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牧羊人:活着再见 > 第25章 虎穴与辛再相见

第25章 虎穴与辛再相见(2 / 2)

雷清荷似乎对我们的态度很满意,重新拿起那份运输路线图,用铅笔指着上面的红点:“下周这批货要从老挝经磨憨口岸进来,边境的王警官那边,你们记得提前用美金打点到位,别像上次铁蛇那样,漏了钱还差点被查。”他絮絮叨叨地叮嘱着细节,从货车的伪装(要装满新鲜的山竹,盖住军火箱的金属味)到接头的暗号(“芒果甜不甜”对应“甜过初恋”),每一个环节都抠得极细,像在打磨一件精密的武器——而我们,就是他手里的零件。

我们俩都低着头认真听,时不时点头应“是”,手里的紫檀木盒始终没敢放下——雷清荷的眼睛像鹰一样尖,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可能被他解读为“不尊重”。大概聊了十分钟,他挥了挥手,有些不耐烦地说:“行了,该说的都说了,你们回去好好准备,明天一早来拿货车钥匙。”

“是,谢谢雷先生。”我们再次躬身,转身往门口走。刚走到走廊,辛集兴突然放慢脚步,故意落后我半步,右手抬起揉了揉鼻子,用袖口挡住嘴,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贴在我耳边:“晚上八点,老仓库的三号货柜旁见,我有重要消息给你。”他的气息带着廉价烟草和枪油的味道,却异常坚定。

我没回头,也没说话,只是微微偏了偏头,用眼角的余光扫了眼头顶的监控摄像头——镜头正对着我们,红灯一闪一闪的,像在监视着每一个字。我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回应,脚步没敢停,继续往前走。走廊里的檀香味越来越淡,消毒水的冷冽混着监控器运行的“滋滋”声,像在提醒我们:哪怕离开了雷清荷的办公室,我们也依旧在牢笼里,每一步都得踩着钢丝走。

走到电梯口,我才敢悄悄松了口气,手心的汗已经把紫檀木盒的表面浸湿了一小块。辛集兴站在我身边,按下电梯键时,指尖还在微微发颤——我们都清楚,晚上的见面是冒险,但为了任务,为了彼此的安全,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电梯门缓缓打开,里面的镜面映出我们俩的身影:手里都捧着沉重的紫檀木盒,脸上是刻意的平静,眼底却藏着同一种坚定——无论前路多险,我们都要一起走出去,带着雷清荷的罪证,回到那个有芒果糯米饭香味的唐人街。

电梯下降的“嗡嗡”声像闷在罐子里的蜂鸣,冷白色的灯光照在金属壁上,映出我和辛集兴的身影——他站在左侧,迷彩服的袖口还挽着,左脸的刀疤被灯光切出一道阴影,从眉骨斜斜划到下颌,那道当年替我挡砖头留下的疤,此刻沾着点未擦干净的雪茄灰,却衬得他眼神里的复杂愈发清晰;我站在右侧,风衣敞开着,肋下的纱布洇出一小块淡红的血渍,像朵开在暗夜里的残花,雷清荷赏的纯金徽章别在领口,却硌得我皮肤发疼。我们俩并肩站着,手里都捧着沉甸甸的紫檀木盒,从镜面看过去,活脱脱两个刚领了“赏钱”的亡命之徒,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胸腔里跳动的心脏,藏着怎样滚烫的秘密和沉甸甸的使命。

电梯数字从“6”跳到“4”时,辛集兴突然动了动——他抬起右手,指尖无意识地摸了摸左脸的刀疤,声音压得极低,像怕被监控器的麦克风捕捉到,只有贴得近才能听清:“还记得不?小时候咱们蹲在唐人街阿婆的芒果树下,你说长大了要当警察,穿藏青色的制服,我跟你说我要跟你一起,把巷口收保护费的混混全抓起来。”他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像是被烟呛过,又像是藏着太多感慨,“谁能想到,我后来开了家格斗俱乐部,天天跟拳手打交道,却被杨队找上了——他说‘阿兴,你熟码头的路,帮我盯着雷清荷’,我没犹豫就答应了。”

提到杨杰时,他的眼神软了软,左手攥紧了紫檀木盒,黄铜搭扣硌得指节发白:“你知道的,我哥当年就是被雷清荷的人害死的,说是‘意外落水’,可谁不知道是因为他撞见了走私军火的事?杨队没把我当外人,连卧底的暗号都是他手把手教我的,我真的……很感激他。”他顿了顿,自嘲地笑了笑,“现在倒真成了‘抓坏人’的人,却得穿着这身迷彩服,揣着蝴蝶刀,在虎穴里装混不吝,想想都觉得荒唐。”

电梯数字跳到“2”,我看着镜中他眼底的红,鼻子突然一酸——记忆像被捅破的纸,涌得满脑子都是:那是个盛夏的午后,唐人街的窄巷里飘着阿婆煮芒果糯米饭的甜香,我们俩踩着木凳爬进阿婆的院子,刚摘了两个青芒果,就被拿着竹竿的阿婆追着跑,辛集兴拉着我的手往巷口钻,边跑边喊“以后当了警察,阿婆就不敢追我们了”;还有个雨夜,我们蹲在巷口的录像厅外,隔着玻璃看警匪片,屏幕里的警察举着枪说“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他就攥着我的胳膊说“咱们以后也要这样”。

“别想太多。”我侧过脸,声音压得和他一样低,眼角的余光扫过监控摄像头的红灯——那灯还在一闪一闪,像只窥视的眼睛,“小时候的话没白说,咱们只是换了种方式而已。”我想起唐人街阿婆的摊位,想起蒸得软糯的糯米裹着芒果块,淋上厚厚的椰浆,甜得能化掉所有苦,“等把雷清荷送进去,咱们就回唐人街,早上吃阿婆的芒果糯米饭,中午去巷口的炒河粉摊,晚上蹲在录像厅看老电影,跟小时候一样。”

辛集兴的眼睛亮了亮,像被点燃的火星,他用力点了点头,指尖不再攥紧盒子,反而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那是我们小时候的动作,碰胳膊代表“一言为定”。电梯数字跳到“1”,“叮”的一声轻响,门缓缓滑开。

走出电梯,走廊里的消毒水味混着橡胶林的腥气扑面而来。夕阳正往成片的橡胶林后面沉,金色的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像铺了条碎金的路。我们走到总部大楼的黑色铁门前,守卫替我们拉开门,外面的风带着点湿热的潮气,吹乱了辛集兴的头发。

“我往码头去,得跟铁蛇对接下周的货船。”他站在门左侧,压低声音说,“晚上八点,三号货柜,别迟到。”我“嗯”了一声,没多说——门口的监控正对着我们,任何多余的话都可能引来麻烦。

他转身往码头方向走,迷彩服的背影在夕阳下越来越小,很快就融进了路边的橡胶林里;我则往宿舍的方向走,军靴踩在落满橡树叶的小路上,发出“咔嚓”的轻响。我们的背影朝着两个方向,却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拴着——那线是唐人街巷口的芒果树,是录像厅里的警匪片,是杨杰递来的暗号本,是雷清荷办公室里的试探,是“把坏人抓起来”的初心,更是对光明的、沉甸甸的期盼。

风吹过橡胶林,叶子“沙沙”作响,像在说着无人知晓的秘密。我摸了摸肋下的纱布,又摸了摸怀里的桃木牌,掌心的温热驱散了些许寒意——不管这条路多险,我和辛集兴都不会回头,因为我们知道,唐人街的芒果糯米饭还在等着,正义的光,也终会穿透这片黑暗。

回到宿舍,我反手扣上铁门的挂锁,“咔嗒”一声脆响在狭小的空间里格外刺耳。后背重重抵在冰冷的铁皮门上,终于卸下了所有伪装的紧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肺里还带着密道的霉味和雪茄的辛辣,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肋下的伤口,疼得我倒抽冷气,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胸前的纯金徽章上,晕开细小的湿痕。

手心的汗早已把紫檀木盒子浸得发潮,盒面的缠枝莲纹被汗液晕染后,纹路愈发清晰,却像无数根细针,扎得我手心疼。我低头看着这只沉甸甸的盒子,指尖抚过黄铜搭扣——里面是二十万美金和劳力士黑水鬼,是多少人挤破头想要的“好处”,可我攥着它,却比攥着块烧红的烙铁还难受。美金的粗糙质感隔着木盒隐隐传来,手表的金属凉意仿佛能穿透盒壁,这些“奖励”背后,是雷清荷的威胁,是户志的死,是无数被卷入黑暗的人的血泪,压得我心口发闷,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

我靠着门缓了半分钟,才慢慢直起身,从风衣内侧的暗袋里摸出那块桃木牌。巴掌大的木牌被体温焐得温热,荷花瓣的纹路被我揣得光滑细腻,指尖抚过花瓣的弧度,瞬间想起老周把它塞给我时的模样——那天在黑礁湾的鱼排上,他的手因为常年握枪而布满老茧,却小心翼翼地把木牌放在我手心,声音沙哑却坚定:“这是我娘去普陀山求的,保平安。你在里面多保重,我们等你回来。”木牌贴着心口,温热的触感顺着皮肤蔓延到四肢百骸,像老周的目光,始终落在我身后,给我撑着一口气。

右手摸索着腰间的对讲机,黑色机身还沾着户志的血渍,屏幕边缘的裂痕在宿舍昏黄的灯泡下像道狰狞的伤口。我按下通话键,指腹蹭过磨白的防滑胶带,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连尾音都有些发颤:“老周,是我。辛集兴也在总部,雷清荷让我们俩一起负责陆路运输。”

对讲机里先是两秒的沉默,只有电流“滋滋”的轻响,像春蚕在啃桑叶。接着,老周沉稳的声音传了过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好消息。你们俩从小一起长大,配合起来更默契,要趁机摸清雷清荷往佤邦、老挝的运输线路,尤其是他藏在磨憨口岸的中转站位置。”他顿了顿,语气陡然严肃起来,“但记住,千万不能暴露彼此的身份。雷清荷那只老狐狸,眼睛比鹰还尖,上次铁蛇就是因为和线人对视多了两秒,就被他怀疑,最后沉了江。你们俩哪怕在没人的地方,也得装得像普通‘兄弟’,不能有半分破绽,一点疏忽都可能让你们俩都没命。”

“我知道。”我应了一声,声音比刚才坚定了些。老周的提醒像盆冷水,浇灭了我心里的些许恍惚——这里是雷清荷的地盘,每一步都得踩着钢丝走,容不得半点儿女情长。我松开通话键,把对讲机顶在下巴上,看着宿舍里的陈设:一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铺着洗得发白的军绿色褥子;墙角堆着几个军火箱,上面落着薄薄的灰尘;桌子上放着个缺了口的搪瓷缸,里面还剩半杯冷掉的茶。这里没有唐人街的芒果香,没有老榕树茶馆的冻柠茶,只有火药味和挥之不去的危险。

走到窗边,推开积着灰尘的木窗,晚风带着橡胶林的青涩腥气灌了进来,吹乱了我的头发。远处的橡胶林在暮色中连成一片墨绿,像只蛰伏的巨兽,而雷朵集团的总部大楼就藏在巨兽的心脏里,亮着点点灯光,每一盏灯下都可能藏着阴谋和杀戮。我望着那片黑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是和辛集兴在虎穴里的小心翼翼,甜的是小时候一起爬树偷芒果的回忆,苦的是卧底生涯的步步惊心,辣的是雷清荷的狠戾威胁,咸的是刚才渗出的冷汗和伤口的血。

我和辛集兴,两个在唐人街的窄巷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发小,曾经一起发誓要抓遍所有坏人,如今却要穿着“亡命之徒”的外衣,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互相打掩护。我们既要记住雷清荷的运输细节,又要提防身边的保镖和监控,还要在每次对视时,用眼神传递“安全”或“危险”的暗号。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脚下是深渊,身边是刀刃,可我没有退路——为了老周的嘱托,为了杨杰的信任,为了户志没见过面的女儿安安,为了所有被雷清荷毁掉的家庭,也为了我和辛集兴能活着回到唐人街,吃上一口阿婆的芒果糯米饭。

晚风掀起我的风衣下摆,吹得墙角的军火箱“哐当”响了一声。我摸了摸心口的桃木牌,又看了看手里的紫檀木盒,突然抬手把盒子放在桌子上——里面的美金和手表再诱人,也比不上心里的那股信念。我转身走到床边,从床板下摸出个笔记本,借着昏黄的灯光,开始记录雷清荷刚才说的运输细节:老挝的货源地、磨憨口岸的接头人、伪装用的山竹货车……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用力,笔尖划破纸张,像在刻下复仇的誓言。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橡胶林里传来几声不知名鸟类的啼叫,却衬得宿舍更安静。我知道,今晚和辛集兴的仓库见面,还有更重要的信息要交换;下周的运输任务,更是深入虎穴的关键一步。但我不再像刚才那样慌乱,桃木牌的温热、老周的叮嘱、辛集兴的默契,像三道光,照亮了我脚下的路。哪怕前方布满荆棘,我也要一步步走下去,直到把雷清荷的罪证摆在阳光下,直到这片黑暗被彻底驱散。

晚上八点整,我推开仓库的铁皮门,“吱呀”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夜色里格外刺耳。我下意识地顿住脚步,右手摸向腰间的枪套——确认沙漠之鹰的保险栓是关闭状态,才敢迈脚进去。仓库里没有开灯,只有头顶的气窗透进一缕惨白的月光,勉强照亮堆得像山一样的军火箱。箱子上印着模糊的英文标识,边角磕得坑坑洼洼,有的还渗着点黑褐色的油渍,显然是长期装军火磨出来的。

空气里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火药味,混着陈年铁锈的腥气,还有点潮湿的霉味,钻进鼻腔里带着呛人的颗粒感,像在密道里呼吸时的滞涩。我眯着眼适应了片刻,才看见角落里靠着军火箱的辛集兴——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后背抵着个印着“tNt”字样的木箱,手里夹着根没点燃的万宝路,烟蒂被捏得变了形。听见动静,他猛地直起身,左手下意识摸向腰后的蝴蝶刀,看清是我后,才松了口气,赶紧把烟塞进裤兜,用鞋底碾了碾地面,像是怕留下烟味被人发现。

“你可算来了,我都等十分钟了。”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掩不住的紧张,指尖还在微微发颤,“刚才在雷清荷办公室,他盯着我们俩问发小的事时,我手心全是汗,生怕说错一个字——那老狐狸的眼睛太毒了,像能看透人心似的。”

我走到他身边,后背也靠在军火箱上,冰凉的铁皮透过风衣传来凉意,让我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我比你还慌,”我低声回应,指了指自己肋下的纱布,“他拍我肩膀时,刚好蹭到伤口,疼得我差点露馅。不过还好,咱们提前对过的‘偷芒果’的细节没出问题,他暂时信了。”

辛集兴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两瓶矿泉水,递了一瓶给我:“喝口水压压惊。对了,你肯定好奇我怎么突然进总部了吧?”他拧开自己的瓶盖,喝了一口,喉结动了动,“我托了疯狗的关系——上个月他在码头跟刀疤陈的人火拼,我帮他挡了一刀,欠我个人情。我跟他说‘想跟着雷先生混,我熟码头的航线,能帮着运货’,没想到他真跟雷清荷提了,更没想到雷清荷这么急着用人,当天就把我调进来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庆幸,又有点担忧:“本来计划下周再找机会进来,现在虽然提前了,风险大了点,但咱们俩在一起,互相打掩护,反而更安全——总比我一个人在码头瞎撞强。”说着,他从迷彩服内侧的暗袋里摸出一张纸条,纸是从烟盒上撕下来的,边缘毛糙,上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几道折痕,显然是被反复揣过。

“这是我最近在码头蹲点记的运输时间表。”他把纸条递给我,指尖蹭过我的手心,带着点凉,“每天凌晨三点,有艘挂着‘渔业运输’旗号的货轮靠岸,其实是装军火的;早上七点,会有三辆厢式货车从码头出发,分别往边境的三个方向走。上面标了每辆车的车牌号和司机的名字,都是雷清荷的亲信。”

我接过纸条,借着月光凑近看——字迹潦草却工整,每个时间点后面都画着小符号:三角代表货轮,圆圈代表货车,有的旁边还注着“带保镖”“需暗号”的小字。指尖抚过纸面上的铅笔印,能感受到下笔的力度,显然他记的时候格外认真。心里突然一暖,像喝了口热汤——这就是辛集兴,不管什么时候,都把任务放在心上,哪怕自己身处险境,也没忘收集证据。

“谢了,这东西太有用了。”我把纸条叠成小块,塞进风衣内侧的暗袋,紧贴着桃木牌的位置,“对了,雷清荷让我们下周负责老挝的运输,从磨憨口岸进来,说是他的核心线路,还提到要打点一个姓王的警官。咱们可以趁机跟着货车走一趟,摸清他的中转站和接头人,说不定能找到他和佤邦交易的账本。”

“好主意!”辛集兴眼睛亮了亮,往前凑了半步,声音里的紧张淡了些,多了几分兴奋,“我熟磨憨的地形,小时候跟着我爸去那边拉过水果,知道几条隐蔽的小路,万一遇到检查,能绕过去。”他说着,突然伸出右手,紧紧抓住我的手腕——他的手掌布满老茧,是常年练格斗、搬货物磨出来的,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眼神却异常认真,像小时候我们约定“一起当警察”时那样坚定。

“袈沙,你得答应我,”他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异常清晰,“不管后面遇到什么事——哪怕被雷清荷怀疑,哪怕被抓,都不能暴露彼此的身份。小时候你为了我,敢抄砖头跟比你高一头的混混拼命;现在,我们也得撑到最后,一起活着走出这鬼地方,回唐人街找阿婆,吃她煮的芒果糯米饭——要淋双倍的椰浆,加一勺蜂蜜,跟小时候一样。”

我看着他眼底的光,那光里有发小的情谊,有对生的渴望,还有对任务的执着,鼻子突然一酸,却用力点了点头,反手抓住他的手:“我答应你。不仅要吃芒果糯米饭,还要去巷口的录像厅看老警匪片,去码头的小摊吃炒河粉,把这些年欠的都补回来。”

他笑了,嘴角扯出个大大的弧度,左脸的刀疤因为笑容显得柔和了些,不再像平时那样狰狞。这时,远处突然传来几声狗吠,隐约还夹杂着汽车的引擎声,我们俩同时收住笑,警惕地看向仓库门口。辛集兴松开我的手,摸向腰后的蝴蝶刀,我则握紧了腰间的枪,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在这虎穴里,哪怕是片刻的放松,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该走了,再待下去容易被怀疑。”辛集兴压低声音说,指了指仓库的后门,“从那边走,通往后山的橡胶林,安全点。下周运输的事,我们再找机会碰。”我点了点头,看着他猫着腰钻进后门的阴影里,很快就没了身影。

仓库里又恢复了寂静,只有月光透过气窗洒在军火箱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摸了摸怀里的纸条和桃木牌,又看了看肋下渗着血的纱布,深吸一口气——前路依旧凶险,但有辛集兴这个发小并肩作战,我不再孤单。我转身走向另一个出口,脚步比来时更坚定,因为我知道,唐人街的芒果糯米饭在等着我们,光明也在等着我们。

我的眼眶猛地一热,水汽瞬间模糊了视线,我用力点头,喉结在喉咙里滚动了两下,却没挤出一个字——有些承诺不必宣之于口,就像小时候在唐人街躲阿婆的竹竿时,他拽着我跑的那只手,重逾千斤的信任,都藏在沉默里。

仓库的铁皮门在身后“哐当”一声合上,惊飞了树梢栖息的夜鸟,翅膀扑棱的“簌簌”声在墨色的夜色里荡开,又很快被橡胶林的寂静吞没。银灰色的月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橡树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撒了一地的碎玻璃,泛着冷幽幽的光。我和辛集兴并肩走着,肩膀偶尔轻轻碰撞,军靴踩在积着腐叶的小路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却始终没有一句交谈。

我们太熟悉这样的沉默了——小时候一起蹲在巷口的录像厅外蹭看警匪片,一起分抽一根皱巴巴的万宝路,一起在暴雨里躲进破庙里避雨,从来不用多说话。一个脚步的轻重、一次肩膀的触碰、甚至呼吸的节奏,就知道对方在警惕着什么,在期盼着什么。他的迷彩服袖口沾着点军火箱上的铁锈,我的风衣下摆还挂着仓库里的蛛丝碎屑,我们像两棵在黑暗里互相依靠的树,根在地下紧紧缠在一起。

回到宿舍时,我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得发黏。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霉味混着淡淡的火药味扑面而来,我反手扣上挂锁,脱力似的坐在木板床上,床板“吱呀”一声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缓了半分钟,我才躺下身,后脑勺枕着叠好的军大衣——那是老周去年托人带给我的,硬邦邦的棉絮里还藏着点阳光晒过的余温,像他在电话里说的“别怕,我盯着呢”。

右手下意识伸进风衣内侧的暗袋,摸出辛集兴给的那张烟盒纸条。纸边被体温焐得发潮,边缘起了毛,铅笔写的运输时间表在月光下依旧清晰:“凌晨3:00 货轮‘渔运37号’靠岸”“7:15 货车闽d· 往磨憨”,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三角符号,是我们小时候约定的“危险”标记。指尖抚过那些潦草的字迹,能感受到他写的时候笔尖的力度,仿佛能看见他在码头的阴影里,借着打火机的微光匆匆记录的模样。

左手又探进怀里,掏出那本牛皮封面的账本。封皮被仓库爆炸的热浪燎得发脆,边缘已经卷起,蹭过掌心时,留下一道细如发丝的灼痒。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代号映入眼帘——那是雷清荷走私军火的铁证,每一行都浸着黑礁湾的血、龙圩坝的泪,还有户志最后拽着我躲子弹时,掌心的温度。这两张薄薄的纸,一张牵着码头的运输命脉,一张锁着雷清荷的罪恶核心,沉甸甸地压在我胸口,却让我心里涌起一股滚烫的斗志,像被点燃的引线,烧得浑身发热。

雷清荷的信任从来不是什么恩赐,是裹着糖衣的毒药。那只紫檀木盒子里的美金和劳力士,是他用来拴住我们的枷锁;“负责核心运输”的任命,是他试探我们的诱饵。可他算错了,我和辛集兴不是贪财的亡命之徒,我们是藏在他眼皮底下的猎手——要借着他给的“信任”当掩护,一点点摸清他的运输网络,把码头的货轮、边境的关卡、佤邦的接头人,一一记在心里,最后连锅端掉他的巢穴。

窗外的月光顺着木窗的缝隙钻进来,在地板上画了一道细长的光带,其中一缕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的,却驱散了心底最后一丝胆怯。我想起老周在对讲机里沉稳的声音,想起辛集兴抓着我手腕时坚定的眼神,想起唐人街阿婆在电话里说“芒果都给你们留好了,熟得透透的”,甚至想起户志军表后盖里那个笑出月牙眼的小女孩——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明天一早要去领货车钥匙,要和辛集兴对接老挝运输的细节,要应付雷清荷派来“协助”的眼线,又是一场硬仗。可我不再像刚潜入时那样惶惶不安,闭上眼睛,辛集兴递纸条时的眼神、老周塞桃木牌时的温度、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都在脑子里闪着光。我攥紧了手里的纸条和账本,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回到唐人街,坐在阿婆的小摊前,淋着双倍椰浆的芒果糯米饭,一定比小时候偷的青芒果,甜上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