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技术学院”的过渡校区在一片忙碌中初具雏形,张师傅带着几个老伙计,亲自在简易的实训车间里安装调试设备,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满是盼头。陆信的社会活动愈发频繁,但他总能准时回家,陪着苏宁散步,对着她日渐隆起的小腹念些不着调的打油诗,或是分享些行业见闻。日子仿佛进入了一种充实而平稳的节奏。
然而,苏宁心底那关于icroLEd的微光,并未因日常的温暖而黯淡,反而在陈越团队持续传来的零星进展中,愈发明亮。他们与国内某顶尖光电实验室建立了初步联系,对方对“槐花”这个民营企业表现出前瞻性眼光表示惊讶,也坦诚相告,目前研究确实卡在几个关键工艺上,尤其是微米级芯片的巨量转移良率和全彩化驱动,堪称天堑。
这份报告摆在苏宁桌上,旁边是系统界面里那4480点积分。那【光电技术库】(初级)的解锁选项,像一道散发着诱人光芒却又深不见底的门户。
夜深人静,陆信已经睡下,呼吸平稳。苏宁独自坐在书房,台灯的光晕勾勒出她沉思的侧影。她的手无意识地放在小腹上,能感受到里面轻微的、奇迹般的胎动。一个生命在孕育,一个关乎企业未来命脉的技术在呼唤。
是继续等待,用缓慢的积累去碰运气?还是赌上现在大半的“家底”,去搏一个可能改变格局的未来?
她想起吴老那句“眼光放长远,耐心也很重要”,也想起陆信在北京回来后,眼中那份被更高层面认可的使命感。她更清楚,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旦技术路线被锁定,后来者将极难超越。如果“槐花”满足于现状,或许能安稳十年,但十年后呢?当更先进的显示技术普及,“星火”赖以生存的根基何在?
风险巨大,但退缩的代价,或许更高。
第二天,在高管会议上,苏宁平静地抛出了决定。
“我决定,启动icroLEd项目的实质性研发。”她的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初期投入,集团额外拨款三千万,主要用于与高校实验室的深度合作、引进必要的分析设备和招募专项人才。”
陆信微微蹙眉,这个投入幅度比他预想的要大,但还在可控范围。“三千万……前期探索应该够了。只是这后续……”
“后续的投入,我会负责解决。”苏宁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陆信脸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不是一个可以慢慢来的项目。我们必须抢时间,必须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定型前,拥有自己的声音。”
她没有解释“负责解决”的具体方式,但陆信从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那种一旦认定便义无反顾的光芒。他沉默片刻,重重点头:“好!技术上,我听你和陈老师的!资金和资源,我来协调保障!”
战略定下,执行雷厉风行。资金迅速到位,陈越带领的“前沿技术探索小组”升级为“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开始与高校实验室进行更紧密的对接,第一批专项招聘启动。
当晚,苏宁独自在办公室,关上门。窗外城市灯火璀璨,映照着她沉静的面容。她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系统。
“系统,确认解锁【光电技术库】(初级)。”
【指令确认。消耗积分2000点,当前剩余积分2480点。正在解锁……解锁成功!【光电技术库】(初级)已激活!】
庞大的、结构化的信息洪流涌入脑海,不再是模糊的方向,而是具体的技术路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材料特性要求、乃至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与解决思路框架……虽然只是“初级”,却仿佛为她推开了一扇门,门后是一条虽然布满荆棘、但路径清晰的登山小道。
几乎在积分扣除、技术库解锁的同一瞬间,系统界面猛地闪烁了一下,原本显示积分的区域骤然清零,变成了一个缓慢旋转的、散发着淡金色光芒的徽标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