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乡贤,洪都督的命令,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我李氏并非不愿为国分忧,只是这积年旧账,数目庞大,若依令缴纳,各家恐怕都要伤筋动骨啊。更何况,此例一开,日后朝廷(大明)若再有需索,我等将何以自处?”
席间顿时议论纷纷,众人脸上都露出忧虑之色。
一位姓金的乡绅小心翼翼地问道:“李公,若是不缴……那天朝兵马……”
李泓摆了摆手,故作镇定道:“不必过虑。天朝欲长治久安,终究要靠我等读书人、地方著姓来治理乡里,安抚百姓。洪都督是明白人,岂会行那竭泽而渔之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暂观其变,他必会派人来与我等协商,届时条件自然可以商量。”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瞒诸位,全州尹公、镇川杨公等都已决定暂不缴纳。我等已结成同盟,互相声援。诸位若是信得过我李氏,不妨再观望些时日。若洪承畴真敢用强,我八大姓联合起来,麾下庄客、人脉遍布数道,足以让他政令不出汉阳!”
在更为偏远的镇川,杨孝民的手段则更为激烈。他直接将周边依附杨氏、或有姻亲关系的十余家中小族长的代表召集到杨氏宗祠。
祠堂内,祖宗牌位森然林立,气氛庄重而压抑。杨孝民指着牌位,厉声道:
“列祖列宗在上!今有明臣洪承畴,欲夺我子孙基业,刮我乡民膏血!我杨氏世代居于兹土,岂能任人宰割?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在此向祖宗立誓,共同进退,抗缴此无理之税!”
他命人端上酒碗,率先划破手指,将血滴入酒中。
“我等在此立誓,十五日内,任何一家不得私自向官府缴纳分文!若有违背,共弃之,共讨之!若官府来问,便言年景不好,无力缴纳,或推说账目不清,需要时间核查!总之一字,拖!”
在他的威逼与鼓动下,这些与杨氏利益捆绑极深的小家族代表,纷纷歃血为盟,表示唯杨氏马首是瞻。
在尹、李、杨三家的积极串联下,一张无形的抵抗网络在朝鲜南部数道迅速铺开。
安东都护府衙内,气氛凝重。
锦衣卫指挥使李岩将一份密报呈上,语气冷峻:“洪督,情况已查明。全州尹氏、南原李氏、镇川杨氏三家,非但自身抗税,更是在地方上大肆串联,散布谣言,怂恿、裹挟其他士族观望拖延。陛下仁慈,免除了朝鲜百姓今年的赋税;洪督更是对这些士绅网开一面,准许其以三成偿还拖欠。可这些人贪得无厌,竟敢公然对抗朝廷天威!”
洪承畴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寒光渐盛。他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发出一声轻微的磕碰声,在寂静的大堂内显得格外清晰。
“哼!”
一声冰冷的嗤笑从他喉间溢出,“看来,是本督久未剿匪,有些人已经忘了‘洪疯子’的名号是怎么来的了。既然他们活腻了,本督便成全他们!”
他不再犹豫,立刻下达了一连串清晰而冷酷的命令!
早已准备就绪的明军精锐,如同蛰伏已久的猛虎,骤然出动。行动迅捷如电,根本不给三大家族任何反应或求饶的机会。
拂晓时分,明军破门而入。家主尹元衡还在睡梦之中,便被拖下床榻,当场斩首。
族中主要男丁,无论老幼,尽数被拘拿至市集,在无数惊恐的目光注视下,被集体处决。女眷没官为奴,百年积累的家财被抄掠一空,富丽堂皇的宅院被贴上封条,昔日煊赫的门第,一日之间烟消云散。
李泓试图凭借高墙和数百庄丁负隅顽抗。
然而在明军正规军的强攻面前,庄丁的抵抗如同螳臂当车。不到一个时辰,庄园被攻破,李泓及其子侄、核心党羽数十人,被就地处决,首级悬挂于城楼示众。参与抵抗的庄丁亦被血腥镇压,尸横遍地。
杨孝民年轻气盛,竟敢组织家丁冲击前来执行命令的明军小队。
此举彻底激怒了洪承畴。
他下令,杨氏一族,夷灭三族!不仅直系亲属,连姻亲、门生故吏中积极参与抗税者,亦受到牵连。镇川之地,一时间腥风血雨,杨氏及其关联势力被连根拔起,其惨状令人侧目。
三大家族被血洗的消息,伴随着那一串串悬挂在城头、驿站的血淋淋的人头,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朝鲜八道。
之前那些还在观望、甚至暗中窃喜的士绅大族,瞬间如坠冰窟,魂飞魄散。
他们这才惊恐地意识到,这位大明督师根本不是来和他们讨价还价的,他是来建立绝对秩序的!
再也没有人敢心存侥幸。
之前串联的“盟友”瞬间土崩瓦解,各地士绅纷纷以最快的速度,争先恐后地赶往官府,几乎是砸锅卖铁,将历年拖欠赋税足额奉上,唯恐慢了一步,那屠刀就会落到自己脖子上。
洪承畴借此机会,不仅彻底清理了积欠,更将大明朝廷的威严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朝鲜士绅的骨髓里。
他将从李氏王族、安东金氏以及新近抄没的三大家族手中获得的庞大田产,全部收归安东都护府所有。
随即颁布《廉租田令》,将这些土地以远低于市场地租的价格,长期租佃给无地或少地的朝鲜贫苦农民,租约受官府保护,严禁地主随意加租或夺佃。
此令一出,朝鲜底层欢声雷动!
无数在土地兼并中挣扎的农民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对大明的感激之情由衷而发。
洪承畴借此一举极大地缓解了朝鲜社会根深蒂固的土地矛盾,将最广大的农民阶层争取到了大明一边,人心迅速归附。
见朝鲜日趋稳定,民心可用!
洪承畴在已牢牢控制的朝鲜南部六道,公开招募青壮,编练朝鲜新军。
招募标准严格,待遇从优,装备由明军提供,并由经验丰富的明军军官担任各级教官,严格按照明军操典进行训练,同时灌输忠君(朱由崧)爱国(作为大明安东都护府子民)的思想。
在洪承畴的强力推动下,一支规模达三万人的朝鲜新军以惊人的速度被组建、训练起来。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打赏,追读,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