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郑芝龙降明(1 / 2)

浙江沿海,一支规模空前的舰队正劈波斩浪,全力向南行驶。

这支舰队堪称大明此刻海上的全部家当:四艘巍峨如山的风帆战列舰作为核心,近二十艘经过修复、勉强可用的三桅战船(部分缴获自郑芝豹)作为中坚,再加上上百艘大福船、海沧船等各式舰船填充阵型,浩浩荡荡,旌旗蔽空。

为了凑出这支“门面”舰队,朱由崧几乎抽干了大明北方和朝鲜所有超过300吨的中大型战船,使得从天津到仁川的广阔海域,此刻连一艘像样的大船都难觅踪影。

站在旗舰“定远号”的舰桥上,迎着猎猎海风,年轻的水师统领朱成功望着眼前这支他名义上统帅的庞大舰队,脸上却不见太多喜色,反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

他犹豫片刻,还是向身旁的朱由崧开口道:

“陛下,我们当真要直驱福州,与郑芝龙的水师进行决战吗?”他的声音缺乏底气,显然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信心不足。

朱由崧目光依旧注视着前方海平面,淡淡反问:“怎么,你担心朕倾尽国力打造的这支水师,会败给郑家?”

朱成功连忙解释:“陛下明鉴!我军携大胜之威,士气正盛,自然不惧郑家水师。只是……海战变数极大,胜负往往系于一线。更何况……末将资历尚浅,初次统帅如此庞大的舰队,唯恐指挥失当,有负陛下重托,坏了朝廷平定东南的大计啊!”

一旁的国师宋献策也捻须沉吟道:“陛下,老臣亦有同感。我军若固守定海,凭借那四艘巨舰的威慑,郑家必不敢妄动,虚实难测。此刻全军出击,虽气势磅礴,能震慑敌胆,却也等于将我军底牌尽数展现。这……似乎不似陛下平日稳健用兵的风格。”

朱由崧闻言,缓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洞悉全局的从容微笑,他摇了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他走到海图前,手指划过浙江与福建的海岸线,耐心剖析:“诸位爱卿的想法,在数日前确为上策。但如今形势已变!李来亨的陆师已攻入福建,兵锋直指福州。若此时,我强大的水师仍缩在定海港内,不敢出港配合陆师进行水陆夹击……诸位试想,那郑芝龙会作何感想?”

他目光扫过朱成功和宋献策,自问自答:“他很快就会发现我们是在故弄玄虚玄虚,虚张声势!甚至之前的威慑策略将彻底失效,他反而会放手一搏,甚至可能主动寻求海上决战,消灭我们。”

众人闻言,细细思量,脸上纷纷露出恍然之色,连声道:“陛下圣明!深谋远虑,臣等不及!”

朱由崧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郑家水师虽遭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剩余舰船数量,尤其是熟悉海战的老兵数量,恐怕依旧远超我们。硬拼起来,胜负难料。”

他的语气陡然变得无比自信,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但是,朕今天要告诉你们的是——朕赌他郑芝龙,绝不敢押上他最后的家底,来跟朕做这场生死豪赌!”

“你们要明此时双方的态势。郑芝龙即便在海战中赌赢了,最多也不过是重新掌握一时海权,根本无法扭转他在陆地上节节败退、即将丢失福建老巢的败局!可一旦他赌输了,甚至只是在海战中遭受重创,对他而言,就意味着彻底失去谈判的资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会从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割据势力,瞬间变成丧家之犬!”

“所以,他不敢!他比我们更输不起!”朱由崧斩钉截铁地断言!

随即大手一挥,声如洪钟:“传令全军!满帆疾进,目标——福州!让郑芝龙好好看看,什么是天朝王师的赫赫声威!”

就当舰队即将抵达福州外海时,一艘欧式的盖伦帆船出现在了他们前方,桅杆顶部飘扬的橙白蓝三色旗,表明了这艘战船属于红毛藩(荷兰)。

很快一个小型的外交使团,就被带上了旗舰定远号。

“亲爱的大明皇帝陛下,尼德兰王国使者卡隆代表大员(台湾)总督麦尔向您发出最诚挚的祝福!”

“虽然您的舰队无比强大,但我相信陛下还是很需要尼德兰舰队的帮助,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海上的恶霸郑芝龙!”

荷兰人居然主动联合自己一起对付郑芝龙,这倒是出乎了朱由崧的意料。

他目光锐利,不断的扫视这个十多人的使团,让他觉得疑惑的是,谈判这种事情卡隆自己上船最多再带一个翻译或者两名士兵就行了,怎么整了这么多人上船,虽然这些人都被严格的搜身,确保他们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但这属实有些奇怪。

而且这些人似乎不是很懂礼数,居然在船上东张西望的。

突然一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他的注意!

“刘国轩,你怎么同红毛藩在一起?”一旁的朱成功质问道。

卡隆连忙解释:“陛下不要误会,这位刘先生是被荷兰船队从海上救起的。虽然他曾经替郑芝龙效力,不过现在是我们的商务买办兼翻译,尼德兰和郑芝龙势同水火,是绝对不会与他联合的。”

朱由崧知道卡隆说的的确是事实,郑芝龙不仅占据着东南沿海,还直接垄断了倭国同琉球的商贸。即便是荷兰船队,不向他交银子也休想进行正常的贸易。

荷兰人也曾经多次同郑家水师交手,但都被郑芝龙给揍的服服帖帖,最终只得屈服。

郑芝龙倒台的确是荷兰人最想看到的!

当然若是朝廷同郑家拼个两败俱伤,估计荷兰人做梦都能笑醒!

虽然荷兰人没有憋啥好屁,但也能利用一下!

“朕听闻荷兰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你们本次出兵助我大明不会是义务帮忙的吧,有何要求还是开门见山吧!”

见朱由崧主动提出,卡隆也不客气,说道:“我们帮助大明平定东南沿海的叛乱,只是希望能够取得对大明的贸易权,并希望陛下能够给到荷兰一个优惠的税率!”

“当然作为回报,荷兰也愿意给大明的商队以同样优惠的海关税!”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陛下能够在澎湖给荷兰商队一小块地方歇脚,我们可以像葡萄牙人在澳门那样每年交给大明一笔丰厚的租金!”

荷兰人提出的这种相互最惠国待遇看似十分公平,但实际上却是荷兰人占了大便宜。

因为此时大明根本就没有商队前往欧洲进行商贸,最多是到荷兰控制下的南洋采购一些木料香料。双方的贸易规模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朱由崧笑着说道:“你们要一小块地方歇脚,到底有多小,是不是像一张牛皮那么小?”

当初荷兰人在台湾登陆时,就是用一张牛皮诓骗当地土著。将一整张牛皮剪成了一个巨大的细条,以此圈走了一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