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砖窑(2 / 2)

英子累得直喘气:“哎呦,我的腰啊……比挑担子还累!为了这砖,真是拼了老命了!”

苏宁也累得满头大汗,裤腿上沾满了泥浆,但她看着大家虽然抱怨却依旧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希望的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泥和好了,就开始用模子脱砖坯。长方形的木模往泥堆里一按,再刮掉多余的泥,反过来一扣,一块湿漉漉的土黄色砖坯就落在了平整好的场地上。一块,两块,三块……很快,空地上就摆满了一排排整齐的砖坯,在还有些凉意的春风吹拂下,慢慢阴干。

另一边,赵老憨请来了村里已经快八十岁的福伯。福伯年轻时在砖窑上干过几年,他拄着拐棍,围着修葺过的土窑转了几圈,眯着眼这里敲敲,那里看看。

“窑膛得再通通……烟道有点堵……火门得改小点,省柴火……”福伯颤巍巍地指点着,陆信和王老五等人认真听着,一点一点地改造。

几天后,第一批砖坯阴干得差不多了。点火烧窑是关键。根据福伯模糊的记忆和大家的揣摩,窑膛里塞满了硬柴和煤块。陆信举着火把,在众人期待又紧张的目光中,点燃了窑火。

浓烟从烟囱冒出,继而转为青烟。火苗在窑膛内跳跃,温度逐渐升高。需要有人日夜不停地添柴、看火候,根据火焰的颜色和烟的变化来判断窑内的温度。陆信把男人们分成两班,轮流值守。

烧窑的这几天,工地上空总是弥漫着一股烟火气。所有人都心系着那座小小的土窑,那是他们摆脱困境的全部希望。

终于,到了熄火封窑的日子。又等了两天,让窑内的砖自然冷却。

开窑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屏住了呼吸。陆信用铁锹小心翼翼地撬开封住的窑口。

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窑内,不再是土黄色的泥坯,而是一片暗红色!

陆信伸手进去,拿出一块。砖体结实,颜色均匀,敲击之下,发出清脆的“铛铛”声。

“成了!砖烧成了!”王老五第一个吼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人群瞬间爆发出欢呼声!赵老憨摸着那些还带着余温的红砖,眼圈都红了:“老天爷,咱们自己真把砖烧出来了!”

苏宁和春苗、英子抱在一起,又笑又跳,眼泪都笑了出来。这不仅仅是砖,这是他们用双手和汗水,在逆境中闯出的一条路!

新烧出来的砖,虽然比不上砖瓦厂的规整,有些微微变形,颜色也深浅不一,但足够坚硬。它们被一车车运到工地,带着泥土和火焰的温度,被垒进了墙里。

红色的砖墙,继续一寸寸地升高。这一次,墙体里融入的,不仅仅是泥土和灰浆,更有槐花村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靠自己双手创造未来的决心。

墙基,在这一刻,才真正变得坚不可摧。