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正月初二,天刚蒙蒙亮,街头的灯笼还未熄灭,空气中已飘满了喜庆的气息。从苏瑶居住的城南小院到逸品轩的街道两旁,百姓们早已自发聚集,有的搬来小板凳坐在路边,有的踮着脚趴在院墙头上,孩子们手里攥着逸品轩的喜糖,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今天李大人和苏姑娘的婚礼”—— 这场被长安百姓盼了半年的婚事,终于在新年伊始拉开帷幕,成了开年最热闹的盛事。
苏瑶的小院里,烛火通明。柳大娘与逸品女红坊的绣娘们围着苏瑶,正为她做最后的梳妆。苏瑶身着那件正红的流云锦嫁衣,金线绣的并蒂莲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裙摆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宛如碧波中的红莲。柳大娘拿起一支镶嵌着珍珠的发簪,小心翼翼地插在苏瑶的发髻上,笑着说:“苏姑娘,这发簪是我们女红坊的姐妹们一起做的,上面的‘同心结’纹样,祝你们永远同心同德,白头偕老。”
苏瑶对着铜镜,看着镜中身着嫁衣的自己,脸颊微红,眼中满是幸福。她轻轻抚摸着嫁衣上的并蒂莲,想起半年前与李逸一起设计嫁衣纹样的场景 —— 李逸说 “并蒂莲象征同根同心,就像我们一起为百姓做事,永远不分开”,如今,这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姑娘,李大人的迎亲队伍快到了!” 侍女小桃快步跑进房间,语气中满是激动。苏瑶闻言,心跳不由得加快,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铜镜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 —— 她知道,从今天起,她将与李逸携手,不仅是夫妻,更是并肩推动民生改革的伙伴。
此时的街头,一阵欢快的鼓乐声由远及近。李逸身着深红色的三品官袍,腰束玉带,胸前别着一朵大红绸花,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走在迎亲队伍最前方。他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不时向路边的百姓挥手致意。迎亲队伍足足有百米长:前面是吹唢呐、敲锣鼓的乐师,中间是抬着嫁妆的随从(嫁妆多是逸品学院的教材、市舶司的贸易报表,还有苏瑶亲手绣的 “民生图”,没有金银珠宝,却满是两人的初心),后面是逸品轩的员工组成的 “喜糖方阵”,每隔几步便向百姓分发喜糖,引得孩子们欢呼着追在队伍后面。
“李大人好!”“苏姑娘一定很漂亮!” 路边的百姓纷纷挥手,有的还自发撒起了五谷杂粮,寓意 “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卖糕点的王大娘从摊位上拿起一碟刚做好的桂花糕,递到李逸面前:“李大人,尝尝我的桂花糕,祝你们甜甜蜜蜜!”
李逸翻身下马,接过桂花糕,笑着道谢:“多谢王大娘,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 他掰下一块放进嘴里,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 满是温暖与幸福。
迎亲队伍行至广济路时,百姓的欢呼声达到了顶峰。这条半个月前刚拓宽的街道,如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家看着宽敞的路面上整齐的迎亲队伍,纷纷感叹:“多亏了李大人拓宽街道,不然这么长的队伍,早就堵在路上了!”“李大人和苏姑娘都是为百姓办事的好人,他们的婚礼就该这么热闹!”
队伍行至苏瑶的小院门前,李逸下马,手持一把红绸花,快步走进院内。苏瑶正站在廊下等候,看到李逸,眼中满是笑意。李逸走到她面前,轻声说:“瑶儿,我来接你了。” 苏瑶点点头,伸出手,李逸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并肩走出小院,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坐上了装饰着红绸与鲜花的马车。
迎亲队伍朝着逸品轩的方向返回,途中,突然传来一阵 “砰砰” 的巨响 —— 只见远处的泉州港方向,升起了一朵朵绚烂的烟花,有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像漫天的星雨,最令人惊叹的是,有几簇烟花在空中组成了 “同心”“民生” 的字样,照亮了半边天空。
“是‘逸品号’的烟花!” 有人高声喊道。百姓们纷纷抬头,看着空中的烟花,脸上满是惊喜。原来,“逸品号” 的船队得知李逸与苏瑶今日成婚,特意从泉州港运来改良的烟花(将火药与颜料结合,制成观赏性烟花),在婚礼当天鸣炮助兴,既表祝贺,也向长安百姓展示 “逸品号” 的实力。
李逸与苏瑶坐在马车内,透过车窗看着空中的烟花,心中满是感动。苏瑶轻声说:“逸哥哥,你看,连‘逸品号’的兄弟们都来为我们祝贺了。” 李逸握紧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婚礼不仅是个人的喜事,更是所有为民生努力的人的共同喜悦。”
半个时辰后,迎亲队伍抵达逸品轩。逸品轩早已布置得焕然一新:门前悬挂着唐太宗亲题的 “同心济世” 匾额,两侧的柱子上贴着 “为民办事结同心,务实利民共此生” 的对联,院内的空地上摆着数十张圆桌,桌上整齐摆放着同心镜、喜糖与逸品酒庄的葡萄佳酿,既有皇家的庄重,又有民生的温度。
太宗派来的主婚人魏徵早已等候在院内。魏徵身着紫色官袍,手持主婚文书,看到李逸与苏瑶走来,笑着迎上前:“李侍郎,苏姑娘,陛下特意让我转告你们,祝你们新婚快乐,未来继续携手为民,不负初心。”
李逸与苏瑶躬身行礼:“谢陛下恩典,谢魏大人。”
程处默、秦怀玉等李逸的好友也纷纷上前祝贺。程处默拍着李逸的肩膀,大笑着说:“李兄,你可算娶到苏姑娘了!以后咱们不仅是同僚,更是亲家(程处默的女儿与李逸的侄子定了娃娃亲),还要一起支持你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