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鏖战辽河:铁血渡江(1 / 2)

民国三十六年八月,辽河平原热浪袭人。林文澜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对岸敌军阵地。辽河在此处宽达五百余米,对岸国民党军第54军依托坚固工事,构筑了严密的防线。

"情况比预想的更棘手。"参谋长周志宏指着地图说,"敌军在河岸布置了三道铁丝网,水下可能还有障碍物。对岸高地部署了重炮群,完全封锁了渡口。"

第一师师长邱清泉补充道:"据侦察,敌人还配备了探照灯和监听设备,夜间强渡也很困难。"

林文澜沉思片刻,突然问:"最近的气象报告怎么说?"

"预计三天后有一场大雾。"

"好!"林文澜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我们就利用这场大雾。"

作战计划立即展开。工兵部队开始在辽河上游三十里处秘密建造浮桥,同时在下游制造佯攻迹象。炮兵部队则分散部署,准备在总攻时实施炮火覆盖。

八月十五日凌晨,大雾如期而至。浓雾笼罩着辽河两岸,能见度不足二十米。

"开始行动!"林文澜一声令下。

第一波出发的是由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他们悄无声息地滑入河中,每人只携带匕首和手枪,任务是清除对岸的哨兵和探照灯。

突击队长李大海率先游到对岸,敏锐地发现水下果然布设了铁蒺藜。他打了个手势,队员们立即开始清除这些障碍。

与此同时,在上游秘密渡口,工兵们正在紧张地架设浮桥。为了避免发出声响,他们在每个连接处都垫上了棉布。

"快!快!"工兵营长低声催促,"必须在雾散前完成!"

对岸敌军似乎察觉到异常,突然向河面发射照明弹。但由于大雾弥漫,照明弹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突击队,上!"林文澜果断下令。

这次出发的是携带轻机枪和爆破筒的强击分队。他们的任务是抢占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突破口。

战斗在浓雾中突然爆发。强击分队刚登上滩头,就与敌军巡逻队遭遇。顿时枪声大作。

"压制左侧火力点!"分队长王铁柱大喊。一挺轻机枪立即向敌军阵地扫射。

就在这时,上游传来信号——浮桥架设成功!

"主力部队,渡河!"林文澜亲自率领第一师主力冲向浮桥。

对岸敌军发现了解放军的真正意图,所有火力立即向浮桥倾泻。重机枪子弹在水面激起密集的水花,炮弹在河中炸起冲天水柱。

"工兵连,加固浮桥!"林文澜在弹雨中沉着指挥。

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浮桥剧烈摇晃。几名战士落入水中,但立即被战友救起。

"司令员!危险!"警卫员想要拉住林文澜。

"别管我!继续前进!"林文澜甩开警卫员,继续在浮桥上指挥部队前进。

对岸,突击队已经夺取了第一个滩头阵地。但敌军立即组织反扑,一个营的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压了过来。

"反坦克组!"李大海高喊。

三名战士扛着火箭筒跃出战壕。但由于浓雾影响,首发未能命中。

"放近打!"李大海冷静下令。

坦克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炮塔上的编号。在距离五十米时,火箭筒再次开火。

"轰!"一声巨响,领头坦克燃起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