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次将话题拔高,并引入了《易经》这部更权威、更富积极进取精神的经典,其胆识和学养令满座皆惊!
王忱面色微变,没料到谢道韫对经典的阐释如此精深且具有攻击性。他试图反驳:“然则,《老子》亦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过分的作为与执着,岂非正是失败的根源?”
此时,陆昶心领神会,已然有了思路。他缓缓起身,对着王忱和谢道韫分别拱手一礼,声音沉稳开口道:
“王黄门、谢姑娘所言,皆发人深省。昶于玄理所知尚浅,然于《易》亦有些许体会。《易》之根本,在于阴阳变化,趋时更新。**《革》卦彖辞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王忱脸上,语气不卑不亢:“**北伐之举,非为穷兵黩武,实乃**‘顺乎天’——天者,恢复华夏正统之天理;**‘应乎人’——人者,北地遗民翘首以盼之王师。此正是顺应时势之大变革,合乎《易》道之‘革’义。若面对神州陆沉、胡尘漫天仍固守所谓‘清静’,岂非如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井》卦),有济世之才与清泉而不用于天下,徒令仁人志士心恻?此等‘静’,非真静,实为怠惰;此等‘无为’,非真无为,实乃**‘舍己芸人’(《孟子》),未能尽己之性,亦未能安人之性。**” 陆昶巧妙地将道家“无为”与儒家“尽性”、“《易》道‘变革’”结合起来,既回应了王忱,又将北伐提升到了顺应天道人心、进行必要变革的高度。
两人一唱一和,一从《庄》《易》互补,一专精于《易》理革新,相辅相成,天衣无缝,其立论之高超,竟让王忱一时难以找到反驳的切入点!
满座皆惊,继而爆发出低低的赞叹声。“妙极!竟能将《易》之革道与北伐相连,合情合理!”“谢女郎阐发‘无为’真义,深得三昧!陆参军以《易》应和,更是点睛之笔!”
王忱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僵在原地。王坦之在一旁面色阴沉。
王璎看着并肩而立的陆昶和谢道韫,两人虽无亲密动作,但那玄理上的高度默契和珠联璧合,让她心中莫名生出一股强烈的嫉妒和不甘,**手中团扇被她无意识地攥紧**。
桓婧倚在远处栏杆上,**忍不住抚掌轻笑**,低声对身边侍女道:“好看!比听那些酸丁扯淡有意思多了!”
庾清萱远远看着,**眼中充满了对陆昶才学的钦慕,又为这紧张气氛感到心悸**。
临海公主见王忱已露败象,再次开口打圆场,笑着将话题引开。
这第一轮玄理交锋,陆昶与谢道韫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