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更多秉持类似理念的资本找上门来。他们不再高高在上地审视,而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探讨如何将“江工模式”的核心——尊重创作、结果导向、长期主义——融入到更广泛的文娱产业投资中。
一种新的资本与创作者的合作模式开始形成:
· “耐心资本”入场: 资本方愿意给予项目更长的孵化期和回报周期,关注Ip的长期培育和用户心智的占领,而非短期流量收割。
· “创作者主权”强化: 在合作中,创作团队拥有绝对的内容主导权,资本方提供资金、资源和战略建议,但不越界干涉创作细节。
· “价值投资”取代“流量投资”: 评估项目的标准,从看数据、看流量明星,转向看剧本质量、看团队专业度、看内容创新性和社会价值。
· “生态共建”成为目标: 资本与工作室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含内容制作、Ip衍生、线下体验、品牌联动的健康商业生态,追求多元化的、可持续的收益模式。
“江工工作室”与其中一家理念最契合的基金达成了首个战略合作,该基金不仅提供了资金,还引入了其在科技、消费领域的资源,助力“咸鱼优品”的快速发展,并共同策划了一个基于《职场求生记》Ip的沉浸式话剧项目。
这种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内容团队发现,当他们拿着扎实的剧本和清晰的创作理念去寻找投资时,开始有“耐心资本”愿意认真倾听,并给予他们曾经不敢想象的创作自由。
一家刚获得此类投资的动画工作室主创感慨:“以前见投资人,他们只问‘有没有顶流?’、‘预计播放量多少?’。现在,他们会问‘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么?’、‘你的团队优势在哪里?’。感觉整个行业的风气,真的在变。”
资本的新合作模式,如同为“江工模式”这棵已然茁壮的树木,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和更广阔的生长空间。它不再是悬在创作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变成了助推器,帮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理想的团队,飞得更高、更稳。
江城对于工作室引入战略资本,态度依旧淡然。他在批准合作文件后,只对林婉说了一句:“钱够用就行,别让他们的人总来开会就行。”
对他而言,资本只是工具,是为了让“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个核心理念能更顺畅地运转。只要不打扰他的清静,不扭曲创作的初衷,谁来投资,并不重要。
他更关心的,是手中那块紫光檀,如何才能雕出那只打盹的猫,在阳光下最完美的光影效果。
系统的沉默,映衬着外界资本世界的喧嚣与变革。而江城,依然是那个在自家院子里,安静打磨着手艺的“江工”。只是这一次,他的身后,汇聚了更多认可其理念、并愿意与之同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