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华北平原的积雪初融。林文澜站在北平南苑机场的塔台上,俯瞰着下方整齐列队的钢铁雄师,看着几年前自己收复的北平城和现在的人民解放军。经过整编补充,他的部队现已拥有四个装甲团、六个机械化步兵师,成为解放军中装备最精良的战略突击力量。
司令员,中央军委急电。周志宏快步登上塔台,要求我部作为渡江战役的北突击集团,在安庆至芜湖段突破长江防线。
林文澜展开地图,目光落在蜿蜒的长江防线上:汤恩伯把江防重点放在南京上下游,安庆段相对薄弱。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看看我曾经的老部下能否抵挡住我现在的钢铁洪流。
他转身对等候命令的将领们说:此次渡江,装甲部队要发挥关键作用。命令工兵部队立即南下,搜集所有可用渡河器材。
二月十日,先遣工兵部队抵达安庆对岸。面对宽阔的长江,工兵团长王振华面露难色:司令员,江面宽达两公里,我们的架桥设备最多只能架设八百米浮桥。
林文澜沉思片刻:那就采用分段架设法。先在江心岛建立前进基地,再向对岸延伸。
就在工兵部队紧张准备时,对岸的国民党军也加强了防备。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显示,敌军在江岸修筑了大量钢筋混凝土工事,还部署了装甲巡逻艇。
必须摧毁他们的江防火力点。林文澜命令刚组建的炮兵集群,进行为期三天的火力准备。
二月十五日,解放军炮兵开始对南岸敌军阵地实施精确打击。美制155毫米榴弹炮展现出惊人威力,重要工事接连被摧毁。但敌军很快还以颜色,用舰炮进行反制。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林文澜在指挥部里踱步,必须想办法压制敌军江防舰队。
这时,装甲团长赵铁柱提出一个大胆建议:司令员,我们的坦克是否可以改装成自行火炮,在江北岸直接打击敌军舰艇?
林文澜眼睛一亮:立即试验!
工兵部队连夜改造了十辆坦克,加装了大口径迫击炮。二月二十日,这些坦克自行火炮首次投入战斗,成功击伤两艘敌军巡逻艇。
然而,渡江的最大难题仍未解决——如何让重型装备渡过长江。
司令员,我们在芜湖江段发现一个国军废弃的渡口。侦察兵报告,那里水深较浅,河床坚硬,适合架设重型浮桥。
林文澜亲自前往勘察。这个被称为老虎口的江段虽然水流湍急,但确实具备架设重型浮桥的条件。
就在这里突破!他下定决心。
三月一日,渡江战役总攻开始。林文澜命令部队在多个渡口实施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与此同时,工兵部队在老虎口秘密架设重型浮桥。
快!再快一点!工兵团长王振华亲自在江心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零星炮火,奋力拼接浮桥组件。
凌晨四时,第一条重型浮桥终于贯通。林文澜立即下令:装甲第一团,立即过江!
赵铁柱率领坦克部队隆隆驶上浮桥。由于载重过大,浮桥在激流中剧烈摇晃。最前面的坦克差点滑入江中,幸亏驾驶员技术娴熟,及时稳住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