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20章 定策青徐

第120章 定策青徐(2 / 2)

然而,热血过后,是冰冷的现实。他如今的身份是“养病”的散骑常侍,无诏不得离京,更无权无兵。想要朝廷主动将他这颗“弃子”重新放到青徐那般重要的棋位上,无异于痴人说梦。

能帮他实现这近乎妄想计划的,放眼整个建康,唯有一人——**隐居东山的谢安,谢安石。**

唯有谢安,拥有足以撼动朝堂的崇高声望;唯有谢安,拥有能看清天下大势的深邃智慧;也唯有谢安,或许能理解并认可他这份看似疯狂却蕴含生机的计划。

但请动谢安出山,并说服他为自己这敏感人物去争取青徐之位,其难度不亚于直接去说服皇帝。谢安隐居多年,超然物外,岂会轻易为了他而卷入这浑水泥潭?他必须拿出足以打动谢安的理由,并以最巧妙的方式提出。

陆昶在书房中踱步良久,窗外日影西斜,他终於坐下,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他并未直接写信求助,那太过愚蠢,也绝无可能成功。

他以请教学问、探讨国事为名,下笔极其恭敬。先是诚挚感谢谢安日前“重耳在外”的点拨,称自己如醍醐灌顶,获益匪浅。随后,他笔锋悄然一转,以一种忧国忧民的士人口吻,谈及对北方剧变的“深切忧虑”,尤其着重强调了**苻秦鲸吞凉州后,兵锋之盛,已隐然有南顾之势。而青徐之地,作为江东最关键的北方屏障,其当前混乱失控、豪强林立、政令不通的状态,简直是开门揖盗,一旦北方铁骑南下,此地必将望风而降,届时江淮危矣,建康危矣!**

他痛心疾首地写道:“如此膏腴之地、战略重镇,竟沦为无主之野,无人镇抚,无一忠勇干练之臣愿往、能往!朝廷诸公醉心清谈,忙于内斗,竟视此心腹大患于不顾,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最后,他巧妙地引向谢家,高度赞扬了谢氏子弟如谢玄等人的“忠勇与才干”,感慨“若使谢家麟儿此等俊杰,能于此时为国前驱,前往青徐这等艰难之地,历练磨砺,收拾河山,必能有所作为,不负韶华,亦不负国家厚望。”

通篇没有一字提及他自己想去,更没有直接求谢安举荐。他只是精准地描绘了危机,突出了青徐的重要性与无人可用的困境,最后将“为国举贤”的闪光灯打在了谢家年轻一代的身上。

这封信,既展示了他陆昶绝非庸碌之辈,其眼光与担忧与谢安不谋而合;又将问题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赋予了后续行动以最大的正当性;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将一个艰难的选择题,连同巨大的责任感和可能的机会,一起摆在了谢安面前——国家需要人去青徐力挽狂澜,而您谢家,素有忠义之名,门下又有才俊,是否愿意为此危局挺身而出?

信写毕,封缄,交由绝对可靠的亲随,务必亲手送入谢府。

信使离去后,小院重归寂静。陆昶独立庭中,仰望苍穹,疏星初现。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便是等待。等待那位东山智者,如何落下这足以影响天下棋局的关键一子。

建康的夜色,依旧温柔富贵,但其下涌动的暗流,却因这一封小小的信函,而悄然改变了方向。一场以青徐之地为目标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即将拉开序幕。而陆昶,这位看似已被边缘化的棋手,正以其非凡的胆识和谋略,试图将自己重新推回棋盘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