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在明末奉天靖难 > 第240章 盛京鸡犬不留

第240章 盛京鸡犬不留(2 / 2)

说罢,他挥了挥手:“来人!将布木布泰和福临带下去,好生看管,不得怠慢,更不得侮辱。稍后派遣得力人马,送往广宁行在,交由陛下亲自处置!”

布木布泰得知自己的命运将交由朱由崧裁决,心中稍定,但终究忍不住对这座她生活了多年的都城以及城中族人的命运感到一丝最后的牵挂。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向孙传庭问道:“孙督师,哀家敢问一句,贵军攻克盛京后,将如何对待这城中的百姓?”

孙传庭闻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语气如同辽东的寒流:“如何对待?陛下早有明旨:建虏若识时务,早早归降,或可保全性命;若负隅顽抗,则鸡犬不留,以儆效尤!即便这所谓的‘盛京’,亦可夷为平地,从世间抹去!”

这个冷酷至极的回答,如同最后的判决,瞬间抽干了布木布泰脸上最后一丝血色。她身体晃了晃,眼中彻底失去了所有光彩,只剩下无边的绝望和死寂。

她不再发一言,默默地、僵硬地牵着小皇帝福临的手,如同行尸走肉般被明军带离了大帐。

而孙传庭的话语,很快便化为了现实中最残酷的行动。

随着明军主力彻底涌入内城,战斗并未结束,反而进入了最血腥的巷战和清剿阶段。代善等人退守皇宫,依托宫墙做最后的抵抗。但更多的建州军民,则分散在燃烧的街道和房屋间,进行着绝望而疯狂的挣扎。

杀戮,无情的杀戮开始了。

尤其是孔有德麾下的汉军旗残部,他们被家破人亡的仇恨彻底吞噬,变成了最残忍的复仇使者。

他们熟悉城内的每一条小巷,怀着刻骨的恨意,逐屋逐户地清剿那些来不及逃入皇宫的建州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是女真面孔,尤其是建州本部,几乎无人能逃过他们的刀锋。

求饶声、哭喊声被疯狂的砍杀声淹没,鲜血染红了每一条街巷,尸体堵塞了排水沟渠。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鸡犬不留”的誓言,甚至更加酷烈。

明军虽然纪律相对严明,但孙传庭已经下令对于鞑子不必手下留情,不然对不起被他们屠戮的辽东以及关内百姓。

火铳手对着从窗口射箭的旗丁进行集火射击,长枪兵结阵推进,将零星的抵抗者刺成蜂窝。整个内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复仇的火焰和毁灭的欲望,在明军和汉军旗心中燃烧,与城中实际的烈火交相辉映。

最终,代善、阿达礼等爱新觉罗宗室和最后的死忠,被压缩到了最后的堡垒——皇宫之中。眼看突围无望,援军渺茫,宫墙即将被攻破,代善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自焚殉国。

他们点燃了宫殿中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精美的宫室楼阁。代善等人身着朝服,向着努尔哈赤皇陵叩拜后,毅然步入了火海之中,与其社稷宗庙一同化为灰烬。

冲天的大火从皇宫蔓延开来,几乎将整个内城核心区域付之一炬。木材的爆裂声、建筑物的倒塌声、以及少数被困者的凄厉惨叫声,构成了这座都城最后的挽歌。

孙传庭与李定国站在残破的宫墙之上,望着眼前这片仍在冒烟、遍布瓦砾与尸骸的废墟。冲天的火光已将天空映成一种不祥的暗红色,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

孙传庭长长地叹息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历史的苍凉与宿命感:“破虏伯,你看这眼前景象。回想起来,我大明辽东这数十年之祸乱,其开端,或许便是当年李成梁总兵攻破古勒寨时,那场误杀努尔哈赤父祖的杀戮。而今,一切似乎又终结于盛京城内这场更大规模的杀戮。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

李定国的眼神则更加冷硬锐利,他握紧刀柄,沉声道:“孙督师不必感慨。血债血偿,天经地义!我大明并非没有给过他们投降的机会。是他们自己执意顽抗到底,宁可将全城军民拖入死地,也不愿放下刀弓。如今落得这城破人亡、宗庙倾覆的下场,皆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

“轰!!!”

一声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巨响,突然从城东方向传来,震得脚下土地都微微颤动,远胜过火炮轰鸣。

一名斥候骑兵飞驰而来,脸上带着惊愕与难以置信的神情,滚鞍下马急报:“启禀破虏伯!孙督师!大事不好!是孔有德将军!他因未能亲手斩杀代善老贼,愤恨难平,竟令人用火药炸开了城东福陵的地宫入口!扬言要将努尔哈赤那老酋的尸骸拖出来鞭尸三百,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

“什么?混账东西!”

李定国闻言,瞬间勃然大怒:“孔有德他好大的胆子!竟敢擅自毁损敌酋陵寝!此乃有干天和、悖逆人伦之举!快!立刻传令让他停止行动!将他给本伯押过来!”

然而,一旁的孙传庭却抬手阻止了传令兵。他的目光深邃,远远望向福陵方向升起的烟尘,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他为官多年,深谙政治之道,瞬间便明白了孔有德此举的真正意图。

孙传庭看向李定国,意味深长地说道:“孔有德这是在自污啊。他这是要将‘火烧盛京’、‘毁损皇陵’这滔天的骂名和罪孽,一力扛到自己身上。如此一来,天下人乃至后世史笔,若要指责此番杀戮过甚、毁陵暴行,首要唾骂的便是他孔有德这个发泄私愤的叛将,而陛下和朝廷,乃至我与你,都能从中超脱出来,不至于沾染这层污名。他……这是在用自绝于天下的方式,来向陛下纳这份最后的‘投名状’,以求保全啊。”

李定国也是聪明人,经孙传庭一点拨,立刻恍然大悟。他脸上的怒容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对孔有德手段狠绝的惊心,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

最终,他摇了摇头,不再坚持,只是对那斥候挥了挥手:“罢了,如今阻止也已经来不及了,随他去吧。努尔哈赤作恶多端,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天意!”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打赏,追读,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