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施福献关(1 / 2)

定海城外那相对狭窄的水道,此刻成了郑家舰队最后的囚笼。

对于庞大的风帆战列舰而言,这里是发挥其侧舷火力的完美战场;而对于试图挣扎的郑家残存船只来说,这里却是无处可逃的绝地。

前有巨舰堵截,炮口森然;后有追兵迫近,旌旗招展。回头望去,来时路已被彻底封死。

曾经熟悉无比的定海水寨,如今城头却飘扬着刺眼的明军旗帜,岸防炮台沉默地指向海上,但瞄准的不再是敌人,而是他们这些曾经的“主人”。

郑芝豹站在伤痕累累的指挥船上,环顾四周。

身边仅存的战船如同受惊的鱼群,在巨舰的阴影下慌乱地打转,水手们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绝望,早已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他抬头望向那四艘如同海上堡垒般的风帆战列舰,它们巨大的身影几乎遮蔽了阳光,冰冷的炮口带着绝对的威压。任何抵抗,在这样毁天灭地的火力面前,都将是徒劳的,只会让这最后一点追随他的弟兄们化为齑粉。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彻底的失败感攫住了他。

挣扎、愤怒、不甘……种种情绪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带着海风咸涩与血锈味的叹息。

他缓缓闭上双眼,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他用尽全身力气,声音沙哑而疲惫,对身旁同样面如死灰的传令兵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升白旗吧。”

郑家的水手,见到旗舰上升起的白旗纷纷如蒙大赦,唯有刘国轩拒绝投降,直接投海而去。

郑芝豹很快被带到了定海城,见到朱由崧时,他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罪臣郑芝豹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刻一股悔意涌上心头!

其实原本郑芝豹就是主张两头下注的。

所以当初郑家才会将郑森留在京师做人质,换取大明朝廷暂时的信任。

只可惜大哥没有顶住南明小朝廷的诱惑......

“叔父别来无恙!”

郑芝豹一看,说话之人正是自己的好大侄!

“森儿,你怎么也在这里?”

朱成功说道:“本将早就已经同逆贼郑芝龙恩断义绝了,陛下特赐国姓,改名成功!”

“郑芝龙自持水师强大,长期割据东南,此时更是将朱由榔控制起来,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只可惜如今天兵将至,距离郑芝龙覆灭的日子已经不远,还望叔父能够劝其好自为之,给郑家留一条生路才好!”

郑芝豹有些不可思议,朱由崧居然要将自己放回去劝降?

“敢问陛下对家兄有何要求?”

朱由崧笑道:“只要郑芝龙交出朱由榔,同南明小朝廷划清界限,并将郑家的水师交由朱成功指挥;那么其依旧不失公侯之爵位,郑家积攒下来的财富也足够保郑家几世富贵了!”

郑芝豹再度伏地泣曰:“陛下隆恩,罪臣一定劝说家兄弃暗投明!”

望着郑芝豹远去的背影,朱成功眉宇间并未见太多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忧虑,他对朱由崧躬身道:

“陛下,此战虽重创郑家一支主力,但其根基犹在。臣那父亲……性格刚愎,掌控欲极强,绝不会因一时失利便轻易俯首。臣恐其困兽犹斗,还请陛下勿要对其归降抱太大期望。”

朱由崧闻言,并未直接回应,而是意味深长地反问了一句:“郑卿,你了解你的父亲吗?”

这一问,竟让朱成功一时语塞,愣在当场。

他的身世颇为特殊,母亲田川氏是倭国人,他六岁前一直随母居住于倭国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在海上站稳脚跟,才将他接回泉州安平。

然而,回归之后,郑芝龙却并未像培养其他子侄那般,让他接触家族的“海上事业”,反而是极力将他往传统的士大夫道路上培养——延请名师,攻读诗书,走科举正途。

朱成功也颇为争气,十四岁便考中秀才,成为南安县二十位享有官府津贴的‘廪膳生’之一,才华初显。

之后,郑芝龙更是耗费重金、动用关系,将他送入南京国子监深造,俨然是将其当作未来的朝廷栋梁来栽培。

朱由崧对郑芝龙的这番“良苦用心”看得十分透彻。

这像极了后世那些涉黑背景的家族,拼命将下一代送去读书、从政,力求“洗白”,为家族寻求一道护身符和更光明的转型之路。然而,这番安排落在年轻气盛的朱成功眼中,却难免被误解为父亲有意疏远自己,不让他接触家族核心权力与事业。

以他如今的年纪和心境,还难以完全体会那份深沉的、试图扭转家族命运的父爱。

朱成功脸上掠过一丝惭愧与迷茫,低声道:“陛下明鉴,父亲未曾让臣过多参与家族事务,一心盼臣科举入仕。臣对父亲的了解,或许流于表面。只盼他此番能审时度势,做出明智抉择。”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李岩一脸兴奋地快步走入,朗声禀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逆臣马士英,已被擒获!”

“哦?”朱由崧略显意外!

“这厮不是早早弃了绍兴、宁波,带着心腹南逃,欲投奔郑芝龙么!如何落网的?”

李岩笑道:“陛下,那马士英做贼心虚,恐被我大军追上,不敢随溃军走官道,只带了少量亲信遁入金华山区小道,企图绕行。岂料天网恢恢,他们在金华境内,遭遇了致仕阁老朱大典率领的乡勇团练伏击!朱阁老亲自将其拿下,现已押解至宁波大牢,听候陛下发落!”

朱由崧听罢,不禁摇头冷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当年马士英在凤阳巡抚任上,便是背刺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老上司朱大典,才得以爬上高位。如今,他竟兜兜转转,最终落在了退隐乡里的朱大典手中,这命运的讽刺,不可谓不深刻。

“此等祸国殃民、背主求荣之贼,无需再审。”

朱由崧语气冰冷:“直接押赴南京,凌迟处死,传首示众!以告慰南京殉难军民在天之灵!”

处理完马士英,朱由崧信步来到巨大的东南沙盘前。随着马士英势力的彻底覆灭,明军收复浙江全境已指日可待。加之李来亨部此前已攻占江西赣州,福建的郑芝龙集团,实际上已处于明军军北西北两面的战略包围之中。

朱由崧的目光锐利如刀,在沙盘上福建与台湾、两广之间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