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腊梅香(2 / 2)

沈砚辞凑过来,在纹路边加了个小太阳:\"就像腊梅在冬天绽放,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给寒冷的冬天留下一抹香气——只要心意到了,就是最好的。\"

这句话,何尝不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听。

傍晚时分,学员们陆续散去,工坊里晾满了腊梅笺,冷香与墨香交织,缓缓飘出窗外,与非遗街区工地的竹香相互缠绕。

老周提着刚蒸好的腊梅糕来串门,竹制食盒上印着新刻的护本纹:\"你们这腊梅香飘了整条街啊,\"他掀开食盒,糕点上嵌着半朵风干的腊梅花,\"老陈要是在,肯定要拿这花泡壶茶,陪你们捣墨到半夜。\"

陈念捧着糕点跑过来,特意把最大的一块放在《传艺合记》旁:\"这是留给陈爷爷的位置,让他也闻闻咱们新家的腊梅香。\"

这孩子,总是用最单纯的方式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深夜哄睡陈念后,两人静静坐在工坊的竹桌旁。刚捣好的腊梅墨锭晾在竹制托上,泛着淡淡黄晕。沈砚辞翻开《传艺合记》,在新的一页铺好冷金笺。

顾云深握着刚制成的腊梅墨笔,笔尖沾着浓郁墨香:\"该写今天的事了,\"他顿了顿,郑重写下\"甲辰年冬,腊梅初放,携念制墨,教诸生作腊梅笺,香满新居\",字迹旁还画了株小腊梅树,树旁有三个牵手的人影。

沈砚辞接过笔,在树旁补画了台平板,屏幕上映着腊梅笺的图案:\"还要加上'数字化存档毕,传与海外分基地',\"他指尖划过纸页上的花影,\"新加坡的学员说,他们那边种不了腊梅,要把这墨香和花影刻进琉璃里,做成新的传承礼。\"

顾云深忽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旧疤紧贴着对方的竹戒:\"还记得在问渠斋第一次一起制腊梅墨时,你把墨汁蹭到我脸上,笑着说'这样就有同款记号了'。\"

那些看似玩笑的瞬间,原来都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两人并肩走到露台,腊梅树的冷香随夜风扑面而来。非遗街区的灯笼次第亮起,竹制连廊的轮廓在夜雾中泛着温暖微光。

沈砚辞从口袋里摸出枚新刻的竹制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腊梅花,香囊绳结是双梅结,与两人的戒指纹样同源:\"给你的,\"他把香囊系在顾云深的腰间,\"以后去海外传艺,带着它,就像带着家的香气。\"

顾云深低头闻着香囊,忽然发现沈砚辞的掌心沾着点腊梅墨,正蹭在自己的袖口上,像朵淡墨色的花。他抬手帮对方擦去,指尖划过小臂的旧疤:\"这墨香,是爷爷的味道,是问渠斋的味道,也是咱们家的味道。\"

月光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竹戒的金纹与腊梅树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簇相缠的火焰,在冷香中静静燃烧。

远处问渠斋的老座钟\"滴答\"响了十二下,与新居的挂钟声声合拍。顾云深靠在沈砚辞的肩上,凝视着庭院里的腊梅树,忽然明白\"腊梅香\"从不是单一的香气——它是孩子摘花时的欢声笑语,是捣墨时的默契配合,是学员手中纸页散发的清香,是彼此掌心传递的温暖。

这香气,将我们与过往相连,也将我们引向未来。

这香气,是\"双星破晓\"后最安稳的底色,是手艺与生命在岁月里沉淀出的,最绵长、最动人的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