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渡河北伐(1 / 2)

洛阳行辕内,巨大的沙盘几乎占满整个议事厅。朱由崧负手而立,目光在沙盘上逡巡。

那篇《靖难檄文》已在天下掀起惊涛骇浪,但热血过后,终究要面对冰冷的现实:以一藩七府之力对抗整个大明朝廷。

“殿下请看。”

宋献策手持竹鞭,点在沙盘西端:“从凤翔到归德,我军战线绵延一千七百里,形如长蛇。虽可借渭河、黄河水运之便,却极易被拦腰截断。”

竹鞭划过沙盘,停在南北方向:“真正的威胁在这里:陕西孙传庭、襄阳左良玉、山东周遇吉、凤阳朱大典,还有正在集结的杨文岳保定军。”

朱由崧凝视沙盘,忽然轻笑一声:“先生所言极是。但长蛇虽弱,若首尾相顾,亦可噬人。”

他拿起代表梁军的红色小旗:“本王决定‘西守东攻’!”

“孤任命顾君恩为军师将军,全权节制陕西军务。”

朱由崧将三面红旗插在凤翔、潼关、西安三地!

“顾长风率五千铁甲卫守凤翔,郭云龙领八千潼关卫镇守潼关,陈新甲三万建设军团驻渭北,顾君恩率两万秦军坐镇西安。”

“着陕西巡抚汪乔年,布政史刘振涛调集军粮物资全力配合!”

朱由崧满意地的说道:“陕西一线有正规军3万3千人,预备役3万人,务必将孙传庭的主力拖在陕西!”

然后话锋一转:“河南方向!”

朱由崧又取数面红旗,“刘体纯八千门马卫守归德,曹变蛟一万南阳卫守南阳,陈永福一万五千河南卫分别驻洛阳、开封。”

几人抱拳说道:“末将领命!”

河南巡抚王胤昌抚须赞叹:“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殿下如此部署,已立于不败之地。”

朱由崧没有接话,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叠信封:“蝙蝠卫……”

刘长生挺直了胸口说道:“属下在。”

“将这些书信同银两送往山东总兵周遇吉、凤阳总督朱大典处。一旦收到朝廷的军令,让他们按兵不动,或者虚张声势便可!”

朱由崧眼中闪过狡黠:“特别是洪承畴,务必让他明白:辽东若乱,建虏南下,于国于他,皆是大祸!”

朱由崧这才转向王胤昌等人:“只需守住洛阳、西安、开封、归德、南阳、凤翔这六座城池便可,其他城池必要的时候都可以放弃!”

沙盘前只剩李来亨、袁宗第二将未被点将。

二人目光灼灼,如出鞘利剑。

朱由崧突然拔剑出鞘,剑尖直指沙盘上的北京城:“李来亨、袁宗第!洛阳卫、神机卫随本王北伐,直捣京师,本王要一战定乾坤!”

“此战若胜,诸位皆是从龙功臣!”

厅内众将热血沸腾,齐声呐喊:“愿随梁王殿下赴汤蹈火!“

朱由崧收剑入鞘,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他知道,这场豪赌已经押上了全部筹码。

众人退下后,宋献策仍留在帐内,眉头紧锁。朱由崧见状,挥手示意左右退下,问道:“宋军师还有何顾虑?”

宋献策叹了口气:“殿下,洛阳卫同神机卫虽然久经战阵,战力强悍,但仅以不足两万人北伐,兵力也实在过于单薄了?”

朱由崧沉默片刻,苦笑道:“孙传庭的边军将主力牵制在陕西,河南又是四战之地,各处都要分兵防守,能抽调出这些人马已是极限。”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事,眼中精光一闪:“等等,本王竟忘了他们!”

朱由崧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偃师。

伊河两岸的平原铺展开巨大的麦毯,新苗在霜地里倔强地生长!奇的是那些曾经裸露着黄土的丘陵,如今也都种上了番薯。

这里产出的粮食不但可以养活数万军民,还有富余,偃师的粮仓已经堆满了足以过冬的粮食!

虽然陈新甲带走了三万“建设军团”前往关中,但偃师仍有三万余人,其中不乏张献忠旧部精锐!

铁矿深处,李定国正挥汗如雨地挖着矿石,灰头土脸,早已没了昔日的威风。

忽然,矿洞外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队亲兵举着火把涌入,为首的正是朱由崧。

李定国抬头,眯眼看向来人,神情复杂。

朱由崧也不废话,直接问道:“李定国,你是想继续在这儿挖矿,还是跟随本王直捣京师?”

“直捣京师?”李定国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梁王这是反了!

他心中震撼,但很快冷静下来。这些日子,他在偃师亲眼见证了朱由崧的治军之能,无论是屯田、练兵,还是军纪,都远胜张献忠的流寇作风。

更何况,他早已厌倦了挖矿的苦役。

只犹豫片刻,李定国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愿随梁王……造反!”

朱由崧大笑,伸手将他扶起:“孤这可不是造反,是奉天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