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封面临时换人的风波尚未平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其涟漪开始波及到更广泛的高端奢侈品(高奢)领域。那些原本对江城兴趣浓厚、正处于不同洽谈阶段的品牌方们,如同听到了风声的羚羊,纷纷竖起耳朵,放缓了脚步,变得迟疑和观望起来。
林婉和苏曼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之前几乎每天都有进展的邮件往来和视频会议,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品牌方代表的回复从之前的24小时内必回,变成了“需要与总部进一步沟通”、“正在重新评估项目优先级”,甚至出现了已读不回的情况。
一家历史悠久、以定制西装闻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原本已与苏曼就江城担任其大中华区品牌形象大使的事宜达成了初步共识,只待最后的合约细节敲定。然而,对方亚太区负责人突然亲自致电苏曼,语气依旧客气,但内容却充满了试探:
“苏总,我们非常欣赏江城先生的才华和独特气质。不过,近期我们注意到网络上的一些……讨论,关于江城先生过于‘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以及其工作室倡导的‘反内卷’理念。董事会有些成员担心,这是否会与我们品牌百年传承的‘精英感’、‘距离感’核心价值产生冲突?毕竟,我们的客户群体,更习惯于传统意义上的‘顶级’形象。”
这番话虽然委婉,但意思很明确:他们开始怀疑,江城那种“懒散”、“真实”甚至带点“沙雕”的公众形象,是否会拉低他们精心营造了几个世纪的高冷格调。
几乎同时,另一家法国顶级护肤品牌也传来了类似的消息。他们原本看中江城皮肤状态好、气质干净,且拥有大量女性粉丝,是理想的代言人选。但现在,他们的市场总监在视频会议中,小心翼翼地提出了新的“顾虑”:
“我们注意到江城先生很少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精致的生活方式,反而经常被拍到在菜市场、或者穿着非常随意的居家服。我们当然尊重个人选择,但作为奢侈护肤品牌,我们更希望代言人能传递出一种……嗯,更具仪式感、更追求极致完美的生活态度。江城先生的‘舒适至上’哲学,是否与我们‘臻于至善’的品牌理念存在微妙的不协调?”
这些来自不同高奢品牌的“犹豫”,核心症结都指向了一点:江城的“真实”与“反内卷”,与他们所追求的“梦幻”与“卓越”之间,出现了一道认知上的鸿沟。
“联盟”的打压只是外因,真正让这些品牌迟疑的,是江城自身形象与传统高奢代言模板的格格不入。
林婉将收集到的情况汇总,向江城汇报时,语气难免带着一丝 frtration(挫败感):“老板,现在的情况是,他们既垂涎您的流量和正面形象,又害怕您的‘接地气’会稀释他们的品牌价值。觉得您不够‘端着’,不够‘遥远’。”
江城正对着一排不同目数的砂纸,仔细打磨着一个刚刚上好第一遍大漆、等待阴干的漆器小碗胚。闻言,他头也没抬,只是轻轻吹去打磨产生的细微粉尘,随口问道:“那他们是希望我每天穿着高定西装去菜市场买菜,还是希望我假装自己从来不吃饭、只喝露水?”
林婉被他的话噎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笑了:“他们大概是希望您能维持一种……既亲民又不失格调,既真实又符合他们想象的那种‘完美平衡’吧。”
“假的终究是假的。”江城放下砂纸,将小碗胚举到灯下,观察着漆面的平整度,“为了个代言,天天演着过日子,累不累?他们觉得不合适,那就算了。”
他的态度,依旧是一以贯之的“不勉强,不解释”。
就在这时,苏曼拿着一份新的合作邀约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奇异的笑容:“老板,林婉,有个……不太一样的合作找上门。是‘竹语’,一个主打东方哲学、天然材质的国产香氛品牌。”
林婉接过提案翻看。“竹语”这个品牌她听说过,走的是高端路线,但并非国际大牌,以其极简的设计、空灵的香气和对可持续环保理念的坚持,在小众圈子里口碑极高。他们的代言人一向是些气质沉静的艺术家或学者,从未找过流量艺人。
提案写得很有诚意,并未将江城视为单纯的流量载体,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与品牌精神的契合点:“江城先生于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于名利场中坚守本真节奏,其‘懒散’表象下的通透与智慧,与‘竹语’所倡导的‘静观自在,返璞归真’核心理念高度同频。我们期待的合作,并非简单的形象授权,而是一次关于东方生活美学的深度对话与共同探索。”
江城听完苏曼的简述,终于将目光从漆器上移开,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这个听起来有点意思。比那些担心我拉低格调的品牌,脑子清楚点。”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选择,几天后,之前那两个犹豫不决的高奢品牌,先后发来了正式通知,以“现阶段品牌战略调整”为由,终止了与“江工工作室”的代言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