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澜面色不变:"抗战时期,一切以打击日寇为重。只要是用来打鬼子的装备,来路正当与否都是次要的。"
"好一个'次要的'!"另一个声音接话,"照你这么说,军纪军规都不重要了?"
宴会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这时,孔祥熙的代表出来打圆场:"诸位,今天是给文澜将军接风,不谈公事,不谈公事。"
但何应钦显然不打算就此放过:"文澜,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美军绕过军政部直接向你提供装备,这件事你怎么解释?"
林文澜知道,今晚这一关必须过。他站起身,环视全场:
"既然何部长问起,我就直说了。美军确实直接提供了一些装备,原因很简单——他们希望这些装备能够真正用在抗日战场上,而不是..."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而不是出现在黑市上,或者被某些人中饱私囊。"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顿时激起千层浪。
"你这话什么意思?"
"林文澜,你把话说清楚!"
林文澜毫不畏惧:"我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正常的补给渠道能够确保装备及时到位,我又何必另寻他途?第十战区在邯郸血战之时,某些人又在做什么?"
何应钦脸色铁青:"文澜,注意你的言辞!"
"我的言辞很清楚。"林文澜冷冷地说,"第十战区二十万将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只希望后方能够给予充分支持。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别怪我们另想办法。"
说完,他向众人抱拳:"抱歉,身体不适,先走一步。"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林文澜扬长而去。
回到住处,林文澜立即召集在重庆的亲信开会。
"总座,您今晚太冲动了。"周志宏的弟弟周志勇担忧地说,"何应钦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晓得。"林文澜平静地说,"但是有些话必须要讲。第十战区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第二天上午的军事会议上,气氛更加紧张。何应钦一系的人马明显有备而来,纷纷对林文澜发难。
"林司令长官,听说你部最近装备水平直追驻印军,真是令人羡慕啊。"一个何应钦的亲信阴阳怪气地说。
林文澜从容应对:"第十战区直面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装备水平理应最高。"
"可是这些装备的来路..."
"来路很清楚,"林文澜打断他,"都是为了打鬼子。如果诸位对此有意见,不妨亲自到前线看看,看看将士们是如何用这些装备杀敌报国的。"
这时,陈诚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林文澜说话:"我认为文澜说得对。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只要是为了抗战,有些规矩可以变通。"
白崇禧也表态支持:"第十战区战功卓着,理应优先装备。"
眼见形势不利,何应钦改变策略:"既然大家都认为第十战区应该优先装备,那这样如何——今后所有美援装备统一由军政部调配,但优先满足第十战区需求。"
这是个看似妥协实则夺权的方案。如果同意,林文澜就将失去独立获得美援的渠道。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到林文澜身上。
林文澜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何部长的提议很好。但是,我想请问,军政部能否保证装备及时到位?能否保证不被克扣?能否保证不出现倒卖现象?"
一连三问,问得何应钦哑口无言。
"如果军政部能够做出保证,我自然同意。"林文澜继续说,"但是,如果做不到,请允许第十战区保留直接接收美援的权利。这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二十万将士,为了华北的抗战大局!"
会议不欢而散。但林文澜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当晚,戴笠秘密来访。
"文澜兄,你今天可是把何应钦得罪狠了。"戴笠低声说,"他已经在搜集你的黑材料,准备在委座面前参你一本。"
"多谢雨农兄提醒。"林文澜平静地说,"我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他们搞小动作。"
"不过,"戴笠话锋一转,"委座最近对你也确实有所疑虑。你要有所准备。"
送走戴笠后,林文澜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重庆的夜景。这座城市看似繁华,实则暗藏杀机。前方的战场虽然危险,但至少明刀明枪。后方的这些明争暗斗,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第十战区的二十万将士在看着他,华北的千万百姓在期盼着他。这一仗,他必须赢。
第二天,林文澜向蒋介石辞行。
"想清楚了?"蒋介石用家乡话淡淡地问。
"想清楚了。"林文澜用奉化话坚定地回答,"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国。如果先生认为学生有错,请免去学生一切职务。但在此之前,学生请求继续指挥第十战区,与日寇血战到底!"
蒋介石久久注视着林文澜,最终挥了挥手:"去吧。记住侬今天说的话。"
走出黄山官邸,林文澜长舒一口气。这一关,总算暂时过去了。但是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在返回邢台的飞机上,林文澜望着窗外的云海,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他必须加快部队整训,尽快发起新的攻势。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战绩,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才能为第十战区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华北的天空下,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酝酿。而这一次,林文澜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