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血战沈阳:城市攻坚(1 / 2)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沈阳城郊秋意渐浓。林文澜站在北陵公园的制高点上,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座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国民党军第6兵团十万余人据城固守,在城防司令周福成指挥下,将沈阳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

"情况很不乐观。"参谋长周志宏指着城防图说,"敌人在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郊区的永备工事群,第二道是利用浑河等天然屏障,第三道是城墙和街垒。"

第一师师长邱清泉补充道:"最麻烦的是城里遍布钢筋混凝土工事,重要路口都设置了碉堡。而且敌军配备了美式重炮,射程可以覆盖整个郊区。"

林文澜放下望远镜:"硬攻确实不行。通知各师级以上干部,一小时后召开作战会议。"

在临时指挥所里,林文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要采取'掏心战术'。第一师从北面佯攻,吸引敌军主力;第二师从东面突破,直取兵工厂;第三师作为预备队;特种分队负责敌后破袭。"

"司令员,"郑洞国质疑道,"这样分兵是不是太冒险了?"

林文澜走到沙盘前:"正因为敌人想不到我们敢分兵,所以才要这么做。记住,攻城战的关键在于打乱敌人的防御体系。"

九月十二日凌晨四点,总攻开始。第一师在北陵方向发起猛烈佯攻。重炮群向敌军阵地倾泻炮弹,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多次发起冲锋。

"共军主攻北面!"周福成果然中计,急忙调遣预备队增援北线。

就在此时,真正的杀招开始。在东面浑河岸边,第二师的工兵部队悄悄架设浮桥。战士们将充气橡皮艇推入水中,每艘艇载一个班的兵力。

"快!快!保持安静!"郑洞国亲自在河边指挥。

第一批渡河部队成功登上对岸,但很快被敌军发现。探照灯突然亮起,机枪子弹如雨点般扫来。

"压制火力点!"郑洞国大喊。

隐蔽在对岸的狙击手立即开火,准确击毙了探照灯操作手。同时,炮兵对敌军火力点实施压制射击。

就在这时,特种分队已经潜入城内。这支由侦察兵和工兵组成的精锐小队,任务是破坏敌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设施。

分队长赵永刚带着队员们沿着下水道系统前进。在第一个岔路口,他举起拳头示意停止。

"前面有哨兵。"他用手语传达。

两名队员悄无声息地摸上去,用匕首解决了哨兵。队伍继续前进,很快找到了敌军的总电话线路。

"安装炸药。"赵永刚下令。

与此同时,城北的佯攻更加猛烈。邱清泉指挥部队多次突入敌军前沿阵地,与守军展开白刃战。

"报告!一营三连已经第三次突入敌阵地!"通讯兵向林文澜报告。

"命令他们撤回来休整,换二营上。"林文澜沉着指挥,"记住,我们的目的是牵制,不是强攻。"

上午八时,第二师主力已经渡过浑河,开始向兵工厂方向推进。但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抵抗。

兵工厂周围布满了钢筋混凝土工事,每个窗口都变成了射击孔。敌军依托熟悉的地形,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火箭筒!摧毁那个火力点!"郑洞国指着前方一栋三层楼房。

火箭弹准确命中目标,但楼房只是晃了晃,继续喷射着火舌。

"妈的,这楼太结实了!"一个连长骂道。

就在这时,特种分队发挥了关键作用。赵永刚带领队员们已经潜入兵工厂区。

"分头行动!一组破坏发电厂,二组袭击指挥部,三组在主要道路布设地雷。"

赵永刚亲自带领二组,悄悄摸向敌军指挥部。在穿过一个车间时,他们与敌军巡逻队遭遇。

"打!"赵永刚当机立断。

冲锋枪喷出火舌,敌军巡逻队还没反应过来就全部倒地。但枪声也暴露了他们的位置。

"快!必须在敌人合围前完成任务!"

队员们冲向指挥部大楼。在一楼走廊,他们与敌军警卫展开激烈交火。

"手榴弹!"赵永刚大喊。几颗手榴弹扔进警卫室,爆炸声后,抵抗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