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时机未到?(1 / 2)

杨勇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的目光从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愤慨、或冷静的脸上掠过,心中念头飞转。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直沉吟未语的中书令房玄龄,缓步出列。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情绪外露,面容沉静,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先是向杨勇深深一躬,然后才转向众人,声音清朗而沉稳,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启奏陛下,诸位同僚。臣以为,魏大人之忧,乃老成谋国之言;尉迟将军之怒,亦是忠勇可嘉。但臣以为是否出兵,如何出兵,还须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房玄龄的一席话说完,立刻让大殿内众人安静了下来。

杨勇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房卿家言之有理,不知房相有何良策?”

随即伸手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是,陛下!”

房玄龄躬身顿了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才缓缓说出石破天惊之语:“我军若直接介入关中战事,的确有可能陷入泥潭之中。诸位大人,都应该听说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吧?”

“围魏救赵?”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

房玄龄目光炯炯,继续说道:“如今突厥与梁师都主力尽在关中,其后方必然空虚!尤其是朔方,更是守备薄弱。陛下何不遣一员上将,率一支装备精良、机动迅捷之精兵,自河东而出,不走潼关,直插朔方腹地,端掉梁师都的老巢!”

他越说越快,思路清晰:“梁师都根基若失,必军心大乱,其与突厥之联盟,本就是以利相合,届时必生龃龉,甚至可能迫使梁师都部分兵力回援!如此一来,既可极大缓解李唐在关中正面之压力,使其能更多消耗突厥,又可斩断突厥一臂,更可扬我大隋兵威于塞上!此乃一石三鸟之策也!”

此策一出,满殿皆惊!

刚才还争吵不休的文武百官,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尉迟恭、程咬金等武将眼睛一亮,觉得此计大妙,既能打仗,又能解决问题;

而魏征等人则微微蹙眉,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

“直捣西梁后方吗?……这……这风险似乎有些大啊。”

“是啊,此计风险不小啊,孤军深入……”

“非也,西梁后方兵力空虚,看似危险,实在并非如此!”

“房相洞察敌情,令下官着实佩服啊!”

“的确如此,此计若成功,收益将是巨大的!”

“房相果然深谋远虑……”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御座之上的杨勇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杨勇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低头思考着可能性。

房玄龄的计策,确实精妙,也符合他之前“坐观其变”的战略基调,只是更为主动一些,意在调动敌人,攻其必救。

但在这之前,情报司统领张涯秘密呈上一份情报——李渊在极度恐慌与愤怒中,终于放下了对次子的猜忌,下旨严厉申斥了丧师辱国的太子李建成,而后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揽对突厥、西梁联军的所有战事,赋予其全权,号令关中所有残余唐军,誓死抗敌!

“李世民……终于拿到全部指挥权了……”杨勇心中默念。

他对这位历史上的唐太宗的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认知。

李建成、李元吉的败绩,更多是源于其自身的愚蠢和傲慢,而绝非突厥不可战胜。

如今,换上了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军事天才,手握李唐最后的核心力量,依托长安坚城和关中民心,未必不能挡住,甚至……反击?

更何况,张涯还带来了另一条更值得玩味的情报——盘踞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似乎也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正在其都城金城(今兰州)秘密集结兵马,蠢蠢欲动。

薛举与李唐素有旧怨,其子薛仁杲更是勇猛绝伦,若此时趁火打劫,挥师东进,直扑兵力空虚的长安背后……

届时,关中的局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哼!薛举……他也想分一杯羹吗?还是想报当初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