做得很好。这份《疏略》,我会仔细研读,届时……自有回复与他。至于你……与陆昶保持联络,江东与东海之间,需要一座稳固的桥梁。”

谢道韫心中微微一震,明白了叔父的深意。她起身,郑重一礼:“侄女明白。”

走出书房,秋日的阳光透过廊檐洒下,带着几分暖意。谢道韫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那份自离开东海便隐隐存在的悬空感,终于落到了实处。

谢氏这艘大船,已经正式调整了航向,决定押注于那颗自东海升起的耀眼新星。而陆昶那本“借阅”的《疏略》,便是叩开谢氏全力支持之门的敲门砖,其后的博弈与交换,才刚刚开始。

她轻轻握了握袖中那枚“静观”叶签,冰凉的叶片似乎也沾染了掌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