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祭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A班和F班意外地被分到共同负责一个大型互动展示项目——利用废旧材料搭建一个简易的“光影迷宫”。然而,在最终调试阶段,负责控制迷宫内灯光序列的简易编程系统出现了诡异的故障,灯光乱闪,程序陷入死循环,几个负责技术的同学折腾了半天也束手无策。
“完了完了,明天就要正式开放了!”班长急得团团转。
“要是搞不定,我们班可就丢大人了。”F班的同学也忧心忡忡。
江直树被请来帮忙。他检查了代码和硬件连接,很快指出了问题核心:一个底层驱动冲突和一段存在逻辑漏洞的循环代码。问题很棘手,需要同时修改硬件配置和重写部分核心代码,时间紧迫。
就在江直树凝神尝试修复时,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外围那个安静的身影——异明璟正抱着一摞装饰材料,看似准备离开,但他的视线却若有若无地落在出故障的主控板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
“异明璟,”江直树忽然开口,声音在嘈杂中显得清晰而平静,“你过来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诧异地投向异明璟。他身体一僵,站在原地没动。
“我需要一个人帮我看着电压表读数,在我修改代码的时候实时告诉我波动情况。”江直树给出了一个听起来合情合理,却又无法轻易拒绝的理由。他看向异明璟,眼神里没有试探,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信任,“你手稳,心细,适合做这个。”
异明璟骑虎难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无法再装作没听见或直接拒绝。他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慢慢走了过去,放下材料,接过了江直树递过来的万用表表笔。
江直树开始快速敲击键盘,同时下达简洁的指令:“现在,短路J7引脚和地线……好,放开。读数?”
异明璟的目光专注地落在仪表上:“3.28伏,稳定。”
“切断第三路输出……现在呢?”
“归零。有轻微反向脉冲,峰值约0.15伏。”
“正常。准备重写循环体,注意看核心电压是否跌出阈值。”
两人一问一答,语速飞快,用的全是旁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异明璟的回答精准、简洁,没有丝毫犹豫。他完全沉浸在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流程中,暂时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和伪装。他那双平时刻意黯淡的眼睛,此刻闪烁着锐利而专注的光芒,紧紧追随着江直树的每一个步骤和仪表的每一次跳动。
江直树一边操作,一边偶尔会说出自己的思路:“这里的冲突是因为中断优先级设置不合理……我打算用状态机模型替代这个循环,虽然代码量会增加,但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会更好……”
异明璟听着,偶尔会极轻地“嗯”一声,或者在他认为关键的地方,用更简短的词语补充:“缓存……可能溢出。” 或 “时序……需校准。”
他们之间几乎不需要眼神交流,仅凭语言和对技术问题的共同理解,就形成了高效的协作。在场的其他同学都看呆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异明璟,也从未见过江直树如此自然地与一个人进行如此深度的配合。
十几分钟后,江直树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主控板上的指示灯恢复了规律的闪烁,迷宫内的灯光也随之按照预设的序列柔和地亮起,问题解决了。
“成功了!”大家欢呼起来。
异明璟这才猛地从那种专注的状态中惊醒。他意识到自己刚才做了什么,瞬间,刚才那种专业自信的神采从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慌乱和想要隐藏的表情。他迅速放下表笔,后退一步,想要重新缩回阴影里。
“谢谢。”江直树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不是客套,而是带着一种真诚的欣赏和……了然的语气。
异明璟抬起头,撞上江直树的目光。这一次,江直树的眼神不再是探究或挑战,而是一种平静的、如同看到期待已久的答案终于揭晓般的确认。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然后便转身去应付其他同学的感谢和疑问。
但那个眼神,那句简单的“谢谢”,却像一道微光,穿透了异明璟层层设防的心壁。
·文化祭顺利结束后的当晚,异明璟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做值日。月光透过窗户,洒下清冷的光辉。他慢吞吞地擦着黑板,心里却反复回放着白天和江直树配合的那一幕。那种被人理解、被人需要(即使是技术上的)、以及智力碰撞带来的纯粹愉悦感,久久挥之不去。
“还没回去?”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