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76章 名动两朝

第76章 名动两朝(1 / 2)

陆昶归心似箭,一行人马不停蹄,沿着来时之路疾驰南返。尽管身心疲惫,但怀揣着那份盖有苻坚玺印的文书和更为沉重的《使秦纪要》,他不敢有丝毫耽搁。

然而,信息的传播速度远快于马蹄。在他尚未渡过淮水之时,关于他在长安的事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官方的塘报、私人的信函、商旅的口耳相传——如同长了翅膀般,先他一步飞向了江东大地。

故事在传播中不断被加工、渲染,愈发具有传奇色彩。

建康城,乌衣巷,谢府。

谢安正与几位名士清谈,忽有仆役送来一封来自北方的密信。谢安展信阅览,素来平静无波的脸上竟也露出一丝惊异,随即化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将信递给一旁的王羲之,朗声道:“逸少,且看。”

王羲之接过一看,亦是抚掌称奇:“独闯秦廷,直面苻坚、王猛,片语退数万兵,更得苻坚‘卿非凡士,江东人物尽于此乎’之叹?此等风仪胆魄,纵古之郦生、陆贾,不过如此吧!真乃我江左又一佳话!”

消息如同投入建康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超之前的恐慌。茶楼酒肆、画舫清谈,人们争相传颂着“陆郎使秦”的传奇故事。那篇《讨姚襄檄》再次被人翻出诵读,其作者的形象与这次壮举叠加,使得“陆昶”这个名字,不再是局限于建康,而一跃成为闪耀江东、甚至名动北方的风云人物。

恐慌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最保守的反战派,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此子为江东挣足了脸面。

琅琊王氏府邸,气氛却有些微妙。王劭得知消息后,独自在书房沉默了许久。他本想借刀杀人,却不想这把刀如此锋利,非但无损,反而淬火炼金,声名鹊起,这让他心中五味杂陈,既觉尴尬,又暗生警惕。

而姑孰西府,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当陆昶成功说动苻坚、前秦暂缓出兵的消息率先通过军情渠道传回时,整个西府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压抑紧张的气氛瞬间被狂喜和振奋所取代。

“成了!陆参军成功了!”

“天佑我大军!再无后顾之忧矣!”

将士们奔走相告,士气高昂到了顶点。原本因可能两面作战而产生的疑虑和恐惧,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北伐必胜的强烈信心。

桓温正在校场观操,接到郗超疾步送来的密报,只看了一眼,便忍不住仰天大笑,声震四野:“好!好一个陆昶!真乃吾之萧何、张良也!”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陆昶此行成功,不仅化解了最大的外部危机,更极大地提升了他和西府的威望,让建康朝廷再也无话可说!

郗超虽依旧冷静,但眼角眉梢也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与赞赏。他补充道:“明公,陆昶此举,非独功在当下,更在于其扬我国威,震慑北虏,使我军心大振!此子……大才可堪大用。”

“待其归来,必有重赏!”桓温大手一挥,心情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