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49章 婚礼盛况:同心济世,长安共庆

第149章 婚礼盛况:同心济世,长安共庆(2 / 2)

秦怀玉则递上一份贺礼 —— 一把精致的铜制农具模型:“这是我从江南带来的‘逸品犁’模型,祝你们以后的日子像这农具一样,脚踏实地,为百姓耕耘出更好的生活。”

婚礼仪式在辰时准时开始。魏徵站在院中高台上,手持主婚文书,声音洪亮地说道:“今日,户部侍郎李逸与苏瑶姑娘喜结连理。李逸自入仕以来,盐铁改革稳定民生,海上贸易充实国库,街道拓宽便利百姓;苏瑶姑娘辅佐李逸,创办女红坊,推广女子技艺,惠及万千女子。二人皆以‘务实利民’为初心,今日成婚,不仅是个人之喜,更是大唐百姓之喜!朕(代传圣意)特赐‘同心济世’匾额,祝二人同心同德,共促大唐繁荣!”

魏徵话音刚落,院内院外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纷纷叫好,有的甚至激动地流下眼泪 —— 他们知道,李逸与苏瑶的结合,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民生工程落地,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是交换信物的环节。李逸从怀中取出一面同心镜,镜面刻着 “同心永结”,正是之前逸品轩婚庆系列的样品;苏瑶则取出一把小巧的玉尺,正是太宗赐给李逸的 “国器” 玉尺的缩小版(苏瑶特意让工匠制作的)。

“瑶儿,这面同心镜,象征我们永远同心,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都一起面对。” 李逸将同心镜递给苏瑶,语气坚定。

苏瑶接过同心镜,将玉尺递给李逸:“逸哥哥,这把玉尺,是我仿照陛下赐你的‘国器’做的,希望你永远记得‘丈量民生,不失分毫’的嘱托,我们一起为百姓办事,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两人交换信物后,院内的喜宴正式开始。喜宴的菜品充满了 “民生特色”:有江南的水稻做成的 “五谷饭”,有逸品酒庄的葡萄佳酿,有江南芒果做成的 “芒果糕”,还有西域商路运来的香料烹制的 “香料鸡”—— 每一道菜都与他们推动的改革相关,既是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喜宴不分权贵与平民:魏徵、程处默等官员坐在主桌,与李逸、苏瑶共饮;张掌柜、王大娘等百姓坐在院内的圆桌,与逸品学院的学子、“逸品号” 的船员一起用餐。程处默端着酒杯走到百姓桌前,与张掌柜碰杯:“张掌柜,之前李兄推动街道拓宽,没少麻烦你,我敬你一杯!”

张掌柜连忙起身,受宠若惊地说:“程将军客气了!李大人是为百姓办事,我们支持是应该的!祝李大人和苏姑娘新婚快乐!”

席间,逸品学院的学子们还表演了节目:商科的学子朗诵了《民生赋》,农科的学子演唱了《江南丰收曲》,工科的学子展示了改良的小型织布机模型,医科的学子为百姓免费测量身体 —— 整个喜宴热闹非凡,既有权贵的祝福,又有平民的欢笑,真正实现了 “平民与权贵共庆”。

午后,婚礼进入尾声。李逸与苏瑶并肩站在逸品轩的二楼,看着院内院外仍在欢庆的百姓,心中满是欣慰。苏瑶轻声说:“逸哥哥,你看,这么多百姓来为我们祝贺,我们以后更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负他们。”

李逸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长安城 —— 街道上的百姓仍在讨论着这场婚礼,空中偶尔还能看到 “逸品号” 放的烟花,整个长安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瑶儿,我们的婚礼,是长安百姓给我们的‘民生答卷’。未来,我们要继续拓宽更多的‘路’—— 不仅是街道,还有民生改革的路、海上贸易的路、人才培养的路,让大唐的每一个百姓,都能走在幸福的路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逸品轩的 “同心济世” 匾额上,为这场盛大的婚礼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百姓们渐渐散去,却仍在街头巷尾讨论着 “今天的婚礼真热闹”“李大人和苏姑娘真是好人”,孩子们则拿着烟花的残骸,兴奋地向小伙伴炫耀。

这场婚礼,没有皇家婚礼的奢华排场,却有着最真挚的百姓祝福;没有世家婚礼的门第之见,却有着权贵与平民的平等共庆。它成了长安史上最特别的婚礼,不仅记录了李逸与苏瑶的爱情,更见证了 “务实利民” 理念的深入人心 —— 正如唐太宗亲题的 “同心济世”,李逸与苏瑶的结合,不仅是个人的同心,更是与百姓的同心,与大唐繁荣的同心。

夜色渐深,长安的灯笼再次亮起,照亮了宽敞的街道,也照亮了李逸与苏瑶未来的路。他们知道,这场婚礼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 未来,他们将以夫妻之名,继续携手,为大唐的民生与繁荣,书写更多温暖而坚定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