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
随着赞礼官的指令,坛下百官如同被风吹过的麦浪,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向着祭坛,向着象征社稷的神只,行三跪九叩大礼。
动作整齐划一,衣袂摩擦之声簌簌作响,场面宏大而肃穆。
祭祀仪式完毕,乐声稍歇。
杨勇并未立刻离开,他转身,面向坛下依旧跪伏的文武百官以及更远处那些被允许在警戒线外观礼的耆老、乡绅代表。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通过特制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四野,不仅落入百官耳中,也让更外围翘首以盼的百姓隐约可闻: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今日朕率百官,祭祀先农,非为虚礼,乃为明志!”
他的声音清越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继续说道:“农桑,乃国之命脉,民之根本!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此乃千秋不易之理!”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厉:“因此,朕决定!自即日起,朝廷粮税,务必严格执行按地亩多寡、田亩肥瘠,分等征收之策!绝不容许豪强隐田匿户,转嫁负担;亦不容胥吏巧立名目,盘剥小民!此乃国策,胆敢阳奉阴违、从中渔利者,一经查实,无论官职高低,定严惩不贷!”
这话如同重锤,敲在不少地方官员和出身豪族官员的心上,许多人下意识地将头埋得更低,心中凛然。
而一些寒门出身或有志于改革的官员,则眼中闪过振奋之色。
“此外!”
杨勇的声音继续传来:“各地官府,需将兴修水利、防旱防涝,作为头等要务来抓!开挖沟渠,整饬陂塘,加固河堤,绝非一时之功,乃泽被万代之业!自今年起,此项工作,将正式纳入各州县官吏政绩考核之重!做得好,朝廷不吝擢升赏赐;敷衍塞责、考核不合格者……”
他的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实质般扫过全场,冷冷地吐出几个字:“朝廷将根据成绩予以降职或免职!”
“嘶——”
场中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将水利建设与官位直接挂钩,这在此前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一些位于水患频繁地区的官员已经开始额头冒汗,心中飞快盘算着回去后该如何立刻着手此事。
“朕,希望诸位爱卿,能体恤朕心,体恤民艰,将此二事,落到实处!使我大隋仓廪更加充实,使我百姓再无旱涝饥馑之忧!”
杨勇最后的话语,带着殷切的期望与帝王的威压,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臣等谨遵圣谕!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在山野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