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影视剧的特别客串(2 / 2)

“你看这酒,急火催之则味涩,慢火温之则香醇。世事亦然,有时候,停一停,等一等,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那语气平淡如水,却带着一种抚平焦躁的奇异力量。与他平时那副怕麻烦的懒散样子判若两人,却又奇异地和谐,仿佛他本就是这竹林的一部分,是这自然道法本身的化身。

“咔!”张导激动地喊了一声,快步走过来,用力拍了拍江城的肩膀,“好!太好了!江城,你这段即兴加得妙啊!就是这个味道!举重若轻,道法自然!你这哪是客串,你这就是那位高人本人!”

男主也由衷赞叹:“江老师,跟您对戏太舒服了,一下子就把我带入情境了。”

江城只是笑了笑,接过林婉递过来的保温杯:“导演过奖了。就是觉得,那样说比较符合当时的气氛。”

一天的拍摄顺利结束,江城带着他的小马扎和保温杯,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剧组。

随后在《她城》和《新龙门客栈》的客串,也大抵如此。在丽江古城的客栈露台上,他扮演的过客,在夕阳中对女主角说出“心安处,便是吾乡”时,眼神里的辽阔与释然,让监视器后的导演和对手戏演员都红了眼眶。在荒漠孤烟的决战地,他扮演的吹笛人,一袭白衣,孑然独立,笛声苍凉孤绝,虽未出一招一式,却以音律搅动战场气氛,成为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

每一次客串,他都精准地抓住了角色的灵魂,用最少的戏份,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而且,他总能找到最舒服、最省力的方式完成表演,无论是自带符合人设的小马扎,还是与导演沟通调整更自然的台词。

当这几部作品在后期制作阶段,有意无意地流出一些“江城客串”的剧照或片场花絮时,毫无例外地都登上了热搜,引发了观众对剧集的巨大期待。

“我的天!江城这造型!这气质!直接戳我心巴上了!”

“他真的好适合这种超然物外的角色啊!”

“为了江城的五分钟客串,我决定追这部剧了!”

“这就是影帝的含金量吗?戏份不多,却存在感拉满!”

“江城:我只是来客串一下。观众:不!你是来定调的!”

业内也再次见识到了江城这种“特别客串”模式的威力。他用极低的个人时间成本,换取了极高的艺术呈现和话题价值,同时还能保持自身的神秘感和逼格。这种模式,几乎无法复制,因为它建立在江城本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毋庸置疑的演技实力之上。

系统依旧安静,但江城感觉,这种偶尔出去“玩”一下,体验不同人生片段,还能顺便帮朋友(导演们)个忙的工作方式,似乎也不错。

至少,比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要有趣那么一点点。

而观众们则开始热衷于在各种新剧的预告片和演员表里“找江城”,“江城客串了吗?”成了新的追剧乐趣。他的每一次“惊鸿一瞥”,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彩蛋,等待着被发掘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