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起兵靖难(2 / 2)

朱由崧正要回应,突然一骑快马冲破校场防线。马上士兵滚鞍而下,跪地急报:“梁王殿下,洛阳急报,福王...福王殿下他薨了!”

“什么?”朱由崧一把夺过信件,手指颤抖地展开。纸上的字迹在他眼前模糊又清晰——父王接旨后当场气绝,幼弟朱由桦被迫袭爵......

朱由崧只觉天旋地转,踉跄后退两步。

陈新甲急忙扶住,却见这位向来沉稳的梁王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

“崇祯小儿!”

朱由崧突然暴喝,声音嘶哑如受伤的野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本王同你拼了!”

校场上霎时寂静。文武官员面面相觑,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不知所措。

唯有宋献策眼中精光一闪,突然跪地高呼:“崇祯无道,致天下大乱!流寇肆虐,建虏犯边,今又逼死福王殿下!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请梁王殿下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这一声如惊雷炸响。陈新甲最先反应过来,立刻单膝跪地:“臣恭请殿下奉天靖难!”

紧接着,校场上的将领、幕僚纷纷跪倒,声浪如潮:“臣等恭请殿下奉天靖难!”

在场的两万秦军将士也纷纷高喊:

“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巨大的呼喊声,犹如山呼海啸,使得西安的城墙都几乎为之颤抖!

朱由崧闭目深吸一口气。

这一刻他等了太久,只能说自己的父王死的太是时候了!

心中暗自发誓:父王放心,当初的“国本之争”你没能争赢,儿臣一定替您争回这个皇位!

“锵——”

长剑出鞘,寒光映日。朱由崧高举佩剑,声震四野:“陛下为奸人蒙蔽,王承恩逼死吾父,此仇不共戴天!本王决意起兵靖难!汪巡抚......”

他剑锋一转,直指站在角落的汪乔年:“还请阁下替本王草拟一份《靖难檄文》,昭告天下!“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射向这位前陕西巡抚。汪乔年脸色煞白,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本是被裹挟投靠,实非真心,而且早就被朱由崧给架空了,只是一个挂名的陕西巡抚!

若起草檄文,便意味着与朝廷彻底决裂,自己将成为梁逆一党;可若拒绝,恐怕当场就要血溅五步,人头被朱由崧直接用来祭旗......

“汪巡抚!”

宋献策阴恻恻地提醒:“殿下等你的回复呢。”

汪乔年喉结滚动,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替大明朝廷守节尽忠,双膝跪地:“下官......遵命。”

一日后,一篇文采斐然又杀气凛然的《靖难檄文》便出现在了朱由崧的案头,历数崇祯十大罪状,从宠信奸佞到残害宗亲,丧师失地,可谓字字诛心。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洛阳城素幡如雪。

朱由崧一身缟素,跪在福王灵前。身后是两万披麻戴孝的将士,白茫茫一片望不到尽头。

朱由崧重重叩首:“父王在上,儿臣今日以《靖难檄文》祭告天地,誓为父王讨回公道!”

他起身转向众将士,声音哽咽却坚定:

“昊天不吊,奸佞误国;社稷将倾,孤愤难平!”

“今有宵小之徒,蒙蔽圣听,蠹蚀朝纲,使天子蔽于谗慝,而苍生陷于水火。太祖创业维艰,夙夜忧勤,方得四海升平;岂料奸佞弄权,虎狼当道,竟致神器蒙尘......”

“孤,太祖血脉,本欲安守藩屏,拱卫帝室。然今日之势,豺狼塞路,忠良殄灭;天子受制于权奸,百姓倒悬于涂炭。若再缄默,岂非坐视山河破碎,宗庙倾覆?”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两万人齐声高喊:“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震得灵堂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朱由崧最后看了一眼父王的灵位,转身大步走出。

外面,黑压压的大军已列阵待发。一面面“梁”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上那个鲜红的“靖难”二字,仿佛用血书写而成。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打赏,追读,评论支持!ru2029

u2029感谢书友“白龙鱼服”、“费格莱大公”、“微雨书堂就是我”、“冠以荆棘”、“2022102115228549”、“为科学献身无所谓”、“花送谁都一样”、“志的阅读”的月票支持,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