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砺剑休整:暗涌待发(2 / 2)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吴信泉率先发言,趁美军还没有完成部署,主动出击。

郑洞国却持不同意见:部队刚刚经历苦战,需要休整。仓促出战,恐怕难以取胜。

林文澜静静地听着各方意见,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良久,他站起身来说:我决定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但不是现在,而是在部队完成休整之后。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清川江以南的一片区域:这里地形复杂,适合打埋伏。我们要在这里给美军准备一个惊喜。

接下来的几天里,第13兵团和第39军开始了紧张的整训。林文澜特别重视夜战和近战训练,这是对抗美军火力优势的有效手段。

记住,我们要像影子一样接近敌人,像闪电一样发起攻击。林文澜亲自到每个训练场指导,美军的夜视装备有限,这是我们的机会。

在训练间隙,林文澜还组织各级指挥员研究美军的战术特点。他们发现,美军过分依赖火力支援,一旦失去炮火和空中掩护,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王铁柱在战术研讨会上提出建议,先用小股部队诱敌深入,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11月18日,部队休整初见成效。新补充的兵员开始熟悉战场环境,缴获的装备也陆续修复投入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战场回收和后方补给,弹药储备达到了基本作战需求。

这天下午,林文澜和吴信泉一起巡视前沿阵地。在清川江畔,他们发现了一处理想的设伏地点。

这里河道狭窄,两岸山势险要。吴信泉指着地形说,如果美军从这里渡江,我们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林文澜仔细观察着地形,突然问:如果我们是美军指挥官,会怎么选择渡河点?

这个问题让在场将领都陷入了思考。的确,如此明显的地形优势,美军不可能不注意。

所以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林文澜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在这个明显的设伏点只部署少量部队,主力则放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接下来的部署体现了林文澜的深谋远虑。他命令第39军主力隐蔽在清川江上游的一片密林中,而第13兵团则负责在正面牵制。同时,工兵部队在多个渡河点秘密布置水雷和障碍物。

11月20日,侦察兵报告美军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向清川江方向移动。与预期不同的是,这次美军出动了海军陆战队第1师,这是另一支美军王牌部队。

看来麦克阿瑟是铁了心要挽回面子。林文澜在作战会议上说,传令各部队,按第三号方案准备迎敌。

夜幕降临时,林文澜独自登上观察所。清川江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对岸美军营地的灯火星星点点。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不仅关系到朝鲜战场的局势,更关系到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司令员,所有部队都已进入预定位置。周志宏前来报告,战士们士气高昂,就等美军自投罗网了。

林文澜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对岸的敌军营地。明天,这片美丽的江河将会变成血与火的战场。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和平的早日到来,这一战必须打,而且必须要赢。

远处,美军的探照灯划破夜空,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